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得非常对。对于害怕蜘蛛(或任何特定恐惧,即特定恐惧症)的人来说,“勇敢面对恐惧”这句话听起来可能非常简单,甚至有些不切实际或带有评判意味,往往无法真正帮助他们。
以下是为什么这句话可能无效,甚至适得其反,以及更有效的理解方式:
1. "恐惧的根源是深层的、非理性的:" 对蜘蛛的恐惧通常源于过去的负面经历(如被蜇伤、看到令人不安的图片)、观察学习(如父母表现出恐惧)、或纯粹是大脑对蜘蛛这种外形可能引发危险的“误判”(进化遗留的恐惧)。这种恐惧不是基于蜘蛛实际造成的威胁,而是基于个人的心理反应。简单的“勇敢”指令无法改变这种深植于心理和生理(如杏仁核的过度反应)的模式。
2. "“面对”可能意味着直接对抗,这会加剧焦虑:" 对于恐惧症患者来说,“面对”往往意味着被要求直接暴露在恐惧源(蜘蛛)面前,而没有足够的准备和支持。这会触发强烈的焦虑、恐慌甚至崩溃,使他们对蜘蛛的恐惧更加根深蒂固,而不是克服它。这就像要求一个有幽闭恐惧的人直接跳进深不见底的黑洞一样,指令本身就不现实。
3. "缺乏具体的应对策略:" “勇敢面对”没有提供如何“面对”的具体方法。恐惧管理需要逐步的、有控制的暴露疗法(Gradual Exposure Therapy),
相关内容:

如果只是简单地认为你害怕蜘蛛在你的皮肤上爬行的话,那么请你继续读下去。一组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策略,可以帮助人们克服他们对八条腿动物的恐惧。
该策略是基于一种被称为知觉控制理论(PCT)的行为模式,它注重于鼓励个人通过控制自己的体验来应对感知的威胁。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对蜘蛛怀有强烈恐惧感的参与者参与基于知觉控制理论(PCT)的干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研究人员的控制下接触各种各样的蜘蛛图片,而不是被告知“面对恐惧”。
包括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Warren Mansell博士在内的研究团队发现,在对这些参与者进行干预之后,他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就不太需要刻意去躲避蜘蛛了。
Mansell博士和他的同事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焦虑症杂志》上。
害怕蜘蛛,或是蜘蛛恐惧症,在美国是排名第三的最常见的恐惧症,影响超过30%的人口。
很少有人会说自己喜欢蜘蛛,但那些患有蜘蛛恐惧症的人们,一旦接近蜘蛛就会引发强烈的焦虑情绪。最严重的病例,个体可能会因为害怕与蜘蛛接触而终日闭门不出。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最常用于蜘蛛恐惧症的治疗方法之一,该疗法重点在于解决可能会促发恐惧症的思维模式。
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蜘蛛恐惧症也可能包括指导患者如何“面对恐惧”并与蜘蛛接触。虽然Mansell博士及其同事的最新研究表明,基于知觉控制理论(PCT)的方法可能更为有效。
Mansell博士认为,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师可能并不需要鼓励蜘蛛恐惧症患者去面对恐惧。
“一旦人们意识到混合动机,就可能会自己做出选择,自然而然地解决恐惧。在未来,我们还需要看看这种简单的干预策略是否会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中产生持久的作用。”Warren Mansell博士如是说 。(tulip1999 204956)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