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最近对Windows 11的开始菜单进行了彻底的重做,推出了两种全新的模式,分别是“开始”体验和“动态磁贴”体验。这些新模式旨在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动态的体验,让用户能够更轻松地访问他们的常用应用、文件和内容。
### 开始体验
“开始”体验是一个更加简洁和现代化的界面,它允许用户自定义开始菜单的外观和功能。用户可以添加或删除磁贴,调整它们的大小,甚至可以将它们分组。此外,这个模式还提供了一个新的搜索栏,用户可以通过它快速找到应用、文件和设置。
### 动态磁贴体验
“动态磁贴”体验则更加注重动态内容和个性化。这个模式允许用户将他们的常用应用和服务的磁贴添加到开始菜单中,并且这些磁贴会实时显示最新的信息,如天气、新闻、体育比分等。这种模式还支持更多的自定义选项,如更改磁贴的颜色和样式。
### 如何切换模式
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
1. 打开“设置”应用。
2. 选择“个性化”选项。
3. 在左侧菜单中选择“开始”。
4. 在右侧的“开始”设置中,选择“使用开始体验”或“使用动态磁贴体验”。
### 总结
微软对Windows 11开始菜单的重做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动态的体验,让用户能够更轻松地访问他们的常用应用、文件和内容。无论是喜欢简洁
相关内容:
微软这次真的急了。
就在刚刚,Windows 11 Build 27965版本正式推送,开始菜单迎来史上最大改版。两种全新视图模式、可滚动布局、智能分类系统——这哪是更新,这分明是在向苹果的Launchpad宣战。
你没看错,微软终于听到了用户的呐喊。

那个让人抓狂的二级菜单,彻底没了。
新版开始菜单把“所有应用”直接拍在你脸上——打开就是,不用再点来点去找半天。这个改动看似简单,背后却是微软对用户体验的一次深刻反思。
更狠的是什么?
微软一口气推出两种视图模式:分类视图和网格视图。
分类视图简直是强迫症福音。系统会自动把你的应用分门别类,常用的永远在最上面。比如你天天用Outlook办公,它就会自动出现在“生产力”分类的顶部。3个应用以上自动成组,不够的扔进“其他”——这逻辑,苹果看了都得点赞。
网格视图则是另一种极致。所有应用按字母顺序排列,横向展开,一目了然。找应用?扫一眼就完事。这种设计思路,明显是在对标macOS的应用程序文件夹。

但微软这次玩得更大。
系统会根据你的屏幕尺寸自动调整菜单大小。27寸大屏?给你8列固定应用、6个推荐项。13寸笔记本?6列应用、4个推荐,刚刚好。这种自适应设计,苹果的Dock栏做到了吗?
更绝的是,如果你固定的应用少,固定区域会自动缩成一行。不想看推荐内容?设置里一键关闭,整个区域直接消失。这种灵活度,让隔壁的macOS情何以堪?

说白了,微软这次是真的在抄作业,但抄出了自己的风格。
分类视图的智能分组、网格视图的横向展开、自适应的界面布局——每一个细节都在告诉苹果:桌面系统的用户体验战,Windows不会认输。
最骚的是,系统还会记住你上次用的是哪种视图。下次打开,直接就是你熟悉的界面。这种贴心程度,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但问题来了:用户真的需要这么复杂的开始菜单吗?
苹果的设计哲学一直是“少即是多”,而微软却在往“多即是好”的方向狂奔。两种视图、多种布局、各种自定义——这到底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选择困难症?
更关键的是,这次改版能否真正提升Windows的使用体验?还是只是为了改版而改版?
毕竟,开始菜单再怎么改,也改不了Windows系统的底层逻辑。
但不管怎么说,微软这次的决心是看得见的。从Windows 8的磁贴灾难,到Windows 10的妥协设计,再到现在的全面革新——这家老牌巨头终于开始正视用户体验这件事了。
只是不知道,当苹果看到这个新的开始菜单时,会不会也考虑给macOS加点新功能?
这场桌面系统的体验之战,才刚刚开始。
你站哪边?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