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很有趣,也确实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和关注!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1. "地域认同与自豪感:" 汕头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而马化腾是土生土长的汕头人。许多潮汕人或对潮汕文化有了解的人,会因为这个连接感到自豪,觉得这是家乡的骄傲。看到微信这样国民级应用加入潮汕话功能,自然会觉得“我们潮汕的”得到了认可和推广。
2. "微信的巨大影响力:" 微信拥有超过13亿的月活跃用户,是中国人日常沟通不可或缺的工具。当这样一个平台开始支持一种地方方言时,其影响力和可见度是巨大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更新,更可能被视为一种文化姿态。
3. "语言保护与传承的需求:" 中国有众多方言,许多方言面临传承困境。像微信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加入进来,利用其平台优势推广方言,被认为对语言多样性和文化传承有积极意义,即使只是基础的同音输入或简单的表达。
4. "网络热点与幽默:" 网友的“实测”和讨论,本身就带有网络文化的特色。将马化腾与潮汕话联系起来,是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位成功企业家的关注以及对其地域身份的联想。
5. "功能的实际效用:" 当然,功能本身是否好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微信的潮汕话输入法
相关内容:
快科技11月1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近日,有广东网友发现,微信的语音转文字功能悄然启动了对潮汕话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粤语之后微信开放的第二种汉语方言。
据悉,用户更新至最新版本后,可通过长按语音消息或上滑发送实现潮汕话与普通话的双向转译。
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发送“你吃饭了没”“你在干什么”等简短潮汕话的实测效果,并为微信点赞。
也有网友称小众方言的加密通话已被破解。

不过,目前微信对部分长难句、俚语、带口音的潮汕话的识别仍不够精准。
还有网友称,毕竟Pony(马化腾)是汕头人啊。
公开资料显示,马化腾1971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东方县(现海南省东方市)八所港,广东汕头人。

而从普通话到潮汕话,微信的自动语音识别开发走了6年。
该功能从2019年6月上线,最初仅支持普通话,次年9月即上线粤语语音转文字功能,直到2025年11月才将方言识别范围拓展到潮汕话。
据悉,潮汕话属于闽南语方言的一支,虽然使用人口超千万,但由于数据稀缺、声调复杂(8个声调)和口音差异等,在AI和语音识别领域被归类为“低资源语言”,在ASR开发上技术难度较大。
据统计公报数据,2024年,“潮汕三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的常住人口总和已达到1383.5万人。
但从使用人口数量上,潮汕话并非除粤语以外的第二大汉语方言。
据国际语言数据库Ethnologue数据,从汉语分支来看,2024年把普通话当作母语的人数达到9.41亿,粤语和吴语的使用者都超过了8000万人,其次才是闽南语(7402万人)。
而客家话、晋语、湘语、赣语的使用者分别有4820万人、4700万人、3730万人、2210万人。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