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高楼惊世之作,迪拜沙漠奇迹,曾险些拖垮城市的建筑狂潮揭秘

这个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哈利法塔(Burj Khalifa)这座建筑的核心魅力和挑战。让我们来分解一下:
"1. 哈利法塔: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高楼"
"高度:" 哈利法塔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总高828米,是截至目前全球最高的建筑物。 "意义:" 它不仅是迪拜的地标和象征,也是人类工程技术和建筑实力的巅峰代表。
"2. 差点拖垮迪拜的“疯狂”?"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建造哈利法塔时,确实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这些挑战如果处理不当,确实可能给项目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极端环境:" 迪拜的沙漠环境意味着酷热(夏季气温可达50°C以上)、干燥和强风。这给施工设备、工人健康和混凝土浇筑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地质条件:" 沙漠地基下的土壤主要是松散的沙层,承载力很低。要在这种地质上建造一座千米的摩天大楼,需要极其强大的地基工程。任何地基沉降或失稳都可能导致整个结构倾覆。 "工程难度:" 建造如此高的结构,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抗风设计、抗震设计、施工精度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每一层、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确计算和执行。

相关内容:

迪拜哈利法塔高达828米,是全球最高建筑。

将其与纽约帝国大厦相比,高度是后者的两倍;与上海中心大厦相比,则高出近200米。

在建成之前,这里曾是一片荒芜沙漠。那么,迪拜是如何在地球上最不适合建造超高层的地方,成功竖起这栋摩天巨塔的呢?

作为中东的经济中心,迪拜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是财富与奢华的象征。

然而几十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以珍珠采集为主的小渔村。直到1966年发现油田之后,财富才迅速积累。

此后一座现代化城市在这片沙漠中拔地而起。

但石油资源终究有限,进入21世纪后,迪拜开始探索从石油经济向服务和旅游业转型的模式。

然而当地夏季最高气温有时可达50度,如何吸引人们来到这片炎热干燥之地旅游,成为关键问题。

2003年,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提出建造全球最高建筑的构想。美国SOM建筑事务所赢得了设计权,其造型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蜘蛛兰。

建筑平面呈Y字形,宛如三片花瓣,面向城市设有三个主要展示面与出入口,分别对应酒店、住宅和办公三大功能。

奢侈品牌阿玛尼在全球设计和开发的首家酒店位于1至8层以及38和39层。创始人乔治·阿玛尼亲自监督所有设计,确保内部装潢与家具均符合品牌风格。

45至108层共计设有900套豪华住宅,户型从单间到四居室不等。其中最大套内面积为417平方米,总价约一个小目标。

该住宅配备可接待30人的宽敞客厅、弧形起居室、容纳十人圆桌的餐厅、铺满黑白大理石的厨房,以及蓝、红、绿三种主题的次卧。

最为宽敞的是灰色调主卧,卫生间面积甚至超过普通人家客厅,并可俯瞰波斯湾全景。

112至154层为商务办公区,其中122层设有全球最高餐厅,124层和148层为观景台。

塔尖兼具防雷功能,堪称迪拜的“避雷针”,演员威尔史密斯曾攀爬至此。

每逢新年前夜,哈利法塔化身为巨型倒计时屏。这栋建筑对迪拜的意义,犹如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东方明珠之于上海,已成为城市的标志性象征。

然而建造世界级超高层建筑并非易事,最大挑战在于资金。

而哈利法塔还面临更严峻难题:其基地完全位于沙漠之上。普通人一脚踩下都可能下陷,何况要承载如此高楼。

工程师最初寄望于地下岩层,但地质勘探显示,即便下挖140米,仍未见坚硬岩层。这意味着重量相当于十万头大象的哈利法塔,必须直接压在沙土之上。若无可靠基础设计,建筑必然倒塌。

八百多年前建造的比萨斜塔因地基土层松软,在施工第二年即出现倾斜。旧金山千禧塔也因桩基未达坚硬岩层,导致西北角下沉1.1米,整体倾斜0.5度,酿成严重工程事故。

立志成为地标的哈利法塔绝不能成为令人不安的建筑。

工程师最终方案是在建筑底部设置一块3米厚的混凝土筏式基础,使重量分散至更大表面积。然而,单靠筏板在沙土上并不稳定,因此又在筏板下设计了194根混凝土桩,每根直径1.5米,深入地下50米。

或许有人疑惑:仅50米?此前不是说140米深都无坚硬岩层吗?

的确这些混凝土桩与传统桩不同,它们不依赖坚硬岩层支撑,而是通过桩身与沙土间的摩擦阻力固定位置,称为摩擦桩。结果证明,哈利法塔建成多年来下沉量仅5厘米,堪称技术上的重大成功。

基础工程完成后,工地实行24小时轮班倒施工,高峰期每日有12000人现场作业,每三天即可完成一层楼的建设。

随着建筑不断升高,超高层建筑共同面临的风力问题逐渐显现,尤其在常有沙尘暴的迪拜。

普通高层建筑多采用矩形设计以提高平面利用率,但从抗风角度看并非最佳。当强风吹过方形大楼时,气流会沿两侧绕流,并在建筑背后左右交替产生涡旋。

涡旋导致局部气压下降,使建筑被推向低压侧。若涡旋脱落频率与建筑固有振动频率相近或重合,将引发危险的涡激共振,大幅加剧晃动。

例如1940年塔科马海峡悬索桥因风致涡激共振,如面团般扭动后彻底坍塌。

为抑制晃动,许多超高层建筑会在顶部安装调谐质量阻尼器,利用重块的惯性抵消摆动。但哈利法塔顶部尖锐、空间有限,工程师只得从设计本身入手抗风。

经过四十多轮风洞测试,最终大楼定型为Y字形,并自下而上呈螺旋状逐级内缩,共形成27种不同平面轮廓。

这种持续变化的外形能扰乱气流,破坏其形成统一、有组织涡旋的能力。正如规律摆动双脚可使秋千荡高,而随意摆动则避免共振,逐级内缩的设计有效减少了涡激共振风险,显著提升了强风下的建筑稳定性。

克服技术难题后,历经六年紧张施工,哈利法塔于2009年正式竣工,建筑高度达828米,一举超越此前保持世界最高纪录六年的台北101大厦,高出320米。

自首座突破100米的建筑在曼哈顿出现后,全球最高建筑长期位于美国。直至1998年,高451.9米的吉隆坡双子塔落成,亚洲开始成为高度竞赛的新舞台。

21世纪初台北101大厦首次突破500米大关并保持纪录六年。随后哈利法塔建成,将纪录刷新至828米,一年内吸引游客180万人次,不仅成为全球旅游热点,也带动了迪拜市中心地产、商业与娱乐业的全面发展,显著提升了迪拜的国际知名度。

同为资源富国的沙特见状,在哈利法塔落成后第三年宣布启动吉达塔项目,计划高度1600米,旨在成为首座超千米建筑,后因地质问题调整至1008米。

邻国科威特也宣布将建造1001米高的穆巴拉克卡比尔塔,灵感来自《一千零一夜》。

埃及紧随其后,于2018年提出建造一座1000米高的方尖碑形摩天塔。

眼见世界最高头衔尚未坐稳,周边国家已纷纷发起挑战,迪拜随即宣布启动云溪塔项目,高度可能达到1345米。

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迪拜采取了谨慎策略:最初表示至少高于哈利法塔,后陆续透露高度为928米、1100米乃至1345米,最终高度待塔楼封顶时方才公布。新一轮全球最高建筑竞赛悄然开启。

然而即便是未达千米的哈利法塔,也曾令迪拜陷入困境。该建筑原名为“迪拜塔”,因建设耗资巨大,加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迪拜经济遭受重创。

幸得阿联酋总统哈利法·扎耶德提供巨额财政援助,方稳住经济信誉。为表感激,迪拜酋长在开幕典礼上将其更名为“哈利法塔”。

而那些意图突破千米的建筑项目进展大多不顺:埃及与科威特的方案仅停留于图纸阶段;沙特吉达塔工程多次延期,原定2021年完工的目标一再推迟。

尽管最新消息称吉达塔已于2023年复工,预计2028年建成,但迪拜云溪塔自2017年完成地下部分后一直停工至今。因此,哈利法塔至今仍保持着全球最高建筑的纪录,已达16年之久。

超越哈利法塔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建筑高度超过一定阈值后,成本呈指数级增长。哈利法塔当时造价已高达15亿美元,建成后的维护费用更为惊人。

仅以擦玻璃为例,完成一次全面清洁就需三个月时间。此外电梯运行、高层供水等日常运维,均比普通建筑复杂且能耗巨大。

证券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于1999年提出“摩天楼魔咒”,指出每当破纪录的摩天大楼落成,常伴随地区性经济危机。例如1973年纽约世贸中心建成后遭遇石油危机,1997年吉隆坡双子塔落成时爆发亚洲经济危机。

在哈利法塔从动工到建成的数年间,全球金融危机与迪拜债务危机相继冲击本地经济。

摩天大楼固然能彰显城市实力,但也伴随着高昂代价与潜在风险。

人类何时才能突破千米建筑大关?是否有必要突破?这些问题仍值得深入探讨。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