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7 Pro Max的“超级像素屏幕”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亮点,它试图在当前手机屏幕的1.5K和2K分辨率“军备竞赛”中,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这种“跳出之争”的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对1.5K/2K分辨率“之争”的反思:"
"像素密度 vs. 可视角度:" 过度追求高像素密度(如2K P3),虽然理论上能提供更细腻的图像,但在人眼可见范围内,尤其是在较远距离观看时,提升并不明显。同时,高像素对功耗、处理器性能和成本都有更高要求。
"“虚焦”效应与成本:" 为了达到高分辨率,像素点尺寸可能需要做得更小。这可能导致屏幕在显示文字或精细图像时出现轻微的“虚焦”感,且高像素屏的良品率和制造成本通常更高。
2. "超级像素(Super Pixel)的核心理念:"
"像素融合技术:" 小米并未选择单纯堆砌像素,而是采用了像素融合的技术。简单来说,它可能将2x2或更多物理像素(通常是RGB排列)在显示时作为一个“超级像素”来处理和显示。
"提升感知亮度与对比度:" 通过融合,单个“超级像素”能显示更亮的白色
相关内容:
不少消费者选旗舰手机时,常会纠结屏幕该选1.5K还是2K——前者功耗低但细节稍弱,后者画质好却更费电。而小米17 Pro Max的“超级像素排列”技术,恰好给出了平衡两者的新答案。
据小米卢伟冰的微博消息,传统OLED屏的像素需借用相邻子像素显色,画面精细度难免受影响。但这款手机的超级像素技术,让每颗像素都自带完整红、绿、蓝三色子像素,不用再“依赖邻居”。虽说屏幕参数没标2K,但其子像素数量达到938万,实际显示效果已和2K屏持平。

这项技术的落地并不容易。据了解,小米内部早期争议不小——毕竟2K屏作为“超清”代名词已十年,放弃它等于打破市场固有认知。而且要实现精密的像素布局,得从产业链源头创新,不仅难度大,成本也更高。好在小米显示团队花了三年预研,最终让这项技术成功量产。

当前不少友商旗舰退回1.5K屏幕时,小米的超级像素屏幕却做到了“2K级显示效果+低于1.5K的功耗”。对既看重画质、又在意续航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更贴合实际需求的选择。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