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升级安全措施,司机抵达起点实施人脸二次验证

这是滴滴出行的一项安全措施。
这项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1. "保障乘客安全":确保接单的司机确实是符合行程要求、经过身份验证的本人,防止冒用身份或调包等风险。 2. "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司机在开始服务前,身份信息是最新的、有效的。
"通常情况下,这个验证会在以下环节发生:"
司机完成接单后,行驶至乘客指定的上车地点(起点)附近。 当司机停车,准备为乘客服务时,系统可能会提示司机进行人脸验证。 司机需要按照系统提示,使用滴滴司机端APP进行人脸识别。
"需要注意:"
这通常不是每次接单都会严格要求的,可能更多是在系统检测到风险、司机信息有变动、或者特定区域/时间段有安全要求时才会触发。 具体的验证时机和方式可能会根据滴滴的更新和地区政策略有不同。
总的来说,这是滴滴为了保障用户出行安全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司机需要配合完成验证,以顺利为乘客提供服务。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张子渊 朱健勇)今天凌晨,停业整顿一周的滴滴顺风车系统恢复,页面新增设了人脸识别和安全学习,司机只有完成这两项后,才可以接单。

打开滴滴出行APP的顺风车页面后,共提示了6项全面整改的安全措施,包括注册身份验真、接单身份验真、隐私保护设置、夜间出行保护、安全百科学习、顺风车出行保障6项措施,其中需要完成的只有注册身份验真、隐私保护设置和安全百科学习3项,其余3项均为“了解”,司机只需要点击“我已了解”,即可通过该项。

在“安全百科学习”中,共有六道试题,需要以选择的方式,全部答对后方可完成。试题的主要内容是告知车主,网络约车不是法外之地,应该严格执行法规。

在“隐私保护设置”项目中,需要顺风车车主显示外显虚拟头像,滴滴提供了二十余款以风景和实物画面的头像图标,车主可以根据喜好选择。

在“注册身份验真”项目中,需要上传本人身份证照片的正反面,拍摄以后,将进入“脸部识别”,要求将正脸对准摄像头,根据提示分别作出“点头”、“眨眼”、“张嘴”、“摇头”等动作,待脸部识别后,方可开启顺风车。

通过以上六项后,可以开启顺风车功能,记者用车主端体验发现,所显示的乘客信息头像均为虚拟头像,点评和标签也不再显示。

测试

乘客只需一次人脸识别 司机每次接单都要识别

记者和同事分别选择车主端和乘客端进行约车测试。时间均定在下午2点,路线均为从法制晚报社到国贸大厦三期。记者注意到,无论是车主端还是乘客端,显示对方信息时都是虚拟头像,无法知道对方的性别、年龄、爱好。

所不同的是,乘客端在完成了一次人脸验证之后,就不用再进行人脸验证,但是车主端,在确认行程订单后,需要再次进行人脸验证。随后,记者和同事取消了法制晚报到国贸大厦三期的行程。

再进行测试时,记者和同事又选择出发地同为国贸大厦三期,目的地为工人体育场的行程。这次乘客端同样不需要进行人脸识别,但司机端还是需要再次进行人脸验证。

测试说明,滴滴整改后,车主每次确认订单都要进行人脸识别。

确定订单需人脸验证 到达起点需再验证

通过测试,记者发现滴滴对乘客的监管比较宽松,乘客在确认订单时不需要再次进行人脸验证。但有滴滴顺风车主就对此表示质疑,“对车主验的那么仔细,对乘客大撒把,那我怎么知道我接的乘客是什么人?如果是女司机的话,会不会有危险?”

此外,虽然车主与乘客确认行程时需要对车主进行人脸识别,但是否能避免最终接单的驾驶员是否为账号持有者本人呢?

如记者测试时所显示,记者确认的行程是下午2点从法制晚报社到国贸三期,在确认行程后,是否可将账号手机交给其他人去接单?

滴滴顺风车客服表示,在确认接单时需要对车主人脸验证,在收款时不需要再次人脸验证。至于如何确定驾车人是确认订单的账号持有者,是否能够由技术手段来完成审核,客服表示该问题无法,只能反应给上级处理。

5月19日下午2时许,滴滴顺风车客服回应法制晚报记者称,经过他们了解,顺风车车主在每次确认接单时都需要进行一次人脸验证,然后在到达接客起点后,还要再进行一次人脸验证才能接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伍治良告诉法晚记者,顺风车车主端需要每次验证,而乘客端只需经过首次验证即可,这应该是滴滴公司考虑用户体验及客运惯例而做出的选择。至于会不会出现乘客侵害司机事件,伍教授称,这是司机自身应考虑和承担的营运风险,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原创作品拒绝任何形式删改,看法新闻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