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可能需要澄清一下。截至我最后更新的信息(以及通常的公开资料),"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 是中国"第一"的摩天大楼,其高度为 "632米",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上海中心大厦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ABR)设计,采用了独特的螺旋上升形态,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确实在超高层建筑设计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卓越的研究实力,其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院系经常参与各种超高层建筑的设计竞赛和研究项目。"
但是,关于同济大学设计方案的具体信息,特别是提到“580米”且被称为“中国第一高楼”的设计方案,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 "新闻误传或过时信息:" 可能存在某个特定的设计竞赛或研究项目中,同济大学提交了一个580米的设计方案,但这个方案并未被采纳或建成,或者当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随着上海中心大厦的建成,这个高度已不再是“第一”。
2. "概念性或研究性设计:" 同济大学可能进行过一项研究或提交过一个概念设计方案,其高度为580米,但这只是一个学术探讨或竞赛作品,并非实际建设的项目。
3. "指代其他项目:" 也许这个580米的设计方案是指上海或其他城市中,由同济
相关内容:

上海中心大厦坐落于上海陆家嘴金融区,以632米的高度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摩天大楼。这座建筑于2008年动工,2016年正式落成,由Gensler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其流线型的玻璃外观仿佛一条盘旋上升的巨龙,既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展现出充满现代感的生命力。
入围第一轮评选的9个方案(上部4个方案获胜,进入第二轮评选)
在筹建初期,设计方案经历了国际范围的征集与遴选。2006年,吸引了包括SOM、福斯特、Gensler、KPF、清华院、同济院等19家国内外顶尖机构的参与。其中,国内的设计大院同济院是唯一进入第二轮评选的中国建筑设计机构,其提案备受瞩目。


同济院的设计方案巧妙融合如玉琮、竹文化、良渚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塔楼总建筑面积约500000㎡,高度为580米,建筑形体自下而上分为八节,仿若竹节般逐渐收分,每一节设置避难层与观景平台,既强化了结构,也丰富了空间体验。

建筑顶部摒弃了常规的尖顶或流线造型,转而采用简洁有力的四方收束,通过点、线、面的组合营造出稳重而秩序井然的视觉效果。这样的处理不仅造型大气,也提升了结构稳定性,使整座塔楼在陆家嘴建筑群中显得格外沉稳挺拔。

同济院的方案还注重垂直空间的功能整合,将商业、办公、酒店等区域合理分布,并结合空中观景平台打造出立体而人性化的“垂直城市”。

尽管同济院最终以微弱差距未能中标,但该院后续在项目中承担了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攻关工作,为上海中心大厦的建成贡献了重要力量。

上海中心大厦不仅是一座物理意义上的超高层建筑,更成为现代技术与文化传承相互融合的象征。参与竞赛的各方提案所呈现的创新思维,为往后超高层建筑领域提供了重要参考。
你对该方案的设计作何评价?欢迎留言评论区!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