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荣耀研发工程师,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很多其他公司可能选择不投入资源研发3D人脸识别技术,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技术门槛极高,需要深厚的积累:"
"3D vs 2D 的本质区别:" 传统的2D人脸识别主要依赖二维图像,通过分析眼睛、鼻子、嘴巴、轮廓等2D特征点进行比对。而3D人脸识别,则需要获取或重建人脸的"三维结构信息"(比如每个点的深度、距离),这涉及到更复杂的物理原理和图像处理算法。
"深度感知与建模:" 如何从2D图像、或者通过结构光、ToF(飞行时间)等硬件方式获取可靠的深度信息,并精确地构建人脸的3D模型,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技术。这需要对计算机视觉、几何学、光学、信号处理等多个领域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高质量数据获取:" 精确的3D人脸数据获取成本高,且对环境(光照、角度)、设备(传感器精度)要求苛刻。构建一个大规模、高质量、覆盖多样化的3D人脸数据库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时间。
2. "研发投入巨大,周期长,风险高:"
"人才与技术成本:" 3D人脸识别研发需要顶尖的算法工程师、计算机视觉专家、硬件工程师等跨学科人才,
相关内容:
IT之家 11 月 26 日消息,博主 @小穆科技 询问:“这么多年了,为啥只有华为和荣耀坚持做 3D 人脸?别家为啥不做,供应链技术应该很成熟啊。”荣耀研发工程师 @荣耀曹工 今日发文解答了这一问题。
这个不仅仅只是堆个器件就行的,需要针对芯片平台、系统和算法做定制化协同改造和升级:
①首先,需要针对芯片平台的图像通路和运行环境进行定制化改造,需要将从图像获取到图像处理再到算法运行的整个流程都集成到芯片平台的安全环境里;
②另外,需要海量的数据进行训练,来达成适配全球人种和全天候光线环境的识别和防伪能力。
这些需要有长期的技术积淀与庞大的资源投入。

据IT之家此前报道,有消息称 OVM(OPPO、vivo、小米)在 27 年-28 年这个节点,可能会有机型会上,但目前八字没一撇,因为 3D 超声波指纹成熟且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OPPO 在 2018 年 6 月正式发布 Find X 旗舰手机,该机采用双轨潜望结构、全隐藏的 3D 摄像头,是首款支持微信人脸支付的安卓手机;小米在 2018 年 5 月推出了小米 8 透明探索版,该机采用编码结构光方案,是首款支持 Face ID 人脸解锁的安卓手机。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