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外卖小哥饮多瓶饮料后突发中毒,ICU紧急救治,警示,这类饮品千万小心!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健康警示案例。36岁的外卖小哥在喝完多瓶饮料后突然中毒并进入ICU,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并且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很多人可能都在不经意间摄入了类似的“隐形杀手”。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相关的健康风险:
1. "高糖分摄入": "危害":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长期如此会引发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一次性摄入过多糖分,也可能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甚至酮症酸中毒等紧急情况,虽然案例中未明确指出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但高糖是重要诱因。 "普遍性":市售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奶茶等,含糖量通常非常高。
2. "咖啡因过量": "危害":很多能量饮料、茶饮、咖啡等含有高剂量的咖啡因。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导致心悸、失眠、焦虑、血压升高、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脏骤停或其他心血管急症。 "普遍性":能量饮料的流行,以及工作压力大导致很多人通过喝咖啡或功能饮料提神。
3. "人工甜味剂或其他添加剂": "危害":虽然人工甜味剂通常被认为是“无糖”的替代品,

相关内容:

功能性饮料是不少人

熬夜加班、提神醒脑的“续命神器”

但你有没有想过

如果把这“神器”当水喝

它可能瞬间变成把人送

进ICU的“夺命毒药”?!

近日,为了在晚高峰送餐时保持清醒,深圳36岁的外卖员胡先生(化名),在短时间内连续喝下六七瓶功能性饮料,结果第二天突发抽搐、意识不清,被紧急送进重症监护室。

喝了6瓶功能性饮料后

男子失去意识

事情发生在前不久,36岁的外卖员胡先生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他在短时间内连续喝下6到7瓶功能性饮料,殊不知这个"提神"的举动,竟将他推向了危险的边缘。

第二天上午,家人发现他躺倒在地。被叫醒时他看似反应正常,只是有些发烧,于是家人让他继续休息。

然而到了中午11点,胡先生自觉心跳加快、发热、出汗、伴随突然全身开始抽搐,头部和双手不受控制地抖动,对家人的呼唤毫无反应,状况令人心惊。更严重的是,这种抽搐反复发作,最后一次持续长达半小时未见缓解。惊慌失措的家人立即拨打120,将胡先生紧急送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胡先生被收进了神经内科病房后,依旧意识不清,反复抽搐。为了保住他的生命,神经内科医生当机立断,紧急联系会诊评估,将他收治进了重症监护室(ICU)。医生们给他用上了最强大的镇静药物,还给他插上呼吸机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检测出残留的咖啡因!

医生从家属那里了解到,胡先生短时间内豪饮大量功能性饮料的关键细节。医生们推测:这很可能是“中毒”了!于是,他们立刻将胡先生的血液和尿液送到毒物检测中心。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在患者病情加重后采集得血液样本中(距离摄入时间约40个小时),毒物检测仍检测出咖啡因。值得注意的是,其尿液中咖啡因浓度甚至高于血液,说明即使在医院采取水化、利尿等促排措施后,他体内仍残留大量未被代谢的咖啡因。

据测算,胡先生在短时间内摄入的咖啡因总量约在300~350毫克左右,相当于6瓶功能性饮料的咖啡因含量。

而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建议,健康成年人单次摄入咖啡因不应超过200毫克,每日总量不宜超过300-400毫克,胡先生摄入了远超安全剂量的咖啡因。

黄 佳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患者喝了大量的功能性的饮料,出现咖啡因中毒。情况轻则心慌、心悸、手抖,重则可能出现四肢抽搐,意识障碍等一些表现。如果继发严重的并发症的话,可能会导致死亡。

经过针对性治疗,胡先生的神志逐渐清醒、抽搐频率和程度逐渐减少至正常,成功脱离呼吸机支持,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很快从ICU转回神经内科普通病房继续康复。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他顺利康复出院。

功能饮料不是“水”

每日两瓶是安全红线

市面上常见的功能性饮料,除了含有牛磺酸、维生素等,其提神效果主要来源于咖啡因。一个必须牢记的常识是: 多数产品说明书上明确建议每日饮用不宜超过1-2瓶。

过量的咖啡因会过度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不仅不能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可能导致心悸、焦虑,严重时引发抽搐和意识障碍等中毒性脑病。

医生提醒:

功能性饮料不是普通饮料

务必遵守每日建议饮用量

感到疲劳是身体发出的休息信号

不要依赖饮料强行提神

饮品混搭需谨慎

避免让大脑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内容来自丨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第一现场记者丨 杨语然

来源: 第一现场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