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棒了!恭喜你终于搞明白了分针引返(Short Rows)这个技巧!从上往下织开衫确实非常适合用分针引返来做弧度,比如后领口、肩部、袖窿等。
你提到的“8号针分针引返图解”,我无法直接提供一张你指定的图片,但我可以根据“从上往下织开衫”的常见情况,为你详细解释分针引返的步骤和图解思路,你可以根据这个描述和通用图解来理解。
"分针引返(Short Rows)的目的:"
在从上往下织片时,通常肩部或领口需要收针形成弧度。如果直接收针,会形成尖角,不自然。分针引返可以在不增加或减少总针数的情况下,制造出平滑的弧度。
"分针引返(引返收针)的基本步骤(以向左收针为例,从上往下织时常用):"
假设你当前在织片的最上方一行(第1行),需要在这里制造一个向左的弧度。
1. "织到指定位置:" 继续正常织到距离边缘大约2-3针的位置。这个位置根据需要调整,领口弧度通常需要更平滑,距离边缘会更近一些。
2. "引返操作:"
"不剪断线。"
相关内容:
“又起球了?

”

昨晚刷到一条帖子:上海女生小赵用旧教程织完开衫,下水一次门襟波浪、袖子长出一截,直接报废一团三百块的再生羊绒。
她甩出对比图,配文“是我手残还是教程该进博物馆?
”评论区两千多条哀嚎。
我盯着照片,脑子里只有一句:老办法碰上新材料,翻车才是常态。
去年我把同款教程翻出来,按2023的纱线特性改了三个小动作,成品轻了38克,门襟洗完像西装领一样硬挺。
今天把改动全部拆开讲,谁再翻车,我把针吃了。
先说纱线。
有机美利奴看着细,实际纤维表面有鳞片,比传统羊毛更容易“回弹”。
老教程里“2行加1针17次”放在旧线身上刚好,放在新线上,直接多出半只袖子。
解决粗暴:把后茎最后一次加针改成隔行加,总数不变,弧度却乖乖听话。
再生羊绒混纺更娇气,含一点点涤纶,蒸汽一烫就缩。
定型温度从150℃降到110℃,垫一块硅胶垫,热气只敢在表面走一圈,挺括度反而提升四成。
别问原理,问就是烫坏两团线后血泪总结。
再说工具。
磁性引返环二十块一条,看着像玩具,实际把“引2针5次”这种魔鬼步骤拆成五颗彩色小扣子,一吸一排,手抖星人也能边看剧边织。
KnitCompanion5.0更离谱,导入PDF后自动生成3D肩斜,手机横过来,屏幕里就是一件旋转的小毛衣,哪里该翻面一清二楚。
我第一次用,直接省掉草稿纸十张,环保分+100。
最坑的是门襟。
老办法收针后下水,秒变荷叶边。
新打法在最后两行做“半针偏移”:右片第1、3、5、7、9针扭下针,左片第2、4、6、8针扭上针,视觉上像给门襟塞了一根隐形鱼骨,洗完直立不倒。
再加一道双面定型:反面垫硅胶垫,蒸汽3秒,纤维记忆被锁死,扣子洞再也不歪头。
有人问我:这么改,新手会不会更晕?
把步骤拆成碎片就行。
先织10×10cm小样,测实际密度,软件会自动算针数;加针阶段打开APP提醒,叮一声放一针,比数羊还简单;最后定型交给熨斗,别逞能。
我教会隔壁六十岁阿姨,她一周交作业,照片里开衫搭在阳台,风一吹像商店橱窗。
说到底,材料在进步,脑子也得更新。
再拿2019的PDF当圣经,羊绒也能织成抹布。
今天把话放这儿:谁按上面五步还翻车,把线寄给我,我直播吃掉——前提是你真按新办法走。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