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卫平巅峰期真的是当世第一吗?其实这是中国棋迷的一个错觉

关于聂卫平是否在巅峰期是“当世第一”,以及这是否是棋迷的错觉,这是一个在中国围棋界和棋迷群体中经常被讨论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支持“聂卫平是当世第一”的观点:"
1. "世界冠军头衔:" 聂卫平在1982年至1986年间,横扫日本围棋界,先后夺得第3、4、5届“东洋证券杯”(现名富士通杯)和第2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冠军。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成就,尤其是在日本这个围棋强国。赢得世界大赛冠军,本身就是顶尖实力的证明。 2. "擂台赛战绩:" 在1984年至1986年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聂卫平以15比3的惊人战绩,击败了包括小林光一、赵治勋在内的多位日本顶尖棋手,一度独占擂台冠军宝座。这显示了他持续对战高手的强大能力。 3. "时代背景下的统治力:" 在他巅峰的80年代中期,虽然日本围棋人才济济,但聂卫平的表现确实达到了一个高峰,让当时的日本棋界感到巨大冲击,甚至一度出现“中国流”围棋风靡日本的现象。他在那段时间内战胜强敌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4. "国际影响:" 聂卫平的

相关内容:

1989年,新加坡。聂卫平盯着棋盘,身体像被抽走了力气,瘫坐在椅子上。应氏杯决赛最后一盘,他执白输给了韩国的曹薰铉。从2-1领先的大好局面,到眼睁睁看着冠军奖杯溜走,就差了那么一步。现场的中国代表团一片死寂,他们恐怕想不到,这竟是聂卫平这辈子离世界冠军最近的一次。

而在国内,守着电视机的亿万棋迷们更不会知道,他们心中那个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横扫日本顶尖高手的“棋圣”,其实从未真正站上世界棋坛的最高峰。

聂卫平(右)

被推上神坛的棋圣,一个时代的集体情感

时间拉回1985年,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国队眼看就要输了,5:7落后,日本的小林光一连着干掉了我们六员大将。背水一战的聂卫平,硬是在日本客场,连赢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最后回到北京,又把藤泽秀行拿下,上演了一场惊天大逆转!

这还没完,后面两届擂台赛,他更是打出了九连胜的传奇,把武宫正树、大竹英雄这些日本超一流棋手都挑落马下。在那个中国体育常常“憋屈”的年代,聂卫平的胜利,就像给全国人民打了一针强心剂。

那场面,真叫一个沸腾!大学生们举着横幅上街欢呼,茶馆里大家抢着看最新的战报。连国家领导人,都守在电视机前看他的棋。1988年,中国围棋协会直接把“棋圣”的称号给了他,副总理方毅更是把他比作“中国围棋的孔夫子”。

聂卫平胜小林光一

实力被捧上了天! 日本围棋元老藤泽秀行说过:“聂君是三十年一遇的天才。”大师吴清源在聂卫平赢了后对他说:“你现在就是世界第一。”这些话,被咱们的媒体一遍遍地传,不知不觉中,大家都觉得“聂卫平就是无敌的”。

当五星红旗因为围棋胜利而升起时,那种自豪感是真真切切的。但兴奋之余,很少有人冷静下来想想:擂台赛赢了日本,就等于征服世界了吗?打败了日本高手,聂卫平就一定是天下第一吗?

光环下的裂痕:无冕之王的真相

世界围棋大赛的时代来了,聂卫平头顶的光环,开始显露出裂痕。

1988年,第一届应氏杯开打。这个比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聂卫平在擂台赛上的神勇表现才办起来的。聂卫平一路杀进决赛,对手是韩国的曹薰铉。前3局,老聂2:1领先,眼看冠军就要到手。可谁能想到,最后两局,成了中国围棋史上最让人心痛的失利。

聂卫平胜加藤正夫

为啥会输?原因现在想想都替他难受:

后勤简直是灾难!老聂一个人从泰国转机去新加坡,结果上错了飞机,一通折腾还着了凉,感冒了,状态全无。

人家准备得太充分了!曹薰铉背后有韩国财团撑腰,砸了10万美金(那可是八十年代的10万美金!)专门组建团队研究聂卫平的棋路,针对性极强。

心态崩了!最要命的是第四局,都到官子收尾了,明明占优,聂卫平却下出了一步匪夷所思的“昏招”,硬生生被曹薰铉翻了盘。

聂卫平胜藤泽秀行

1990年富士通杯决赛,他又闯进了决赛,结果输给了林海峰。之后,他七次冲击世界大赛四强,都铩羽而归。而与此同时,日本那些“超一流”棋手,像小林光一、赵治勋他们,都陆续拿到了世界冠军。

后来有句话说得挺到位:“聂卫平一个世界冠军的头衔都没有,但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冠军的影响力可以和他相提并论。”这话,其实点破了中国棋迷心里那个不愿承认的矛盾:民族英雄的光环,与世界冠军的奖杯之间,隔着一条深深的鸿沟。

时代的局限:天才被耽误的黄金岁月

回过头看看聂卫平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就明白他冲击“世界第一”的路上,先天就布满了荆棘。

中日棋手从小接受的训练,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聂卫平的老师过惕生老先生,在国内是顶尖高手,号称“南刘北过”。但1961年,一位54岁的日本五段女棋手伊藤友惠,竟然把当时中国所有顶尖男棋手赢了个遍!这差距,想想都心酸。

再看看他的对手们:曹薰铉是日本大师濑越宪作的关门弟子;日本的武宫正树、大竹英雄他们从小在木谷实道场接受最系统的训练;赵治勋更是在日本棋院严格的体系里长大的。

更关键的是,聂卫平职业生涯最宝贵的六年(1969年-1975年),是在黑龙江嫩江山河农场度过的。在那片冰天雪地的北大荒,他每天面对的不是棋盘,而是零下30度的严寒里抢收大豆,他有先天性心脏病,有次直接晕倒在了田埂上;还得去清理宿舍门口冻得比人还高的“尿冰疙瘩”,铲起来冰渣混着屎尿味溅一脸;还跟当地知青闹矛盾,被戴上手铐关过,连工资都被克扣了。

后来老聂自己说:“城市里长大的人容易短视,在那一望无际的原野上,人才能体会到天地的辽阔。” 苦难确实磨砺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但也无情地中断了一个职业棋手最黄金的成长岁月。这六年,本该是棋艺突飞猛进的关键期啊!

走下神坛看棋艺:被神话的棋风

如果我们暂时放下民族情感的光环,冷静地看聂卫平的棋,会发现他的技艺其实有着鲜明的优点,也有明显的短板。

超凡的大局观:这或许真得益于北大荒那“天地的辽阔”,他的布局气势恢宏,特别擅长把整个棋盘当作一个整体来构思。

脆弱的稳定性: 进入90年代,“昏招”成了聂卫平棋局里的常客。1994年的真露杯,依田纪基一个人就把中国队横扫了,那真是中国围棋的“至暗时刻”。

官子功夫是双刃剑:他曾在应氏杯半决赛用神乎其神的官子逆转藤泽秀行,被赞为“神鬼莫测”。可同样是在应氏杯决赛的关键官子阶段,他出现了致命的失误,功亏一篑。

聂卫平自己其实很清醒,他曾感慨:“现在年轻棋手技术越来越精细,但意志力达不到那个高度。除了都是下棋的,感觉我们像是两种人。” 这话点出了代际差异:新一代棋手有系统训练带来的技术精度,却缺少他在极端环境下淬炼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精神力量。

1995年东洋证券杯半决赛,38岁的聂卫平对上18岁的李昌镐。中盘时他一手精妙的“飞镇”,被解说惊呼是“给年轻人上课”。所有人都觉得他要轻松赢了,结果官子阶段,他又失误了……“昏招期的老聂”,成了棋迷们无奈又心疼的调侃。


错觉的背后:一段民族心灵史

所以,聂卫平巅峰期是不是当世第一?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就陷入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造成的“错觉”。国际上,从来没有一个公认的“聂卫平时代”,他在擂台赛上大杀四方时,真正的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还没诞生呢;等到世界大赛终于来了,他的巅峰状态,已经在悄然流逝了。

但这个“错觉”里,藏着更深沉、更真实的东西:

1988年应氏杯的创办,直接就是被聂卫平擂台赛的表现“刺激”出来的,富士通杯紧随其后。可以说,是他亲手叩开了世界围棋大赛的大门!

今天中国围棋能这么繁荣,根基就是当年聂卫平胜利点燃的全国围棋热撒下的“海量种子”。常昊、周鹤洋、古力这些后来的世界冠军,哪个不是当年围在电视机前看聂卫平下棋的孩子?

江铸久


2011年,聂卫平意外卷进一场“围棋象棋之争”。他写了篇博客说围棋才配叫“国棋”,还说“象棋越下越简单”。象棋特级大师蒋川直接回怼:“聂老还是别评价象棋了,水平确实不敢恭维。”大家这才知道,原来象棋高手许银川曾经让了他双仕双相五个兵,他最后还是输了。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