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生病友群“带货”苹果,病友纷纷点赞助力爱心义卖

这个新闻确实很有趣,也反映了当前社交媒体和医疗环境下的一个现象。
事件大概是这样的:一位广州的医生,在自己的病友微信群(这类群通常是病友交流病情、经验、互相鼓励的地方)里,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医疗见解,还“顺带”推荐了自己种植的苹果,并分享购买链接。
结果,群里的病友们反响非常热烈,纷纷下单购买,并且留言表示“支持”、“感谢医生分享好物”、“信任医生”等,点赞声一片。
"这件事之所以引人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信任基础:" 病友群是一个基于共同疾病经历和相互信任的环境。医生在群里的身份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他的推荐往往比普通广告更有说服力。 2. "“带货”现象的普遍化:"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带货”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营销方式。医生利用专业身份和患者信任进行推广,虽然在这个案例中是医生自产自销,但也带有商业推广的性质。 3. "灰色地带与讨论:" "合规性:" 医生在病友群里进行商业推广是否合规?这涉及到广告法、医疗行业规范以及群管理规则。通常,医生利用职务之便或专业声誉进行营利性推广是需要谨慎处理的,可能存在合规风险。 "利益冲突:" 医生同时是医生和商人,

相关内容:

“@丫头,我买一箱大果的。”

“@丫头,苹果收到了,味道也很好,超出我的预期。”

常旭是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乳腺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多年来,他坚持在网上解答全国各地乳腺疾病患者的咨询,也因此在微信上建立起了病友群。

最近

他却在群里“带”起了“货”

“卖”起了红富士苹果

病友们还纷纷点起了赞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丫头”是甘肃平凉的一名病友。2019年时,刚查出乳腺癌的她彷徨无助,在网上用不同的方式搜寻资料,后来找到了常旭、加入了病友群,在群里密集地咨询了许多治疗相关的问题。由于人在甘肃,她最终按照常旭的建议,留在了当地的大医院治疗,目前身体已经康复得挺好了。而每年几次的复查结果,她都会发到群里请常旭解读,“常大夫人挺好的,群里的人问什么问题,他都会。”

常旭告诉记者,在6年来多次的咨询过程中,他了解到“丫头”的生活十分不易:幼年丧父,家中姐妹几人都靠母亲一人拉扯大,后来自己又得了乳腺癌,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几亩地的苹果,“她家今年苹果收成不错,但卖不出去。得知这个情况,我就把这个病友的苹果问题放在了我的乳腺癌病友群里。”

“这是我们群里的病友,之前也咨询过我。希望大家帮她一把,我代表这个病人向大家表示感谢!”10月20日上午,常旭在病友群里向大家发出了第一条“广告”,随即又在群里下起了单:“@丫头,我买一箱大果的。”

没想到,简单的一句推荐得到了群里病友们的积极回应和热心相助——“丫头家的苹果我连续买了好几年了,真的很好吃,今年已经连续下好几单了。”“支持!”“我也买!”“我也支持一箱了。”有病友为常旭的善意推荐点赞,“真是千金难买的广告!”

“有病友说:‘我们都是乳腺癌病友,病友们理应相助。我们不仅要相互激励燃起信心,更要一起相助渡过生活的难关。’”常旭回忆道,就这样大家你一箱我一箱的买,有的还推荐给自己的朋友买,才几天的时间,就把这个甘肃病友的苹果买完了。

10月29日,常旭收到了“丫头”发来的一大箱20多个苹果后,又在群里发出了“买家秀”:“@丫头,苹果收到了,味道也很好,超出我的预期。”

“群里大家一共买了大概300斤。现在就只剩下些小小的三四箱,其他没有了。”“丫头”告诉记者,群里的病友们一直很团结,“大家(关于疾病)有什么问题都会在群里问,包括自己的、家人的问题都会问。”自家种的苹果每年收成后,自己都会在病友群里卖,一些病友也常年帮衬支持。今年有常旭帮她在病友群里推荐、群里病友们纷纷下单,更让她觉得“很温暖、很感动”。

除了自己买了一箱“丫头”家的苹果,常旭还给同事寄了一份,大家一起分享。“作为一名医生,给病人看病是应该的。医生和病友共同对付疾病,就是‘战友’的关系。我帮病友卖苹果,也是应该!轻轻咬了一口手里的苹果,真的是甘甜脆爽,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苹果!”常旭在朋友圈里的感叹道。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伍仞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 广州日报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