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或与众多)职业摄影师,镜头是我们在工作中最亲密的“战友”。使用镜头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经验、直觉和对影像的深刻理解。以下是我和一些同行们总结的一些关于镜头使用的核心心得:
"1. 深刻理解镜头特性是基础:"
"焦段决定视角与构图:" 广角赋予空间感和延伸感,适合风光、建筑、环境人像;标准焦段(约35mm-50mm)接近人眼,自然真实,适合纪实、街拍、人文;长焦压缩空间,突出主体,虚化背景,适合人像、体育、野生动物、特写。理解不同焦段的“看世界”方式,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
"光圈影响景深与氛围:" 大光圈(小F值,如f/1.4, f/1.8)创造浅景深,突出主体,虚化背景,适合营造浪漫、神秘的氛围或压缩空间;小光圈(大F值,如f/11, f/16)获得大景深,前后景都清晰,适合风光、建筑、需要清晰对焦范围的场景。光圈不仅控制进光量,更是塑造画面“呼吸感”的关键。
"镜头的“呼吸效应”(Breathing Effect):" 长焦端推近时,画面会轻微缩小并可能轻微
相关内容:

职业摄影师的镜头使用心得
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跟大家交流一下职业摄影师的镜头使用。每个摄影师都有自己偏爱的焦段,都有自己偏爱的拍摄习惯。在这里我只讲讲我个人的一些拍摄习惯。希望让大家对摄影师的拍摄有个基本的了解。
先来看看我通常拍摄会带些什么东西。

这张图片除了三脚架以外,所有的东西我都会装在摄影包里带上。还有若干附件引闪器电池额外的机身等等等……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下面我一一给大家解释各个镜头的用途。
首先说机身 佳能 5D Mark III

机身购买于2013年 顶替之前的无敌兔。坚固耐用。可靠性好。服役2年以来从来没掉过链子。从购买第一天就配备了竖排手柄。虽然重量加大了,但手感和使用上都好很多。
下面重点说说镜头
佳能 17-40 f4


是我最早购买的红圈头。在婚礼中当我需要表现大的场面和把新人拍的更高大一些的时候就会使用这个镜头。很多人对17-40的边缘比较诟病。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头是非常值得购买的。也许个体差异的原因。我的17-40从中心到边缘都非常出色。以至于现在也没有太多更新的动力。也许将来升级11-24会在考虑更换。17-40这只镜头唯一不满意的就是星芒不够出色。必须缩小到非常小才行。


佳能 24-70 2.8L 二代



这只镜头是我现在使用率最高的一只镜头。职业摄影师几乎人手一个24-70.焦段合理对焦迅速,光圈够大。简直是居家旅行,必备良药。




佳能 15 2.8 鱼眼

当年2手购买的。镜头素质非常好。佳能后来出了8-15f4变焦鱼眼顶替15定鱼眼。但是我个人更看重轻便和2.8的光圈。所以还是一直用着15鱼眼。这是一只特殊效果镜头。 我使用的机会很少。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带着它。因为特殊的鱼眼视角,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佳能 100 mm 2.8 微距镜头


我这只镜头不是最新的防抖款,但是光学素质依然出色。所以一直就这么用过来了。这也是一只特殊效果镜头,拍摄产品或者偶尔客串拍摄人像的时候我会用到。不过自从有了“小白兔”百微就很少在客串人像头了。


最后要说到70-200f2.8 传说中的小白兔


小白兔这只镜头几乎也是人像摄影师的必备镜头。我购买的最晚的一只镜头。之所以最晚购买,一是因为价格,二是因为重量。1.2w的售价和1.7公斤的重量。没有勇气是很难下决心购买的。不过镜头到手之后,还是很让我满意的。对焦迅速,色彩漂亮,虚化柔和。可以说,除了重量没有什么要吐槽的。


以上5只镜头是我拍摄最常用的一些镜头。覆盖了从15-200的全焦段。基本可以满足90%的拍摄要求。最近又添置了一些设备。比如17移轴。不过还没有好的片子分享给大家。下次吧。有机会在跟大家讨轮一下移轴镜头的使用。职业摄影和家庭摄影不同在于,职业摄影对重量和价格不敏感。而家庭摄影我觉得首先要考虑就是重量不要太重。毕竟业余玩玩不要搞的自己太辛苦。十几年的摄影经历告诉我一个道理。少而精比大而全要好。特别是作为业余摄影。非常没必要考虑焦段全覆盖这种事。但是如果真的非常想把片子拍的好些,也愿意用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前期和后期的技术。那么,尼康或者佳能用户,直接上大三元是最省事和简便的方案。
最后祝大家中秋愉快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