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要取消实体车钥匙,这个消息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业内人士认为这不离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技术发展推动:"
"无线技术的成熟:" 蓝牙、NFC、UWB(超宽带)等无线技术的发展,使得车辆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进行无钥匙启动和控制系统,技术上的可行性已经很高。
"智能手机的普及:" 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将其作为车钥匙的替代品,可以极大地方便用户,无需携带额外的实体钥匙。
"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 汽车行业正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取消实体车钥匙是这一趋势的自然延伸。
"2. 提升用户体验:"
"方便快捷:" 用户只需携带手机即可解锁、启动车辆,无需寻找或携带实体钥匙,尤其对于钥匙经常丢失或忘带的用户来说,体验提升明显。
"增强安全性:" 无实体钥匙可以避免钥匙丢失、被盗等问题,同时,结合生物识别等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个性化定制:" 未来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更多个性化功能,例如自定义门锁声音、设置车内温度等。
"3. 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
"减少制造成本:" 取消实体车钥匙可以减少车辆制造过程中的材料成本和组装成本。
相关内容:
把钥匙扔进抽屉,特斯拉却悄悄把抽屉也拆了。

Q3财报里那行小字——“单车成本再降15%”——背后就是卡片钥匙的集体消失。

省下的不是铜板,是每台车37美元,一年就是上亿美金。
马斯克把算盘珠拨得噼啪响,车主却得先学会把手机电量当命根子。
有人算过,一张卡片钥匙的碳排放还不如一杯奶茶,可它偏偏成了“落后产能”。
欧盟不答应,10月新规白纸黑字:物理解锁必须留一条活路。
特斯拉到欧洲还得乖乖把卡片加回去,成本魔术瞬间穿帮。
同一辆车,两块成本表,像极了加班餐公司报销要发票,自己点外卖却嫌贵。
国内又是另一幅景象。
中消协9月报告把遮羞布掀了:手机钥匙投诉量一年翻两倍多,38%解锁失败发生在地下停车场,信号像被墙皮吃了;25%的耗电异常让手机还没上车就先“熄火”。
最魔幻的是,有车主出差一周,车机把备用钥匙认证给“遗忘”了,回来那天下着雨,蹲在后备箱给客服唱征服。
技术圈倒是很忙。
蓝牙6.0明年二季度上车,号称能把定位误差从两米压到十厘米,可浙大实验室里,7台车还是三分钟被中继攻击“借走”。

破解工具就是淘宝两百块的开发板加一根天线,成本比一张卡片还便宜。
安全研究员一边演示一边吐槽:锁没换,钥匙先变成了漏洞本身。
车企的补救姿势也千奇百怪。
理想给方向盘旁加了个NFC戒指感应区,销售小哥现场表演“婚戒开车门”,把求婚仪式直接升级成交车仪式;小鹏在G6车顶埋了UWB天线,号称能识别“车主走路带风”的节奏,可测试版固件偶尔把快递小哥错认成车主,尾门自动升起,吓得对方以为遇到灵异事件。
最扎心的是J.D.Power那份5000人样本:45%车主把卡片钥匙当一次性餐具,28%被手机钥匙撂过挑子,可真要让掏钱补回实体钥匙,88%的人摇头——“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的傲娇,在钱包面前秒怂。55岁以上用户更直接:大屏能再炫,也不如金属钥匙转动的咔嗒一声踏实。
那声音对他们来说是“车是我的”的产权宣言,不是“手机电量20%”的恐慌提醒。
行业白皮书说2025年实体钥匙还有六成市场,可没说剩下的四成里,有多少车主得先学会给手机带充电宝,给车机留备份,给云端交隐私。
钥匙消失的速度,快过法规、快过习惯、更快过技术补丁。
特斯拉省下的37美元,最终变成用户兜里的隐形税——要么花钱买安心,要么花时间学应急。
所以,当下一辆新车交付时,销售把“没有钥匙”包装成未来感,不妨先问一句:手机没电、信号被墙、云端掉线这三连击,套餐里送不送解决方案。
要是答案含糊,最好自己备一张卡片钥匙——哪怕它最终也会像地铁票一样退出舞台,至少能在风里雨里,替你守住最后一道门。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