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鸿蒙6引入了一项名为“超级终端”的功能,可以实现跨设备文件传输,包括与苹果设备之间的文件互传。这一功能通过鸿蒙的分布式技术实现,允许用户在不同设备之间无缝地共享文件和数据。
具体来说,鸿蒙6的“超级终端”功能允许用户将多个设备(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连接到一个网络中,然后在这些设备之间传输文件。这项功能不仅限于鸿蒙设备之间,还可以与苹果设备进行互传,只要这些设备都连接到同一个Wi-Fi网络中。
要使用这一功能,用户需要确保他们的鸿蒙设备和苹果设备都更新到了支持该功能的版本,并且已经连接到同一个Wi-Fi网络。然后,用户可以在鸿蒙设备上打开“超级终端”应用,选择要传输的文件,并选择要传输到的苹果设备。文件传输完成后,用户可以在目标设备上访问这些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鸿蒙6的“超级终端”功能可以实现与苹果设备之间的文件互传,但这并不意味着鸿蒙和苹果之间的所有功能都可以互通。这两个系统仍然有各自的独特性和限制,因此在某些方面可能无法完全兼容。
相关内容:
鸿蒙6来了!

谁能想到,华为这步棋走得这么狠。10月22日,鸿蒙6悄无声息地发布了,没有铺天盖地的预热,但一出手就是王炸。这次不光是系统流畅度据说比之前提升了40%,用余承东的话说,“像换了台新手机”,更关键的是,它居然和苹果生态打通了——对,你没听错,华为和苹果之间终于有了“桥梁”。

发布会画面一出来,不少人愣了一下,背景是华为上海研究所,开场节奏、灯光调度,甚至余承东那股子淡定劲儿,多少有点苹果那味儿了。不过他一开口,还是那个熟悉的风格:“鸿蒙5的设备已经超过2300万台。”这句话轻描淡写,其实分量不轻。这意味着,鸿蒙不再是试验品,已经扎扎实实跑在了几千万台设备上。

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那个“无流量互传”功能。以前华为传文件给苹果,要么发微信,要么走AirDrop,现在只要靠得近,连Wi-Fi都不用开,直接嗖一下就过去了。这背后其实是近场通信技术的深度优化,说白了,就是让两个原本“语言不通”的系统,突然能手拉手对话了。

还有那个“智慧光感”设计,操作时屏幕边缘会随着触控泛起柔和的光晕,甚至声音大一点,光效还会跟着节奏变。直播里有人直接惊呼:“这不是液态玻璃吗?”虽然不至于完全一样,但那种细腻感,确实让人多看了两眼。

AI这块更是下了血本。小艺这次不是单打独斗了,而是成了“指挥官”,背后能调动80个专业智能体。你想订机票,它自动唤出航旅助手;想挂号,立刻联系蚂蚁健康的管家;看演唱会?麦宝直接给你推最新场次和抢票链接。最夸张的是,你说“帮我做个年度报告”,小艺能自己翻材料、写内容、排版成PPT,二十分钟搞定。

图像处理也变得像聊天一样简单。“把这张照片背景换成海边”,“这人帽子太丑,换一顶”,说完就完事了。连照片都能自动剪成带配乐的短视频,谁还愿意一个个手动弄?

安全方面也没落下,新推的HPIC平台,号称数据在云端不会被存、不会被用、不会泄露。对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才是最安心的部分。

性能上,内容加载快了30%,视频存储直接省了一半空间。方舟引擎这次真是立功了。至于“手眼同行”这种跨设备操控,文档拖来拖去就像在一块屏幕上操作,早就不是新鲜事了,但用起来就是爽。

说实话,鸿蒙6不像一次升级,更像一次“补全”。从前是能用,现在是真的好用。尤其是当你发现,连大疆云台都能被手机自动追踪人物,小艺还能给你穿搭建议的时候,那种无缝连接的感觉,才算真正来了。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