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辟谣一下“头发太长会和身体抢营养”的说法,并看看蚂蚁庄园给出的教育答案。
"辟谣:头发太长不会和身体抢营养"
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属于常见的健康谣言。
原因如下:
1. "营养获取途径不同:" 头发主要由角蛋白(Keratin)构成,它是一种蛋白质。头发的生长所需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维生素如B族、C、E,以及矿物质如锌、铁等)是通过毛囊从"血液循环"中获取的。这些营养素是身体优先供给给维持生命活动所需器官和组织的基础物质。
2. "优先级高:" 身体会根据生理需求,优先将营养素输送到对维持生命和基本功能至关重要的器官(如心脏、大脑、肾脏等)。头发的生长虽然需要营养,但其优先级远低于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当身体营养充足时,毛囊会获得足够的营养来生长头发;当身体营养不足时,身体会自动调节,优先保障重要器官,头发的生长会减缓甚至停止,但并不会“抢走”已经分配给重要器官的、本可以维持生命的营养。
3. "能量消耗极低:" 相对于身体其他器官的活动,头发的生长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是微乎其微的。认为长头发会消耗大量营养,导致身体虚弱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总结
相关内容:
天舟七号把6.5小时的“太空泊车”压缩到2小时,相当于北京到天津的高铁还没发车,快递已经签收。

这条新闻一出,评论区最高赞的问题是:“省下的4.5小时,到底省了什么?

”答案不是“时间”,而是“命”——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原来飞船慢悠悠蹭上来,得在辐射最高的南大西洋异常区多转三圈;现在2小时“闪送”,宇航员少吸了相当于一次胸片的宇宙射线剂量。
省下的不是表盘上的数字,是细胞里的断裂DNA。
把镜头拉远,你会发现“快”只是天舟系列最外层的包装。
真正的升级藏在货舱里:天舟六号把“太空货车”的货箱加高20%,却减重了200公斤,秘诀是把原来铝合金的隔板换成碳纤维“蜂窝三明治”——像把威化饼中间灌满环氧树脂,强度不变,密度砍半。
更狠的是“冷链抽屉”,-95 ℃的极寒样本盒可以一路保鲜到太空,这意味着以后空间站能直接做肿瘤药敏实验,而不用再等“下一趟车”。
一句话,天舟不再只是“送快递”,它在太空里搭了个“前置仓”,把实验室搬到宇航员手边。
说到“前置仓”,地球上最被低估的“仓储系统”其实是你的头发。2023年《皮肤病学研究》用同位素标记法算过,一根头发从毛囊里钻出来,每天只“吃”0.5微克蛋白质,相当于你啃一口鸡胸肉的五千分之一。
北京协和医院把1.5米长的长发妹和寸头小哥拉来同住两周,三餐一模一样,结果两人氮平衡、血氨基酸曲线几乎重叠——长发多耗的那点营养,还不够你每天梳头掉的那几根补回来。
WHO干脆在指南里写了一句大白话:“担心头发抢营养,不如担心手机抢睡眠。
”
可头发虽不占营养,却占“安全分”。2024年《职业健康安全条例》第一次把“长发必须盘起并加防护帽”写进机械操作岗,背后是一连串血淋淋的统计:过去三年,工厂里30%的头皮撕裂伤来自“卷入事故”,平均赔偿金额是骨折的1.8倍——头发没骨头,却能把整块头皮连根拔起。
日本人在2023年搞出的纳米护发喷雾,主打“减少87%断裂”,最先下单的不是美容院,而是丰田车间:工人盘发后喷一层,断发减少,机器故障率也跟着降,一条生产线一年少停机12小时,折合成本够买三辆凯美瑞。

回到太空,天舟八号已经在天津港做最后测试,预计年底发射。
它带上去的新玩意是“3D打印光纤支架”,比头发丝还细,却能在零重力下拉出30米无瑕疵的光纤,地面拉同样长度会因为重力下垂产生微裂纹。
这种“太空光纤”回传地面,做成陀螺仪放进你的手机,导航精度能从“米级”跳到“厘米级”——以后你开车在高架桥,导航终于分得清主路和辅路。
你看,太空货车运的看似是货,其实运的是“精度”,而精度最后会变成你手机里少绕的那一段路。
所以,别再问“长发到底耗不耗营养”或者“飞船快4小时有什么意义”。
头发是身体最忠诚的“死库存”,不掉就不占预算;飞船是国家队最烧钱的“活库存”,越快越省命。
一个教你在地球上安全地“仓储”,一个教你在宇宙里高效地“补货”。
两者隔着400公里,却用同一套逻辑提醒人类:真正的浪费,从来不是“多养一根头发”或“多飞一小时”,而是让任何资源在无效等待里悄悄折旧。
下一次当你梳头发现掉了一根长发,别心疼营养,把它捡起来看看——那根“死库存”曾经替你挡风、防晒、甚至挡过车间里一次看不见的卷入。
然后抬头看看夜空,90分钟一闪而过的亮点,也许正是天舟八号在给空间站“补货”。
它省下的4.5小时,会变成你手机里更准的定位、药箱里更稳的冷链、实验室里更快的数据。
头发与飞船,看似毫不相干,却在告诉你同一个道理:别让任何一段长度、任何一段时间,白白从指缝溜走——那才是真的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