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球与氢气球失控升空,揭秘为何会越飞越高?

这是一个涉及物理原理和安全风险的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
"1. 热气球 vs. 氢气球 (在失控升空方面)"
"热气球 (Hot Air Balloon):" "原理:" 利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通过燃烧加热球囊内的空气,使其膨胀、密度降低,从而产生浮力升空。 "失控升空:" 如果热气球失控(例如,燃料耗尽但仍有热气,或无法有效散热),球囊内的空气会逐渐冷却。随着空气冷却,密度增加,浮力减小。"因此,热气球失控后,通常会失去上升能力,甚至可能开始下降。" 它不会无限制地越升越高。 "氢气球 (Hydrogen Balloon):" "原理:" 利用氢气比空气轻得多的原理。氢气密度远小于空气,充满氢气的气球会产生足够的浮力使其升空。 "失控升空:" 氢气是高度易燃易爆的气体。如果氢气球发生泄漏,氢气会持续不断地逸散到空气中,取代球内氢气,导致气球逐渐变小、重量减轻。"在理想情况下,只要氢气源持续泄漏,气球就会持续失去氢气并变轻,理论上会继续上升,直到氢气完全漏光或气球因变轻而无法承载剩余结构重量

相关内容:

1、引言

昨天(9月4日),在黑龙江牡丹江,一位工人坐氢气球打松塔时,不慎气球被风吹走并失联。最新消息表示,该工人已经安全落地,被吹走的原因是操作不当。在这起事件中,有一个迷惑人的地方,媒体在报道失联的时候,都说的是氢气球;后来报道安全落地的时候,标题还是氢气球,但是正文部分说的却是热气球。到底是氢气球,还是热气球,我们无法判断,不过其升空原理是一样的。所幸的是,这位工人最终学会了操作,安全着落。假设气球失控,最后的归宿是哪里?

热气球还是氢气球?

2、氢气球与热气球

不管是氢气球,还是热气球,它的升力原理都是一样的。气球内部的氢气或者热气,其密度要低于外界正常空气的密度,于是就好像乒乓球浮于水面一样,热气球会浮于空气之上。氢气的密度是0.081272 kg/m³(0.1MPa, 25°C),热气球的密度是0.95kg/m3(100℃)。而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0.1MPa, 0°C),正是这个密度,才是气球能够升空的根本原因

热气球浮于空气之上

另外,从氢气和热气的密度大小对比,我们也能看到,氢气球的升空效果要比热气球好很多。同等条件下,氢气球的上升速度更快;所需体积更小。但是,相对来说,氢气球较为危险。氢气是可燃气体,极易发生爆炸。最著名的例子应该是德国的“兴登堡号”飞艇,当时为了提升升力,采用了氢气,结果在1937年5月6号飞艇着陆时发生爆炸,35人遇难。

兴登堡号就是用的氢气

氢气球是存储性质的,它的上升和下降,也就是升力的控制,关键在于气球体积的大小。当充满气的时候,升力也就固定了,这时候想要下降,必须在气球上开个口子,让氢气泄漏到外面去。这位工人操作不当,大概就是不会让氢气球泄气,反而打开了阀门,让更多的氢气进入气球了。而热气球的操作就简单些,它的上升和下降,靠的是内部空气温度的大小,温度越高,升力越大。打开阀门,喷火加热,气球上升。关闭阀门,冷却后即便不操作也会下降。

热气球靠火加热升空


3、升力原理

回到升力原理上来。气球的升空,在于存在向上的升力,这个升力就是空气的浮力,所谓的空气浮力,本质是空气的压强。同学们都知道,空气的压强跟高度有关,越高压力越小。就像水压一样,水越深,水压就越大。任何一件物体,只要存在于地面之上,与空气接触,就都存在浮力。只不过,有些物体太重了,浮不起来。因为,任何物体,都有体积,那么它的顶部受到的压力因为高度高而变小,底部受到的压力因为高度低而变大,这样底大顶小,就形成了向上的压力差,也就是空气的浮力

浮力(升力)原理

在空气中,随着气球的不断升高,空气的密度在不断的降低,空气的压强也在不断的降低。所以,升力会越来越小。如果空气密度降低到热气球的程度,那么热气球就怎么也飞不上去了。所以,热气球的安全性在这里也可以体现出来,失控后不会越飞越高,到了指定高度,即便火没灭,也飞不上去了。从下表上看,3000米的高空,其密度已经跟热气球内的密度差不多了。这个高度,人还能生存。而到了20000米左右高空,空气密度才与氢气密度接近,这时候的低压低温,人体已经不能生存了。所以,3000m和20000m就是热气球和氢气球的升高极限。

空气密度与高度关系

4、总结

这次失联事件,大概率就氢气球,由于其特殊的放气下降操作,导致工人误操作。根据气球的升力原理,失控后,氢气球大概能飞到20000m的高空,热气球则能飞到3000m的高空。显然,热气球比氢气球更安全一些。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