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强烈建议"给手机设置锁屏密码(或其他形式的锁定方式,如PIN码、图案、指纹、面容ID)。虽然“后果真的很严重”可能有点夸张,但不设置锁屏密码确实会带来一系列"相当麻烦甚至危险的后果"。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风险:
1. "隐私泄露 (Privacy Leakage):"
"个人信息暴露:" 手机的相册、联系人、短信、通话记录、笔记、银行App、社交媒体账号等都可能被轻易查看。这可能导致你的个人隐私被窥探,甚至被用于诈骗或身份盗窃。
"位置信息泄露:" 如果手机开启了定位服务,位置信息也可能被获取,威胁到你的人身安全。
2. "财产损失 (Property Loss):"
"账户被盗:" 许多银行、支付、购物、社交媒体等App都关联了你的手机号。如果手机丢失或被他人拿走,且没有密码,对方可能通过验证码等方式盗取你的资金或控制你的账户。
"数据被恢复或转卖:" 如果手机丢失,没有密码保护,被拾到的人可能会尝试恢复数据,里面可能包含有价值的个人信息或照片,甚至可能被转卖。
3. "身份安全风险 (Identity Security Risks):"
"冒充身份:" 恶意人员可能利用获取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冒充你进行各种活动。
4.
相关内容:
2018-06-13 06:3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傅媛媛 记者 朱银燕
“当时,我捡到手机的一刹那,想着可算是捡到便宜了,然后发现居然没有锁屏密码,就想着可以把里面的钱转到自己这里,占点小便宜也好的,也没想有什么后果……”近日,俞某将自己前几天所捡到手机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民警交代。
俞某是诸暨市江藻某机床厂上班的一名员工。6月7日下午2点,俞某在厂里上厕所的时,眼尖的他在厕所旁边放置花篮的阳台上静静躺着一只粉色的vivo手机。此时的俞某就起了贪小便宜的心理,将这只手机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其实,到后来,受害人也发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有接连打过去两个电话,但均是无人接听的状态,最后则变成了关机。”办案民警透露。
拿到手机后,俞某好奇地摆弄了一下,发现手机居然没有设锁屏密码,而且进微信一看,里面居然还有3500多元的零钱。这下,俞某欣喜若狂,绞尽脑汁地想把这笔钱占为己有。
但与此同时,有一个“难题”摆在俞某面前,就是他不知道微信的支付密码。刚开始,他四下无聊地摆弄这只手机,在浏览手机相册时,他发现相册里居然有张身份证和银行卡的照片。此时的俞某就抱着侥幸心理,去试了一下修改微信支付密码,没想到居然成功了!于是他便将捡到的手机微信钱包里的零钱除了给自己充了两次50元的话费之外,剩余的钱悉数都转账到了自己的银行卡上。
另外一头,手机的主人61岁的郑老伯下午4点多反应过来手机丢失之后,便火急火燎的给自己的手机打电话,希望若是自己的手机被人捡到会尽快归还。但没想到第一通电话打过去是无人接听的状态,第二通打过去便已是关机了。同时他用家人的手机赶紧登陆了自己的微信,大惊失色的发现自己微信钱包里面放着的3500多元零钱全部被人提现转走了,期间还有充话费的记录。于是,便赶紧报了警。
后经过刑侦大队店口责任区中队民警的调查,发现郑老伯丢失的手机便是由俞某捡走的,遂将俞某带所内进行询问。在审讯过程中,俞某一直低头偷偷用手擦着眼泪,嘴里一直在念着“贪心害了自己,不能太贪心。”
目前,俞某因涉嫌盗窃已被诸暨警方依法取保候审。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过程中。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设置手机锁屏密码。同时,使用微信钱包支付时,避免“一码走天下”,各种账户的支付密码和登录密码,尽量设置的不一样。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