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广告”一直被认为是苹果产品区别于安卓设备的一大卖点,但现在这个神话正在被打破。尽管苹果的广告数量有所增加,但它们采用了更隐蔽的方式,让用户难以察觉。
首先,苹果的广告数量确实在增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广告成为应用商店和操作系统的重要收入来源。苹果也不例外,为了增加收入,他们在应用商店和系统中插入了一些广告。这些广告可能包括视频广告、横幅广告和插屏广告等。
然而,与安卓设备相比,苹果的广告更加隐蔽。在安卓设备上,广告往往以明显的横幅或弹窗形式出现,用户可以轻易地识别并关闭。但在苹果设备上,广告可能以更 subtle 的方式呈现,例如与应用内容融合的视频广告,或者在某些功能使用前需要观看的广告。
此外,苹果的广告还采用了更智能化的定向技术。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购买记录和地理位置等信息,苹果可以将广告精准地推送给目标用户,从而提高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这种定向技术也让广告更加隐蔽,因为用户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浏览广告。
然而,苹果的广告行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用户认为,苹果的广告侵犯了他们的隐私,并且影响了他们的使用体验。另一些用户则认为,苹果的广告是合理的,因为它们提供了免费的应用和服务。
总的来说,苹果的广告策略正在发生变化,他们正在采用更隐蔽的方式投放广告。虽然这些广告可能不会对用户造成明显的干扰,但它们
相关内容:

“刚在App Store搜个修图软件,前三个全带‘推广’标签;昨天打开地图查餐厅,置顶的居然是付费商家——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广告净土’苹果吗?”北京的李女士翻着手机截图吐槽,身边好几个用iPhone的朋友都有同感:现在苹果的广告,似乎不像以前那么“克制”了。
曾几何时,“苹果无广告、安卓广告多”是手机圈的共识。但如今越来越多人发现,iOS里的广告不仅没缺席,还藏得更巧妙。这可不是错觉——苹果的广告策略早已悄悄转向,那些让你“猝不及防”的推广背后,藏着千亿级的商业算盘。
先澄清:苹果广告没安卓多,但“存在感”翻了倍

先别误会,苹果的广告总量仍远不及安卓。数据显示,国产安卓手机平均预装12个带广告的App,72小时内最多能收到57条系统推送,而iPhone带广告的原生应用仅3个。但用户之所以“感觉变多”,核心是苹果把广告藏在了“高频使用场景”里,精准度和曝光感远超以前:
- App Store成“广告主战场”:
以前仅搜索页有推广,现在首页“今日推荐”“游戏分类”里全是付费展位,开发者想上推荐位,单次投放成本最高涨了40%;
- 原生应用陆续“失守”:
Apple News里每翻两页就有横幅广告,Apple Wallet曾推送电影票价优惠引发吐槽,就连之前纯净的地图App,明年也将加入商家搜索广告——和App Store一样,付费商家能顶到搜索结果前排 ;
- “隐形广告”更难察觉:
新手机激活时弹出的AppleCare+推荐、设置里的“服务升级”提示,看似是功能引导,实则都是精准营销,转化率比普通广告高3倍以上。
安卓的广告是“狂轰滥炸”,锁屏、通知栏、文件夹里无处不在;苹果则是“精准狙击”,专挑你需要服务的时刻出现。这种“在需要时刚好撞见”的推广,往往比强制弹窗更让人印象深刻。
苹果放下“身段”加广告?3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苹果曾靠“系统管得严、赚钱不靠广告”立住口碑,如今主动“加广告”,本质是被现实推着走的必然选择。
1. 硬件不香了,广告成“现金牛”
iPhone的“吸金力”正在放缓,2024年苹果产品营收同比仅增长4%,而服务营收增速高达12%,占总营收的比例已冲到25%。服务业务里,广告是最容易变现的板块——2022年苹果广告收入才47亿美元,2024年直接突破100亿美元,三年翻了两倍多 。

对苹果来说,这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全球23.5亿活跃苹果设备,哪怕每台每年贡献10美元广告费,就是235亿美元营收。比起“卖硬件”的重投入,广告简直是“躺着赚钱”的生意。
2. 隐私政策成“挡箭牌”,反手垄断自家广告
2021年苹果推出的ATT政策(应用追踪透明度),看似是“保护用户隐私”,实则悄悄为自家广告铺路。这项政策让第三方开发者很难追踪用户数据,导致Facebook、谷歌的广告精准度大降,中小开发者广告收入直接缩水30%。
但苹果自己却“开后门”:
自家广告能基于设备本地数据做定向推送,不用申请用户追踪权限。比如你在Safari搜过“亲子酒店”,App Store就会推相关预订软件,既合规又精准。这种“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操作,让苹果在程序化广告领域抢走了51%的份额 ,广告主只能转头砸钱给iOS平台。

3. 广告“隐蔽化”,用户反感度更低
苹果太懂用户心理了:
比起安卓的“强制弹窗”,用户对“场景化广告”的容忍度高得多。比如你搜“咖啡”时,地图置顶的连锁品牌广告,可能真的帮你省了找店时间;在App Store找“健身App”时,推广位的软件说不定刚好符合需求。
这种“有用的广告”不仅不招人嫌,还能提升用户体验。苹果内部数据显示,这类场景化广告的点击率是普通弹窗广告的6倍,而用户投诉率仅0.3%——既赚了钱,又没砸了“体验好”的招牌,堪称商业教科书级操作。
终极问题:以后苹果会像安卓一样满屏广告吗?
答案是“大概率不会”,但广告只会越来越多。
苹果的底线很明确:
绝不破坏系统流畅性。安卓那种“一点广告就下载全家桶”的乱象,在iOS里永远不会出现——苹果的审核规则直接禁止恶意弹窗、强制下载,所有广告都必须带“关闭按钮”,且关闭后当天不再推送。
更关键的是,苹果的硬件利润仍足够丰厚。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每100元硬件利润,85元都属于苹果,而安卓厂商总和才3元。安卓加广告是“为了活命”,小米、OV等品牌的广告收入能占总利润的30%;但苹果加广告是“锦上添花”,目前广告收入仅占服务业务的10%,犯不着为这点钱毁掉核心口碑。
对国内用户来说,短期内更不用太担心:
国行版iOS没有Apple News这类广告重灾区,地图App的使用率也远低于高德、百度,实际遇到的广告会比海外版少得多。
没有永远的“无广告”,只有没挖完的“广告位”
从拒绝广告到“隐蔽推广告”,苹果的转变恰恰说明:在商业利益面前,“纯净体验”终究是可调节的选项。但比起安卓的“粗放式轰炸”,苹果的“精准化植入”其实是更成熟的商业化路径——既不惹恼用户,又能闷声赚钱。
毕竟对用户来说,真正讨厌的不是广告本身,而是那些打断操作、强制跳转的“流氓广告”。如果苹果能守住“广告不扰民”的底线,或许没人会真的反感那些“刚好有用”的推广。
你在iOS里遇到过哪些“猝不及防”的广告?比起安卓的广告,你更能接受哪种?评论区聊聊~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