您说得对,对于近期在部分用户中出现的微信勒索病毒事件,"确实无需过度恐慌"。原因在于,根据目前观察到的信息和专家分析,这种病毒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毒性不高 (Low Toxicity):"
"主要目标明确:" 该类病毒的主要攻击目标是电脑中的个人文件(如文档、图片、视频等),通过加密来勒索赎金。对于普通用户的操作系统核心、硬件等威胁相对较小。
"传播方式相对有限:" 通常需要用户点击恶意链接、下载并运行恶意文件,或者打开被篡改的文件(如文档、图片)才可能感染。直接通过微信聊天窗口自动传播的案例较少或传播效率不高。
"影响范围可控:" 主要影响的是运行了特定软件(如Office、WPS)且打开了特定类型文件的用户电脑。没有运行这些软件或未打开相关文件的用户是安全的。
2. "范围可控 (Controllable Scope):"
"依赖用户行为:" 病毒的传播和感染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的点击和操作。提高安全意识,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来源不明的文件,就能有效阻止病毒传播。
"主要影响特定用户群:" 主要影响的是电脑使用习惯不够谨慎,或电脑软件(尤其是办公软件)未及时更新补丁的用户。
"技术手段可应对:"
相关内容:
近日,国内出现了要求微信支付赎金的勒索病毒,入侵用户电脑后会加密用户文件,但不收取比特币,而是要求受害者扫描弹出的微信二维码支付110元赎金,获得解密钥匙。
据瑞星安全专家介绍,这款勒索病毒其实不是手机病毒,更不是微信病毒,而只是要求以微信支付赎金的电脑勒索病毒,对微信、支付宝不会造成影响。从病毒编写水平、影响范围、病毒危害和解密难度等维度分析,这款病毒威胁等级较低,在勒索病毒中属于危害较低水平,公众无需恐慌。首先,这款勒索病毒由“易语言”编写,属于入门级语言,显示作者代码水平低下。其次,勒索方式采用实名认证的微信支付,作案手段低劣。第三,加密算法简单,被勒索文件可以完全还原,用户无需担心数据损失。第四,传播目标单一,易感人群主要为使用“易语言”应用程序用户。第五,病毒不会主动传播,感染数量不大,范围可控。
专家提醒,提前防御是对付勒索病毒最有效的方式。个人用户在浏览网页时,不要下载可疑文件,警惕伪装成浏览器更新或者flash更新的病毒;安装杀毒软件,保持监控开启,及时升级病毒库;安装防勒索软件,防御未知勒索病毒;不打开可疑邮件附件,不点击可疑邮件中的链接;及时更新系统补丁,防止受到漏洞攻击;备份重要文件,建议采用“本地备份 脱机隔离备份 云端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