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昆明留学生涉嫌秘密携带大额现金(1250万人民币)回国两次并引起警方注意的新闻摘要或标题风格写法。
"新闻标题(选项一,强调金额和行动):"
昆明一留学生两次秘密回国,涉嫌携带1250万现金被警方注意
"新闻标题(选项二,更简洁):"
昆明留学生两次秘密归国,涉嫌带1250万现金引警方关注
"新闻摘要(选项一):"
近日,昆明市警方注意到一起情况特殊的案件。一名在昆明就读的留学生,在短时间内两次以探亲等方式秘密回国,并涉嫌携带高达1250万元人民币的大额现金。这一异常行为引起了警方的警惕,目前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
"新闻摘要(选项二):"
据消息透露,一名昆明留学生因两次秘密回国并涉嫌携带1250万现金,引起了当地警方的注意。留学生通常按规定或有限额回国,如此大额且秘密的现金流动显然不合常规,已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介入调查。
"核心信息点:"
1. "人物:" 昆明某留学生
2. "行为:" 两次秘密回国
3. "涉嫌:" 携带1250万人民币现金
4. "结果:" 引起警方注意,可能正在调查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于您提供信息的新闻概述。具体案情细节、调查进展以及最终结果,还需要等待
相关内容:
两次回国都住酒店不回家?
挂失存折后又要转账1250万?
银行工作人员:且慢,报个警先
11月19日
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
在市公安局统筹指挥下
依托警银联动机制
与辖区银行高效联动
成功拦截一起跨国冒充“公检法”诈骗
为群众挽回1250万元财产损失
有效守护了群众的“钱袋子”

案件回顾
11月11日
在英留学的小王回国后
到工商银行金源支行办理定期存折挂失
11月19日
小王再次回国
到同一支行以“家中着急用钱”为由
到柜面申请将其名下未到期的
定期存折内余额1250万
转到其名下银行卡账户内
面对柜员的询问
小王神色慌张、言辞闪烁
仅含糊表示“家中有事急用”
对资金具体用途
则以“不方便告知”为由拒绝
这一异常举动立即引起网点工作人员的警觉
一边以“大额异动”为由
只为其办理定期转活期的427.88万元
一边与五华分局反诈中心联系
启动警银联动机制

反诈中心研判发现
小王行踪异常
先后两次从英国回昆
均有家不回、在外住酒店
且未告知家属
民警立即对账户采取“只进不出”的保护性管控
要求银行同步采取管控措施
与此同时
五华分局反诈中心
立即向市反诈中心报告此情况
在上级指导支撑下
第一时间
联动五华分局政工部门、红云派出所
对小王及其家属
开展查找及见面核查劝阻工作

在民警细致的工作及耐心劝阻下
小王终于意识到
自己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
讲述其在2025年11月初
在英国留学期间
接到自称“XX公安”的诈骗电话
对方称其涉嫌一起重大刑事案件
制作了“通缉令”
要求其配合秘密调查
并以其账户涉嫌洗钱为由
诱骗小王必须独自秘密回国操作资金
到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清查
深信不疑的小王
前后两次从英国辗转飞回昆明
按照骗子的指令
第一次回国办理银行卡挂失
而后再次回国办理活期转账
若非警银快速联动、及时阻断
账户内的现金将被诈骗分子席卷一空
事后
民警向小王逐一剖析
骗子的作案手法和话术漏洞
同时联系到家属前往陪同安抚
耐心讲解
后续需要及时更换解绑银行卡和手机号码
并提供了分局反诈中心电话
告知其遇到可疑情况
可及时拨打110
或反诈中心电话报警求助和咨询
近期
针对留学生的诈骗多发



警方提醒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往往利用受害人急于证明资金清白洗脱嫌疑的心理进行诈骗,广大留学生要切记:
1. 公、检、法、司等国家司法执法机关办案会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绝不会通过电话、社交软件办案,更不会线上索要“保证金”!凡是通过电话、网络要求进行资金审查或转账操作的,必是诈骗!
2. 骗子在境外可伪造任何号码,接到任何可疑电话,若无法辨别真伪,请先行挂断,立即向父母、朋友或学校求助!若发现异常可能被骗的情况,请立即拨打110、国家反诈电话96110专线。
素 材:五华分局
发布: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宣传处
来源: 昆明警方发布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