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确实是近期出现的一种新的诈骗手法,属于典型的"“快递放门口,电话套近乎”"的变种。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特点和风险:
"骗局流程通常是这样的:"
1. "“快递已放门口”:" 诈骗分子可能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你的快递信息,或者干脆在你家门口附近放置一个看似是快递包裹的假包裹(或者根本不发货),制造“快递已放门口”的假象。
2. "“如有疑问请拨打电话”:" 包裹上会附带一个电话号码,或者诈骗分子会直接联系你(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冒充快递员或物业),告诉你包裹有问题(比如地址错误、需要签收、需要额外支付费用等),让你拨打这个号码咨询或处理。
"这个骗局的目的是什么?"
"套取个人信息:" 最常见的目的是让你拨打那个号码。接通后,诈骗分子可能会:
"冒充快递公司、快递员、甚至公安机关、银行等身份," 编造各种理由,诱骗你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敏感信息。
"引导你操作手机银行或相关APP," 将你资金转移到他们控制的账户。
"骗取钱财:" 直接索要所谓的“快递费”、“签收费”、“滞纳金”、“解冻费”等,或者诱导你
相关内容:
“快递已放家门口,有疑问请拨打电话”,这样一条看似平常的短信,可能藏着诈骗陷阱。“双11”前后,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加大促销力度,诈骗分子也伺机而动、布下陷阱。退款理赔、快递异常、点券返还……诈骗套路花样百出,令人咋舌。
值得警惕的是,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新型网购诈骗开始出现。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消费者的消费记录、购物偏好、支付能力,乃至心理特征,又将这些数据转化为诈骗“利器”,精准锁定目标,量身定制骗局。
例如,有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客服,以“订单异常需取消”“货坏退款”为由,诱导消费者点击虚假链接填写银行卡信息;有虚假商家客服将消费者拉入所谓的“商家群”,声称“帮店铺刷单就能赚佣金”。这些骗局往往与真实消费环节高度贴合,消费者稍有不慎便会落入圈套。
治理网购骗局,需多方协同构建起全方位反诈防护机制,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电商平台应主动担当作为,做好平台安全防护和数据管控,严防消费者信息泄露。同时,运用技术手段识别和拦截可疑链接,加强入驻商家资质审核,建立快速响应的反诈机制。快递物流企业要完善消费者信息保护机制,坚决杜绝从物流环节泄露消费者数据。监管部门则应持续加大对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有力震慑。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来电、不点击不明链接、谨慎提供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主动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警方提示:五步防诈指南远离诈骗
一条快递短信、一通回拨电话,资金就被卷走。眼下正是电商促销活动的旺季,利用快递做伪装的骗局也跟着活跃起来。警方提示,收到陌生短信,可以通过以下五步保障资金安全。
一是验真,收到快递短信,务必通过官方购物平台或快递公司官网核实物流信息;
二是拒拨,绝不回拨短信附带的非官方电话,任何自称客服要求回拨的陌生号码,均为诈骗;
三是拒点拒下,陌生链接不点击,陌生软件不下载,关闭手机App不必要的权限;

四是牢记“百万保障”是免费,微信、抖音等平台的“百万保障”功能均为自动开启且完全免费,不会到期扣费,无需任何关闭操作;
五是冻结,发现账户异常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挂失冻结,并立即报警。
下载即中招!这些App暗藏诈骗陷阱
诈骗分子“广撒网”大量发送伪造的快递短信,诱导被害人主动拨打涉诈电话,编造“百万保障自动扣费”等谎言,引导点击网络链接、下载屏幕共享App,最终达到盗取资金的目的。作案手段虽然添了新花样,但最终都会诱导下载非法App或提供个人账户和密码信息。
以下是近期诈骗分子经常诱导下载的远程操控App。请大家不下载!不安装!

图 | 公安部刑侦局
遭遇电信诈骗怎么办?紧急处置三步走!
如果发现自己可能正在遭遇诈骗,请立马做这些事!
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警方会帮你对相关账户进行紧急止付,及时拦截,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梳理收集相关证据
准确完整记录骗子的账户姓名、双方的通话记录或聊天记录等信息;保存好汇款或转账的凭证,如通过银行App、微信、支付宝转账的截图及ATM机转账的凭条等,转出转入的时间、账户、转账方式、转账次数以及金额等保存完整。
尽快到派出所报案
尽快前往最近的派出所现场报案,并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询问笔录,提供相关证据。在警方调取固定好电子证据后,对手机中的聊天语音、涉诈App、涉诈网址或短信进行删除。
综合:经济日报、央视新闻
来源: 河南教育广播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