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财富,马斯克力荐,追觅、三星引领百亿美元穿戴市场新风尚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个“手指上的百亿美元穿戴生意”的新闻。
这指的是"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一个新兴细分市场——智能戒指(Smart Rings)",其潜在市场规模据预测已达到或接近百亿美元级别。
以下是这个主题的关键点解读:
1. "核心产品:智能戒指" 这类戒指通常比智能手表更小巧、更低调。 功能上,它们可以集成多种传感器和技术,例如: "健康监测:" 心率、血氧、睡眠追踪、体温变化等。 "运动追踪:" 步数、活动记录。 "移动支付:" NFC 功能,用于非接触式支付(如支付宝、微信支付、Apple Pay)。 "通知提醒:" 显示来电、短信、应用通知。 "环境感知:" 部分高端戒指带有环境光传感器、GPS等。 "生物识别:" 可能包含指纹识别或心率变异性(HRV)监测用于身份验证或压力管理。
2. "市场潜力巨大(“百亿美元”的由来)" 市场研究机构(如 IDC、Statista 等)预测,随着消费者对健康追踪、便捷支付和时尚科技的需求增加,智能戒指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百亿美元”通常是基于未来几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

相关内容:

作者丨欧雪

编辑丨袁斯来

一枚可以监测健康的智能戒指,正成为科技大佬手上的必备点缀。

它由芬兰企业Oura Health做成爆品。这家900多人的公司,过去一年售出约300万枚戒指后,公司估值正逼近110亿美元。新一轮融资预计募集约9亿美元,较去年50亿美元的估值翻倍。

对那些必须走在审美和潮流前列的名人来说,Oura指环已然成为风格和个性的象征。埃隆·马斯克和马克·库班公开讨论其睡眠监测功能;扎克伯格经常带在手上;勒布朗·詹姆斯不仅是用户更是投资人;演员佐伊·索尔达娜以及国内的演员金世佳等人也是用户。

有媒体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Oura Ring已售出550万枚,预计2025年营收将达到10亿美元,作为领头羊占据约80%份额。

Oura Ring 4

Oura很难独享这份市场。今年,追觅正式推出首款震动AI智能戒指Dreame Ring,平台售价2599元。在它之前,印度品牌Ultrahuman在2024财年营收达6400万美元并保持盈利。中国品牌RingConn则稳居国内销量榜首,并成功跻身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二,近期还完成了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甚至运动品牌锐步都推出一款Smart Ring,做“运动追踪”这一细分赛道。

追觅Dreame Ring

目前,消费电子大厂中,只有三星推出了智能指环。有消费电子业内人士向硬氪分析过:智能戒指的竞争,有可能将复制智能手表的格局:由创业公司开路,巨头随后跑马圈地。

苹果下场前这段时间,是智能戒指公司们稳住地位的关键期。作为一种有浓烈饰品属性的产品,砸钱或许不是效率最优的方式。同时具备生意头脑和审美的创业公司,或许能以更灵巧的姿势撬动市场。

睡眠监测成核心战场

当智能戒指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人开始好奇:它和智能手表、手环到底有什么不同?

最直接的差异,来自佩戴体验。一枚智能戒指的重量通常在3–6克之间,远比40–70克的智能手表或20–50克的智能手环更轻。长时间佩戴时,这种轻盈感尤为明显——用户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手上几乎没有负担。

正因如此,目前大多数智能戒指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睡眠场景。

它不只轻巧,还精准解决了传统腕戴设备在睡眠场景中的痛点:侧睡时不会压迫手腕,没有屏幕亮光干扰,加上小巧体积与低功耗设计,续航可达5–10天,远超多数智能手表或手环。

Oura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在其早期融资文稿中,Oura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不到5%的人会定期锻炼,但超过95%的人每晚都需要睡眠。”

从产品介绍来看,Oura Ring采用高强度钛合金材质,具备防水性能,重量仅4–6克,厚度约3毫米,外观几乎与普通戒指无异,却内置了多个研究级传感器——红外PPG、温度传感器、三轴加速度计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的心率、体温、呼吸频率等多项生理数据,再通过复杂算法转化为直观的健康评分,涵盖睡眠质量、活动表现、身体恢复状态等维度。

这些产品都在寻找睡眠这个场景中的细分需求,例如印度品牌Ultrahuman,它更侧重于分析睡眠与代谢健康之间的关联,基于夜间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改善建议。

中国品牌RingConn则主打“睡眠呼吸暂停监测”功能,宣称已通过临床数据验证,能以接近医疗设备的精度识别呼吸中断事件。

RingConn 智能戒指

三星推出的Galaxy Ring靠配套应用能详尽分析深度睡眠、血氧、心率和翻身等数据,并借助AI生成具象建议——如当深睡下降时,会直接提示“建议睡前减少咖啡因”。

Galaxy Ring

可以看到,智能指环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

实际上,可穿戴设备监测睡眠的准确度,一直有争议。临床上监测睡眠,要同时监测脑电图、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口鼻气流、肢体移动等等,才能形成诊断可用的睡眠图。可以说,智能戒指这类产品能提供的图谱仍然单薄。但它能发现睡眠中较为极端的现象,比如严重的睡眠障碍、梦游等,部分代替传统的远程监测设备。

不同的竞争路径

当睡眠监测技术不再独有,智能戒指厂商们猛然发现,仅仅“数据堆砌”是很难让用户买单的。

在硬件监测能力日趋同质的当下,行业的竞争焦点正从“测得准”转向“读得懂、用得上”。

不同厂家的竞争思路不同。企业通过数据解析、医疗认证与生态联动这三大路径,试图构建新的竞争壁垒。

“设备告诉我睡得不好,但我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大部分用户的想法。目前,多数智能戒指产品仍停留在提供繁杂的数据图表,却未能将其转化为普通用户可理解、可执行的个性化改善方案。

Oura作为行业先行者,其战略核心是构建“硬件+订阅”的双层商业模式。最新数据显示,Oura约20%的收入来自订阅服务,这证明了该模式的可行性。

此外,Oura的野心不止于此,近期它有两个关键动作值得关注:首先是收购AI初创公司Dreamset,这标志着Oura正从基础的数据监测向个性化的睡眠解决方案深化。

其次,Oura通过收购Sparta Science强化其在企业级市场的布局。“Oura for Business”平台已服务于美国国防部、Essence Healthcare等机构客户。

这些公司也试图打破医疗合规性的高墙。不同智能戒指几乎都在宣传中表示可以实现各种健康监测功能,但绝大多数产品的定位仍是“生活方式设备”,其数据无法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国内厂商RingConn以“设备+服务”的模式,打开了专业医疗市场的想象空间。目前,RingConn已通过国家药监局的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在睡眠障碍管理、远程患者监测等专业医疗场景中建立了优势。

在服务深化之外,生态整合正成为智能戒指赛道的另一关键竞争维度。有行业分析人士向硬氪指出,戒指这一形态在AI硬件中具有独特优势——其体积小巧、佩戴无感,且与手部持续接触,为与其他硬件设备的无缝联动提供了天然入口。

戒指只是入口,生态连接才是核心价值。这一认知正推动头部厂商积极布局。

随着不同生态玩家的涌入,智能戒指的未来定位正变得愈发多元。它既可以是一款独立的健康监测设备,也可以是个人健康管理的核心枢纽。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款比拼品牌积累的潮品。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