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棒了!Pentacon FB 是一款非常经典且优秀的德国胶片相机,属于徕卡 M 系列的兼容机,拥有 39mm 螺纹接口,可以安装各种 M 卡口镜头。收拾一下老宝贝,让它重焕生机,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进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清洁与整理 (Cleaning & Organization)"
"存放环境:" 将相机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高温,以防霉菌生长或内部零件变形。
"灰尘清理:"
"外部:" 使用柔软的镜头布或微纤维布轻轻擦拭相机表面。对于难以触及的缝隙,可以用吹气球或压缩空气罐吹掉灰尘。
"内部 (镜头和取景器):" 这是需要技巧的部分。
"镜头:" 使用镜头笔、镜头布,或者蘸取少量镜头清洁液(如 OptiClean),用无绒布轻轻擦拭。如果灰尘实在太多或粘在镜头上,最好寻求专业帮助,或者非常小心地用气枪吹(注意角度和力度)。
"取景器:" M 系列相机的取景器通常比较精密,内部有棱镜和反光镜。不建议自行拆解。可以用吹气球或气枪小心地吹掉灰尘。如果内部有油污或难以清除的污渍
相关内容:

收拾屋子,鉴于最近灰太大,把一些摆在桌子外面的相机放起来,收起来之前拍拍照发在这里,专业的资料网上都能搜到,我就不在这里复制黏贴了,就说说我自己这个。
这个Pentacon(潘泰康)相机,我手里还有另外一台Pentacon FM,印象里型号中的M是裂像对焦屏的意思,似乎还有一个初代就叫Pentacon F,初代没有裂像屏,而这台FB中的B大概是“测光”的意思吧。这台机器的特点也在于这个“假的”内置测光表,相当于一个老式的硒电测光表粘在了相机的顶部,具体我说的对不对大家还是以网上专业资料为准吧。
文末顺便附上这种老式测光表的读数方法。
整个机器很沉很压手,无需电池即可工作,纯机械,测光表的电跟相机完全无关。大概是2010年到我手里的,拍过不到5卷后就一直摆在家里直到现在。

拧完过片齿轮上弦时,反光板同时会下来进入取景状态

镜头卡口脖子下面有个小扳扣,放下来后,不论装没装上镜头,都可以垂直放置,不会出现头重脚轻。

快门按钮在机身正面,而不是近代相机的顶部,预留有机械快门线接口

小红点位置对应的计数器,计数器随着过片工作,需要手动归零。

这个小转盘上快门速度选择按钮,按下去的状态同时转动,可以选择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的慢速和快速是分开的,需要背面一个小小的开关切换


回片转盘下是记录机内使用的胶卷的备忘,也可以在黑白、日光型或者灯光型切换,小插孔是外接闪光灯触发线。

这个小扳扣就是切换快门和慢门的机关了

因为硒电电池是消耗品,接触光线就会感应,时间太久了会失去准确度甚至失效,测光表设计了一个小盖子

盖子打开的状态,有一个按钮,一按就弹开,

上面的是开启盖子按钮,小面的小凸起是把盖子卡住的一个小机关。

Pentacon的logo在饰皮上。

德国制造的铭文,刻在了相机暗盒的开关处。

底部回片的控制按钮,按下这个,才能转动回片转盘,3/8英寸的脚架接口,我加了个转接现代1/4英寸接圈

机械自拍器,开启后拍照发出发条的声音

打开机身暗盒的开关

开开后跟现代胶片机区别不大,主要区别就是转轴部分是凹凸设计,不是一个平整的盖子。

上胶卷的轴可以拆下来

五棱镜因为年代久远保养不足,到我手里的时候已经不知道是开胶了还是氧化了,拍照取景有点别扭。

指针式测光表,内侧带锯齿转盘可以转动
附上测光读数方法:
表盘内细小的指针会随着光线明暗变化位置,测光读数时:
第一步 假设使用的200度胶卷,那么记得先转动中心两个小圆点,让ASA的数值与胶卷相同(DIN只是相同指标的另一种单位,ASA200=DIN24)
第二步 转动齿轮盘,让粗指针与细指针重叠。
第三步 就可以根据齿轮盘内外两侧的光圈和快门组合进行曝光了
比如把相机的光圈放在F8,那么根据表盘上对应的“8”的快门速度则为“20”,即1/20秒。
这个相机闲置许久,快门幕帘为横走式布帘,纵然自己修补过因为布的老化带来的漏光,也不敢再用了,加上取景器棱镜老化,几乎失去了实用的场景,再有就是手里银色的铝制m42口镜头也早都转让掉了,只剩了一个蔡司的58/2又因为黑色不是很搭,于是这个机身当一个摆件也确实放了很久了。

手里的蔡司标头
屋子里灰太大,收拾收拾,拍拍照留个念,放起来了。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