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线丨走失老人回家路上的温暖助力 “回家的钥匙”让家人心安

这个标题“法治在线丨走失老人回家路上的温暖助力 ‘回家的钥匙’让家人心安”非常具有吸引力,它清晰地传达了核心内容:在法治的框架下,社会各界的力量如何帮助走失老人回家,以及这个过程给家人带来的安心感。
我们可以围绕这个主题,从几个方面来展开内容:
1. "事件背景/引入:" 可以描绘一个具体的场景:一位老人走失,家人心急如焚,社会陷入担忧。 或者直接点明走失老人回家的现象,强调其社会普遍性和家庭重要性。
2. "“法治在线”的体现:" "法律法规保障:" 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保护老年人权益、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规定。 "公安机关的作用:" 强调警方在接警、寻人、信息发布、跨区域协作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这是法治的执行力体现。 "平台建设:" 如果有相关的线上寻人平台或法律咨询平台,可以介绍其在信息匹配、法律援助方面的作用。 "社会救助体系:" 法治保障下的社会救助体系如何为走失老人提供临时安置和后续帮助。
3. "“温暖助力”的具体表现:" "社会各界力量:" 如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热心市民的参与,他们可能通过巡逻发现、主动报警、

相关内容: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我国的“老年节”。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 关爱老年人,《法治在线》推出的“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也已经两年了。两年来我们走过湖北武汉、河南郑州、山东青岛、湖北襄阳、浙江舟山等地,与当地公安机关共同策划,为易走失老人家庭免费发放智能定位钥匙扣,目前有近7000个家庭在这枚小小钥匙扣的守护之中多了一份安心。“回家的钥匙”的用户有些什么样的经历呢?

视频加载中...

2025年10月2日的中午,武汉市公安局长江新区分局仓埠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报警求助,称家中76岁的老父亲早上出门后不见踪迹,家人在附近寻找了2个多小时仍旧没有找到。

武汉市公安局长江新区分局仓埠街派出所民警 胡振:很着急,说老人走失了,又有点阿尔茨海默病,很担心,就报了警。

民警了解到,老人当天早上10点从家里出来,在村子里看大家迎族谱的活动,11点左右,他的儿子邱先生回家,发现老人不见了,在村里村外找了一圈后也没有看到老人的身影。

武汉市公安局长江新区分局仓埠街派出所民警 胡振:村湾里面,视频条件有限,比较困难,但是也一直在走访。

根据走访的村民描述,她在早上10点左右,看到走失的老人从村外一个涵洞中经过,顺着大路向东走去。

武汉市公安局长江新区分局仓埠街派出所民警 胡振:过了涵洞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湖边的路,一条是通往村民养鱼池塘的路,当时家属特别担心,我们也很担心,因为怕老人是往湖边或者是池塘边,发生意外。

不管老人是往湖边走,还是往池塘边走,情况都很危险。这时,民警看到三岔路口有一户村民,门口安装了摄像头,于是上门调看视频,期望能知道老人究竟是去了哪里。

武汉市公安局长江新区分局仓埠街派出所民警 胡振:但是没有看到老人,我们就判断,老人可能就是过了涵洞,在涵洞周边这些树木或者草地里面。

然而,涵洞周边的荒草地,面积非常大,杂草树木丛生,民警们试着进去寻找,却发现不仅寸步难行,而且视线受阻。眼看天色渐渐暗了,气温也持续降低,如果老人真的在荒草丛中,恐怕很难熬过这寒冷的夜晚。于是,民警们申请分局无人机小队赶到现场,针对荒草地进行搜索。

武汉市公安局长江新区分局无人机小组飞手 高东:我们在周围的林地进行搜寻,但是由于是夜晚,如果用普通的模式去搜寻的话,屏幕上面是一片漆黑,所以我们采用的是热成像的方式。

使用热成像无人机后,地面上每一个发热的点,都会在操作屏幕上显示出一个光点,民警们需要对每一个光点靠近观察,确保不会遗漏掉任何细节。无人机在天上搜索了近2个小时,始终没有发现老人,无人机却不得不返航充电了。

武汉市公安局长江新区分局无人机小组飞手 高东:当电池还有19%的时候,我们要进行返航更换电池,我们是在返航的途中,发现了一个疑似的热源。

经过观察,无人机发现的热源正是走丢的老人,于是民警们顺着无人机的方向,进入荒草地寻找。

最终,老人在走失12个小时后,被民警们找到,目前老人身体已经无恙。第二天,民警上门为老人送上了一把“回家的钥匙”。

民警手中的这个小设备,是一枚智能钥匙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栏目联动公安机关,共同策划了“回家的钥匙”公益活动,向易迷路老人免费定向发放了这种带有北斗定位功能的钥匙扣。

武汉市公安局长江新区分局仓埠街派出所民警 胡振:像你父亲这个情况,有时候出去之后找不回,这个定位器就能帮助寻找老人,定位在哪个地方,并且找到。

家属:那是好。

50小时深山搜寻 牵动人心

老人走失有多危险?同样令人揪心的一幕发生在一个90多岁的老人身上。在湖北襄阳市樊城区,就有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在深山中走失近50个小时。事发时襄阳的室外温度还在30多摄氏度,在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风险极高。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老人的安危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视频加载中...

家住襄阳市樊城区的昝先生趁父亲出门晨练,在家准备早餐。可没想到,老人却丢了。

走失老人儿子 昝先生:到早上六七点的时候我给他打了个电话,我说你一会回来吃饭,他说好。最后等到八点钟还没回来,我连着给他打了几个电话,开始来接得通,后面的时候电话都关机了。

昝先生慌了起来,随即出门到老人平时锻炼的地方寻找,一直找到10点多也没有任何消息。

走失老人儿子 昝先生:我心里也是焦急,发动亲戚们、侄儿子们、爹爹们,还有堂兄弟,都过来帮忙找,最后也没找着。

当天下午6点多,苦寻10小时后,一家人向警方报警求助。

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区分局真武山派出所民警 赵睿达:因为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全所上下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立即开展视频追踪。

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区分局真武山派出所教导员 肖晨:先从他出门的时间开始追,一直追到他消失的地方,同时也向我们分局的合成作战中心请求支援。

在通过沿途视频掌握大致方向后,民警们判断老人的行动状态应该走不太远,于是迅速沿路展开搜寻。同时合成作战中心的民警继续追踪老人行踪,可当追踪到老年人进入到一个森林公园内时,却消失了踪影。

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区分局真武山派出所教导员 肖晨:在老爷子最后消失的地方我们看到(旁边)居民他家里装有探头,我们又调取了他们相关的视频,民警也在现场进行了走访,说是看到有个年龄比较大的老爷子早上从门口路过,有人看到过。

由于从居民家的探头视频中无法看清老人具体走向哪里,通过民警的现场走访,大致确定了老人最后消失的地点是在这户居民家旁边的一块菜地。老人是通过菜地后面的小路上山了,但由于并不是上山的主干道,所以并没有探头覆盖,视频线索就此中断。

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区分局真武山派出所辅警 欧文宇:等着快天亮的时候他们家属也比较急切,因为确实失联24小时了,我们一群人分了几拨一直在寻找。包括山上的各个角落都找了很久。

警犬支援 嗅闻衣物 寻味追踪

视频加载中...

在山中久寻无果后,搜寻民警向刑警支队警犬部门寻求支援,警犬的加入给寻找带来了希望,警犬闻过家属提供的老人衣物后,通过灵敏的嗅觉嗅到山上捕捉老人的气味。

襄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警犬管理工作大队大队长 王警犬通过失踪人员的鞋子、衣服作为嗅源,在搜索过程当中捕捉失踪人员气味,通过这种气味锁定失踪人员的走失方向。

驯导员带着警犬反复的搜索,终于将寻找老人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但仍然不能直接确定老人的位置。随着时间一点一滴流逝,所有人的心情都愈发沉重,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快50个小时。老人有危险吗?为什么缩小了范围却还是没有搜索到老人的踪迹?

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区分局真武山派出所辅警 欧文宇:我们也比较急,家属也比较急,我们来来回回找了很多很多遍。

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区分局真武山派出所民警 赵睿达:在各点位周围进行寻找,最终在一处土坡上发现了正在此处休息的老人。

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区分局真武山派出所教导员 肖晨:当时老人的状态还行,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有,但是就有一点非常地饿、非常地渴,当时(我们)第一个准备水,第二个就是及时联系120到我们发现的地方附近,赶紧把他从山上扶下来。

地毯式搜索、警犬嗅闻、视频追踪,所有寻人的手段合力下,依然耗时50个小时才找到了走失的老人,几轮划定范围的搜索,老人在迷失状态下一直在山里行进,几度和寻找的众人错开,最终因老人体力不支坐下休息,这才被找到。这样的情况在老人走失的警情中并不鲜见。

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区分局真武山派出所教导员 肖晨:我们每次接到这个警情的时候都是非常关注,特别是涉及老年人,特别是了解到他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时候,我们以绝对的警力的优势优先先把救助类警情先帮忙找到人。

倾力寻找,老人安全就好,但如何避免再次陷入长时间走失显得更加重要。走失的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已经一年多,走失越来越频繁,家人在平时的照顾过程中面临的难处也越来越多。

走失老人儿子 昝先生:有时候经常交代他没人跟着的时候不去别的地方,我儿子、儿媳妇给他买了个手表定位,用了一段时间也不准,所以现在没用了。后来都用手机定位,手机定位,有时候他手机没电了也是个麻烦事,所以现在尽量是人在跟着照顾他多一些。

事发后,民警一直担心老人的身体状况,于是来到老人家里看望。针对老人的情况,民警给老人免费送去了“回家的钥匙”智能定位钥匙扣,用于定位老人实时位置,以防止再次走失。

民警:我们今天来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送一个定位的设备,其实是一个钥匙扣,咱们可以用绳子挂在爷爷的脖子上,咱们有操作说明,绑定了之后,爷爷在什么地方活动,都可以清晰在手机上看到,是一个防走失的定位设备。

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区分局真武山派出所教导员 肖晨:非常便于携带,而且充一次电可以用半个月,也便于在老人走失以后我们通过“回家的钥匙”第一时间找到走失的老人。

又一枚“回家的钥匙”送到了易走失老人的手中。危急时刻,走失老人的准确定位,对于保证老人生命安全至关重要,运用北斗等定位技术,精准定位、长续航的设计,“回家的钥匙”在预防老人长时间走失无处寻的危机中让家属心安。老人再遇走失时,实时的准确位置不仅能节省警力和搜寻时间,也能让家属在日常照护中,有个缓解看护压力的好帮手。

多种方式派发 “回家的钥匙”助力老人回家

老人走失,对他们和家属而言,危险不仅仅来自迷路本身,还在于迷路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风险,时间每流逝一秒,磕碰风险、突发疾病的概率就增多一分。有了这枚智能定位钥匙扣,就能更快地找到老人,减少风险。

怎么能领到这枚钥匙扣呢?发现警情核实派发,熟悉辖区定向发放,这两种方式外,两年来通过公益行动全平台的宣传,于是有需要向公安机关主动申领的用户也很多。

山东菏泽的朱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为家里老人领取了一枚,除了精准定位、长续航,满足日常照护需求以外,他口中的一次“劫后重生”让他解锁了“回家的钥匙”路人模式的实际帮助。

视频加载中...

几年前,朱先生的姥姥王大娘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家人的呼唤寻找成了生活的常态。

王大娘外孙 朱家辉:到20年底开始找不着家了,最频繁的一次是一周走出了三次。

王大娘经常会趁老伴睡着时,摸走藏起来的钥匙离家走失,但这“看不住”其实也是孩子们的“不忍心”。

王大娘外孙 朱家辉:她不是每时每刻都在犯病的,没有说发作的时候,如果你去限制她,她是痛苦的。

老伴日常看护、儿女出门寻找、外孙们远程定位,一家三代24小时待命的生活,这样一过就是5年。

王大娘女儿 陈会芹:我24小时不敢关机,就是生活中的常态了。

但随着王大娘病情加重,家人们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今年6月初,王大娘发生了患病5年来最危险的一次走失。

王大娘女儿 陈会芹:晚上一点,我父亲一个电话,说你妈跑出去了,结果那个定位一会往这蹦,一会往那蹦。

在三公里范围反复跳跃的定位信号,更加增大了一家人的担忧。

王大娘外孙 朱家辉:一开始我们不觉得定位错了,我们觉得她是被人带走了,你想想她三分钟,从这个路口直接跨了3公里到另一个地方,那只有车能做到,当时是真的浑身鸡皮疙瘩起来了。

凌晨5点多,在一片空旷农地中,找到了筋疲力尽的王大娘,一家人如释重负,但朱家辉却因为那枚定位设备的不准确十分自责。

王大娘外孙 朱家辉:就是后怕,真的就是很绝望。凌晨2点多,路上可能连车都没有,更不要说人了,我对我妈也不放心。

快60岁的妈妈在凌晨漆黑的农地里寻找80多岁的姥姥,这让在千里外求学的朱家辉感到担心又无助。怎么才能找到一个真正解决实际困难的设备呢?

王大娘外孙 朱家辉:我换过很多基本上一年就坏一次,要么就是充不上电,要么可能外壳就氧化了,定位会来回地反复地跳。这个钱我是愿意花的,但是它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

只求定位准,最好续航久,但他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设备。

重新上网看测评视频时,他在评论区看到有人推荐了“回家的钥匙”智能定位钥匙扣。

王大娘外孙 朱家辉:发现真的有很多人在用,说是中央电视台的《法治在线》节目去发起一个公益活动。我当时觉得哪怕是要贵一点也可以接受,但是后来告诉我这个东西是完全免费的。

6月24日,朱家辉迫不及待地测试了申领到的“回家的钥匙”智能定位钥匙扣。

王大娘外孙 朱家辉:它让我最满意的一点,我们有句古话叫兵贵精而不贵多,它相对别的产品来说没有那么多功能,但是它把最核心的功能做得很专。

给姥姥戴上新设备,朱家辉踏实了不少,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新的危机很快就出现了。7月5日清晨,他又接到了姥姥走失的电话,他赶紧打开了“回家的钥匙”小程序查看定位。

但由于设备一直调在最耗电的“实时模式”,在这最紧急的时刻,通红的“设备离线”让朱家辉再次陷入绝望。

“回家的钥匙”为走失老人回家助力

视频加载中...

没想到,一通来自武汉的电话却化解了一家人的焦急寻找。

王大娘外孙 朱家辉:9点左右的时候,胡警官给我打电话,他说有人找到了你姥姥,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是没电,另一个是胡警官在湖北,我们是在菏泽,差得很远,他怎么知道这个事情,我就不太理解,但是当时也是我们唯一的消息。

朱家辉的智能钥匙扣就是从民警胡志红这里申领的,作为钥匙的后台管理员,胡志红在老人走失后接到了一通同样重要的电话。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分局常青花园派出所民警 胡志红:来自山东菏泽的一个电话,然后对方就说她是城阳雅苑小区物业的房管员杜女士,他们物业发现了一名走失的婆婆,然后问婆婆的话问不出具体的信息,她家住哪里,她叫什么名字,家里人的电话号码婆婆都答不上来。

原来,王大娘恍惚间走进了居民小区的物业服务中心,几句交流后,物业工作人员杜燕伟发现,这名大娘似乎是迷路了。

物业公司工作人员 杜燕伟:这个阿姨感觉就说话有点迷迷糊糊,我们想要报警的时候,然后看到阿姨脖子里面有个蓝色绳子,小方块上写一个回家的钥匙,抱着试试的态度就扫一下,点开以后就是拨通了胡警官的电话。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分局常青花园派出所民警 胡志红:物业给我打电话,喂?你是武汉的胡警官吗?我说我是的。她说她用回家的钥匙路人模式扫出了我的联系方式。

物业公司工作人员 杜燕伟:当时扫到胡警官的时候,我还一脸茫然,我说是不是错误的,而且不是菏泽的是湖北的。我说你是胡警官吗?我是山东菏泽的,我这里有个走失的老太太。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分局常青花园派出所民警 胡志红:我一听回家的钥匙路人模式发挥了作用,很高兴,赶紧联系老人的家属。

得到消息后,朱家辉赶紧联系家属们到杜女士提供的地点找到了姥姥。

王大娘外孙 朱家辉:说实话这个路人模式,功能也不是很清楚,直到有一天它真的发挥大作用了,能够提供最后的一个救命稻草,哪怕它没电了,我们还是有一丝希望在。

8月24日中午,王大娘又一次独自离家走失。但这回,通过“回家的钥匙”的精准实时定位,一家人仍旧通力合作,在十几分钟后就把迷失在家附近的王大娘接回了家,这也成了五年来最快找回记录。

王大娘外孙女 朱琳:感觉像她的护身符一样,随时携带着。我弟给我发了定位之后,我就立马去找,不到15分钟就到了,然后正好看她坐着她就已经累得不能动了。那次非常快。

王大娘外孙 朱家辉: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很多陪同压力,对他们来说也不是负担,他们只需要充电就可以了,对我们来说也不是负担,最多半个小时找到了。患者和家庭就成员都能够正常生活,这个是最实质的帮助。

“回家的钥匙”发挥作用,依靠科技的力量,也靠大家的支持。家属及时充电,路人主动帮助,让《法治在线》联动公安民警搭建的平台,积极发挥作用,成为这条回家路上温暖的助力。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分局常青花园派出所民警 胡志红:回家的钥匙路人模式已经多次发挥了作用,2025年6月11日,我就接到了江西余干县驻县政府的辅警小王的电话,说有一个婆婆迷路走到了他们县政府门口,然后小王就通过路人模式,也是扫到了我的电话。和老人的家属取得了联系。2025年8月26日,我接到了来自广西的一个居民的电话,他说了有个婆婆迷路在他们小区了,然后她也是通过回家的钥匙路人模式扫出了我的电话,联系上老人的孙子,也是只用了十多分钟就去把老人接回了家。

视频加载中...

临近重阳节,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第二警务综合服务站的民警到辖区养老院看望老人,大家帮忙整理院内环境、打扫卫生,陪老人们交流谈心,这个警务室的老传统已经延续了10年。

今年民警特意带来了今年的新礼物“回家的钥匙”智能定位钥匙扣,并以“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在这里设立了爱心驿站,为养老院中有走失风险的老人,送上一个安心出行的“小卫士”,让老人们踏实出门、安全回家。

责任编辑:黎佳易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