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6的发布确实带来了许多令人兴奋的新特性和改进,包括在设备互联方面的进步。虽然鸿蒙与苹果的生态系统在技术架构和设计理念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在努力提供无缝的用户体验。
鸿蒙6在设备互联方面的一些关键特性包括:
1. 多设备协同:鸿蒙6进一步强化了多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允许用户在不同设备之间无缝切换任务,例如在手机上开始的工作可以在平板电脑上继续,或者在智能手表上查看通知。
2. 互传:鸿蒙6引入了更便捷的设备间文件传输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放操作或扫描二维码,将文件从一台设备传输到另一台鸿蒙设备。
3. 鸿蒙智联:鸿蒙6增强了与智能家居设备的连接能力,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控制家中的智能灯光、空调、电视等设备,实现智能生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关于与苹果互联的具体实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官方信息。不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跨平台合作的增加,未来鸿蒙与苹果之间可能会实现更多的互联互通功能。这需要双方在技术标准和协议上达成一致,同时也需要考虑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等问题。
对于用户来说,无论鸿蒙还是苹果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是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安全的科技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厂商之间的合作,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设备之间的互联将变得更加紧密和智能。
相关内容:
华为在10月22日下午把鸿蒙6放出来了,结果是这次系统把跨系统互传做到了跟苹果设备能直连传文件,不用走流量,近距离就能快传。

说人话就是,这次华为把互联这件事推到更靠前了。发布会上他们拿出一个叫“鸿蒙星河互联”的底层架构来讲,官方给的一个峰值速率是160MB/s,这数字看着挺亮眼。围绕这个架构,华为把手机、电脑、平板、手表之间的互通做得更顺手:碰一碰能投屏、内容直接传、应用可以在设备间无缝接续,像玩接力一样把任务从一个设备传到另一个设备上。
用过类似东西的人会明白,这不是简单的抄功能名,而是把体验往下做细。现场演示里,碰一碰分享支持的应用超过60个,不仅是照片和音乐,网页链接、聊天记录、甚至多人一起玩的游戏交互都能靠这个功能完成一次性分享。华为还演示了可以把一张照片一次性发给多个人,这对有小圈子、组队的人挺实用。
关于能不能和苹果直接传的那点,华为说他们不是在外面套个适配层来凑合走通道,而是把互联做到了系统层面。过去也有厂商能和iOS传文件,那多是靠第三方协议或者适配方案,这次华为强调的是“原生互联”,也就是说近场传输不走流量,稳定性和速度是重点卖点。如果技术讲得没错,大家在近距离互传时就不用担心掉包或慢得跟蜗牛似的。
智能化方面,鸿蒙6把“智能体”这个概念扩展了。现在上线的有80多个智能体,覆盖不少日常场景。现场给的生活例子挺接地气:你在看剧,发现家里猫粮没了,直接对“小艺”说一句“在京东再来一单最近买的猫粮”,系统能自动下单,不用你去暂停视频、点开APP、填地址。类似的,出行信息查找、机票选座、医院挂号这些复杂流程也可以交给智能体去跑流程,从发起请求到确认操作,用户参与可以被压得很少。
发布会由余承东讲解产品定位和数据。他把鸿蒙6的改进点概括为界面更好看、使用更顺手、智能更强、安全更高、流畅度提升,另外还提到鸿蒙5的终端设备数突破2300万。按他的说法,生态里的合作伙伴在持续适配,头部应用已经基本都支持,中长尾的开发者也在加速跟上节奏。
市场里普遍把华为 Mate 80 系列看成是鸿蒙6正式版的首批机型之一,这个系列已经完成备案,华为预计11月会把它们推出来。换句话说,系统刚发布,硬件跟进不会拖太久,想真刀真枪试新系统的用户不必等到明年。
发布会的演示里还有不少小细节:碰一碰分享照片的流程、在不同屏幕间接续应用的切换细节、多人协作时界面的响应速度和权限提示之类。技术层面华为反复讲的是近场高带宽和设备间协同效率,这是他们把互联体验作为卖点来讲的重要点。实际落地会不会像演示里那样顺滑,还是要靠后续用户反馈和第三方应用的适配质量来检验。
从用户角度看,几件事会决定这套东西好不好用。第一是稳定性,尤其是和iOS设备互联时,能不能不掉线、不丢文件;第二是生态支持,很多好用的功能靠的是第三方应用愿不愿意把接口接上;第三是隐私和安全设计,近场互联方便,但权限、授权和误传风险也得管紧。发布会上都提到了安全和隐私方面的考虑,但真正细节要看厂商后续给出的说明和系统更新。
开发者和普通用户的感受会不一样。开发者关心的是接口好不好接、文档清不清楚,能不能在不同设备间保持状态一致。普通用户更直接,想要的是“不用学习就会用”的体验。演示里很多环节看起来流畅,但用户每天把这套东西掏出来用,才是检验它是真方便还是只在舞台上漂亮的一刻。
另外,也有个现实问题不能忽略:不同厂家的设备种类和网络环境千差万别,近场传输在理想条件下能跑到160MB/s,但平常家里、地铁上、公司会议室这些复杂环境里,速度和连接稳定度都会受影响。华为把系统级互联作为突破口,这一步走对了话,跨平台的门槛会降一截;走不好,可能又是“好看不耐用”的那种产品演示。
发布会信息比较集中在互联、智能和界面体验这几块,后续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应用层面的体验扩展和厂商把这些能力在更多机型上推开的速度。Mate 80 上线后,评测和真实用户体验会告诉大家这套系统在日常里能做到多少实用价值。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