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您拿到新手机!为了让它发挥最佳性能并陪伴您更长时间,以下6个设置建议确实非常重要,有助于保持流畅运行并延长电池寿命:
1. "关闭不必要的后台应用和自启限制 (Manage Background Apps & Auto-Start):"
"为什么重要:" 很多应用在后台会持续运行、刷新数据、获取通知,甚至自动启动,这会大量消耗CPU、内存和电量。
"如何操作 (以安卓为例):"
进入 "设置" > "应用" (或 "应用管理")。
选择不常用或不需要常驻后台的应用。
点击 "电池" 或 "存储" 标签页,查看后台活动或存储占用。
选择 "限制后台活动" 或类似选项 (不同品牌手机名称可能不同)。
对于 "自动启动",也进入应用管理,对不需要随开机启动的应用关闭 "允许自动启动"。
"以iOS为例:"
iOS 对后台应用管理更严格。进入 "设置" > "通用" > "后台应用刷新",关闭不需要后台刷新的应用。对于自启,iOS 通常只允许近期使用过的应用在后台活动,且限制较多。
2. "管理通知 (Manage Notifications):"
"为什么重要:" 弹出的通知会打断使用体验,并可能导致应用频繁唤醒手机
相关内容:

刚入手的新手机,不少人第一反应是下载各类软件,却忽略了关键的基础设置。殊不知,默认开启的部分功能会悄悄占用内存、消耗流量,甚至拖慢运行速度,导致新手机用没多久就出现卡顿。其实,只需调整6个核心设置,就能让手机长期保持丝滑流畅,还能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不同品牌手机操作逻辑基本一致,跟着步骤就能轻松完成。
第一个设置:关闭阅图/杂志锁屏,减少内存占用。华为、荣耀等品牌的“杂志锁屏”和vivo的“阅图锁屏”,会自动下载更新壁纸,不仅消耗流量,还会默默占用存储空间。操作路径很简单:进入“设置-桌面锁屏与壁纸”,华为、荣耀用户直接关闭“杂志锁屏”;vivo用户需进入“锁屏”选项,关闭“锁屏左右滑阅图”和“使用流量更新壁纸”,节日壁纸功能可根据需求保留。关闭后既能节省内存,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流量消耗。
第二个设置:关闭用户改进计划,守护隐私兼省资源。手机默认开启的“用户体验改进计划”和“运营商服务”,会通过WLAN或移动数据收集设备信息、定位数据等,存在隐私泄露风险,同时后台运行也会占用系统资源。操作时,在设置主页下滑至“系统管理与升级”,进入“客户服务”,直接关闭“用户体验改进计划”和“运营商服务”,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隐私泄露隐患。
第三个设置:关闭负一屏,清理桌面冗余。桌面往左滑动出现的“负一屏”(部分品牌称“智慧桌面”),聚合了各类功能入口、广告推送,长期后台运行会拖累手机速度。关闭方法:进入“设置-桌面锁屏与壁纸-桌面设置-更多桌面设置”,关闭“智慧桌面”和“系统桌面WLAN更新”,让桌面回归简洁,同时释放后台运行内存。
第四个设置:关闭图库自动同步,节省空间防风险。相册的“自动同步照片”功能会将图片上传至云端,不仅占用手机本地内存,还可能存在数据泄露风险。操作步骤:打开“图库/相册”,点击右上角的两个或三个点,选择“设置”,关闭“自动同步照片”。无需云端备份的用户,这样设置能显著节省存储空间,让手机运行更轻快。
第五个设置:关闭系统自动更新,避免强制占用资源。系统自动下载更新包、开启智慧升级,会在后台消耗流量和内存,部分更新还可能与软件不兼容导致卡顿。操作时,进入“设置-系统管理与升级-系统升级”,点击右上角图标选择“升级设置”,关闭“智慧升级”和“WLAN自动下载”。若需更新系统,可后续手动检查,按需选择是否升级。
第六个设置:优化电池充电习惯,延长电池寿命。不当的充电方式会加速电池损耗,新手机需提前做好设置。进入“设置-电池-电池健康与充电”,开启“优化电池充电”功能,可调整充电上限,手机会根据使用习惯,在夜间长时间充电时自动暂停和恢复充电,避免电池因过充受损。合理的充电优化能让电池保持良好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手机已经使用一段时间,调整这些设置依然有效。虽然新手机刚到手时设置效果最佳,但后期调整也能明显改善卡顿、耗电快等问题。除了这6个核心设置,日常使用中还可定期清理临时文件、下载文件夹和备份文件,进一步释放内存,让手机保持最佳运行状态。
这些设置的核心逻辑的是减少冗余功能的后台消耗,避免资源浪费。很多手机卡顿的根源并非硬件不足,而是默认功能持续占用内存、流量和电量,长期累积就会导致运行变慢。通过关闭非必要功能,让系统资源集中服务于常用操作,既能提升流畅度,又能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堪称“一劳永逸”的实用技巧。
不同品牌手机的功能名称可能略有差异,但均可在“设置”中找到对应选项,按照“桌面锁屏、系统管理、电池”三大分类逐一查找即可。建议刚入手新手机的用户优先完成这些设置,也可以分享给家人朋友,让大家都能轻松避开手机卡顿、耗电快的坑,让手机长期保持流畅好用的状态。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