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人像摄影中,如何通过构图和光线来捕捉和塑造人物的魅力。魅力不仅仅是人物本身的外表,更是其神态、情感和个性的展现。优秀的构图和光线能极大地增强这种魅力。
"一、 构图技巧:引导视线,突出重点"
构图是人像摄影的骨架,决定了观众如何解读画面,哪些信息被强调,哪些被弱化。
1. "三分法 (Rule of Thirds):"
"原理:" 将画面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分成九等份,将人物(尤其是眼睛)放置在交叉点或线上。
"效果:" 这种构图方式比将人物放在正中央更具活力和动感,能更好地平衡画面,引导观众的视线自然地聚焦于人物。
"魅力点:" 使人物显得更放松、自然,符合人眼自然的观察习惯,提升画面的视觉舒适度。
2. "引导线 (Leading Lines):"
"原理:" 利用画面中的线条(如道路、河流、栏杆、视线方向等)引导观众的目光自然地流向主体人物。
"效果:" 增强画面的深度感和引导性,使人物与环境产生联系,显得更有故事性。
"魅力点:" 创造环境互动感,让人物不再是孤立的摆设,而是融入环境的一部分,增加画面的吸引力和叙事
相关内容:
随着高性能数码相机的普及以及以iPhone为代表的手机相机的升级,“人像摄影”一词的曝光率越来越高,我们在社交平台上也经常能看到各类人像作品。本文将从“什么是人像摄影”入手,为你通俗易懂地介绍拍出优质人像的窍门、相机模式的使用方法与特点、适合的镜头等内容。

一、什么是人像摄影?
很多人可能认为“人像摄影=以人物为主题的照片”,这个理解大致正确。但本文还将为你介绍更广义的定义,以及当前正在不断发展、表现力丰富的人像摄影世界。

1. 原本指肖像画的词汇
“肖像”是对特定人物外貌的刻画,大多包含能识别个人身份的面部细节。在相机发明之前,“人像”主要指肖像画。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历史课本中的圣德太子画像,都属于肖像画,从广义上来说也是“人像作品”。
2. 由人像摄影衍生的流派
随着相机的发展与普及,人们能更便捷、准确地留存肖像,人像摄影也逐渐走入大众生活。街头照相馆开始承接“家庭写真”“结婚照”“成人礼写真”等人生重要节点的拍摄业务,成为常态。此外,用于简历、驾照的“证件照”、用于自我推广的“宣传照”等,也随着不同需求自然分化或作为商业套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这些衍生形式各自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规范,并拥有了专属名称。
3. 新“人像摄影”流派的确立
近年来,随着高性能数码相机的普及,一种新的“人像摄影”流派不仅在专业摄影师中兴起,更被广大摄影爱好者所确立。这种流派与前文所述的、按特定目的狭义定义的各类摄影不同,更具趣味性,相比记录功能,更注重摄影的表达功能。这类摄影往往没有“为了某某,需在某某日前拍摄多少张”这样明确的目标,难以归入特定流派,因此便沿用了最本源的“人像摄影”这一名称。
4. 新“人像摄影”的特点
如前所述,新流派的人像摄影在人物摄影中格外注重表达性,且没有严格的定义,自由度高是其最大特征。在有明确界定的摄影流派中,摄影师需服务客户,摄影是解决客户需求的手段;而人像摄影则不同,优秀的作品往往能自由展现摄影师或被摄者的想法。
5. “人像摄影”的反向输入现象
这种富有自由度和丰富表现力的“人像摄影”,凭借其新颖的表达形式,受到追求潮流群体的喜爱。进而出现了反向输入现象——原本以记录为主的结婚照、家庭写真等,也开始追求这种新颖、丰富的表达形式。除了传统照相馆拍摄的、具有固定风格的美感与安心感的家庭写真,一种全新维度的纪念照形式正在持续发展。

二、女性·男性·儿童人像摄影的要点
能充分展现被摄者魅力的照片,是优质人像的基础。下面将人像摄影分为女性、男性、儿童三类,分别介绍拍摄技巧。这些思路可相互借鉴,只要理解核心逻辑,就能灵活运用,让人像拍摄更具乐趣。
1. 女性人像拍摄技巧——展现肌肤美感与可爱气质
每个女性都希望自己在照片中更漂亮、更可爱。这里为你介绍两个小技巧,只需稍加留意,就能拍出质感大幅提升的作品:避免多余阴影、注意拍摄角度。后文将详细讲解光线运用,要消除多余阴影,关键是让柔和的散射光充分照亮面部。
在盛夏的阳光下,或室内处于吊灯等直射光源正下方时拍摄,女性面部的眼窝、鼻下会出现浓重阴影,破坏女性特有的柔美与可爱感。此外,强烈的直射光会加重面部阴影,让脸部显得骨感突出,若皮肤状态不佳,瑕疵也会格外明显。建议在树荫下利用柔和的散射光拍摄;室内拍摄时,让被摄者靠近低位光源,或面向窗户,这样就能拍出更精致的面部效果。
其次是“拍摄角度略高于被摄者”。每位女性都有自己的“上镜角度”,建议仔细观察,必要时可直接询问对方喜欢的拍摄角度。一般来说,从稍高的位置略微倾斜拍摄,往往能呈现较好的效果。不同镜头的表现会有差异,但近大远小是基本光学原理。因此,略高角度拍摄能让眼睛显得更大、下巴更小巧,拍出更上镜的效果。若没有特殊创作意图,不建议近距离从下往上仰拍。这种角度不仅会产生反效果,还可能拍到鼻孔等女性不喜欢的细节,应尽量避免。
2. 男性人像拍摄技巧——展现帅气感
下面为你介绍打造男性帅气形象的拍摄技巧,或许可以尝试将女性人像的技巧反过来运用。
(1)强调光影对比
使用光线硬朗、阴影清晰的光线拍摄,能在面部形成明显阴影。这种光线多用于女性拍摄时容易显得不美观、显老,不受欢迎,但恰恰能通过光影营造厚重感,凸显成熟稳重的魅力,非常适合展现男性硬朗的骨骼线条。这也是古典“伦勃朗光”常被用作男性肖像摄影范本的原因。
(2)利用仰拍优化身形比例
这里再介绍一个利用“远小近大”原理实现小脸效果的技巧。前文提到了近距离仰拍的缺点,但如果更大胆地降低拍摄角度呢?比如将相机架在腰部以下位置,下垂的手臂会显得更长,离相机最远的脸部会显得更小,从而呈现出更好的身形比例。这一技巧也可灵活用于女性拍摄,让被摄者更显帅气。

3. 儿童人像拍摄技巧——捕捉瞬息万变的表情
拍摄儿童的乐趣在于捕捉他们转瞬即逝的表情和令人惊喜的动作。捕捉这些瞬间的关键在于仔细观察、时刻手持相机,并果断按下快门。
第一点观察是关注孩子本身的状态,这是捕捉最佳表情的核心;第二点同样重要,要留意现场的光线条件,确保背景中没有多余杂物入镜。建议灵活调整拍摄位置,以便在最佳状态下按下快门。
即便拍摄中经常出现意外——比如孩子突然移动导致对焦失准、画面模糊,但这类照片往往能传递“孩子的真实情绪”。例如,孩子对着美味蛋糕探身向前的样子,或是精力充沛奔跑、难以定格的瞬间,都能成为极具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总之,抓住当下,果断按下快门就好。
这类照片可能被认为是“手抖模糊”的低完成度作品或失败作,但如果积极将其作为一种表达形式,或许能拍出富有情感的“氛围感”照片。
4. 理解技巧并灵活运用
我们将女性、男性、儿童的拍摄技巧分别概括为“可爱与美感”“帅气与格调”“捕捉瞬间”。但实际上,这些技巧可跨类别应用,创造出多样表达。比如,也可以将女性拍得帅气干练,或将婴儿拍得光影丰富。这样就能突破单纯记录的局限,拍出更具魅力的“人像作品”。
三、人像摄影的构图
“构图”被称为绘画和摄影的基础,听起来似乎高深莫测。但实际上,它只是决定如何截取眼前的被摄者、背景,确定其位置和比例,这是每个人在拍摄时都会自然进行的操作。只需稍加刻意地设计构图,就能更清晰地表达拍摄意图,拍出“氛围感”十足的好照片。
1. 理解构图,清晰表达想法
构图就是决定“拍摄什么、放在画面何处、占比多少,以及排除什么”。显然,近距离拍摄被摄者面部,增大其在画面中的占比,能强烈突出主体地位;而缩小占比,则可将其作为风景的一部分来表现。由此可见,构图是将你对被摄者的表达意图融入照片的重要元素和手段。
2. 构图模式——助力主体布局的理论
随着拍摄经验的积累和欣赏作品的增多,你会逐渐理解不同构图给观者带来的感受,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构图方式。首先为你介绍两个基础的主体布局理论:
(1)中心构图
将主体置于画面正中央的构图方式。这种构图能直接突出主体,当主体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时,效果极佳。但这种构图也是新手拍摄时容易无意识采用的——对着眼前的主体对焦后直接按下快门,因此有时会被称为“新手构图”。拍摄时需注意画面上方(尤其是头顶)的留白是否浪费、是否有杂物入镜。只要提高精度,中心构图的照片能传递出直接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三分法构图
将画面水平、垂直各划分为三等分,将主体放在分割线上或交点上。当拍摄既有主体,又有想一同展现的次要元素(如风景、花卉)时,这种构图能在并列主题的同时,保持画面的稳定感。此外,拍摄被摄者视线偏离镜头的照片时,在视线方向预留“引导空间”,能让照片更具想象空间。当不确定如何预留留白时,运用三分法能轻松打造出平衡舒适的构图。
3. 构图模式——突出主体的背景处理
掌握并组合运用背景构图理论,能进一步突出主体、赋予照片深层含义。下面为你介绍两种极具代表性且适合人像摄影的构图:
(1)放射构图
线条向画面深处汇聚的点称为汇聚点。将汇聚点与主体位置重合,能让观者视线更集中于主体,强化印象;若错开位置,则可将主体作为风景的一部分来呈现。在街头,尤其是道路场景中,有意识地运用汇聚点,能让构图更具深意。
(2)对角线构图
将背景按画面对角线分割布局,能为照片注入动感。若想让照片呈现帅气的视觉效果,不妨尝试这种构图。
4. 组合主体、次要元素与背景,拓宽表达边界
灵活组合主体与次要元素的布局、背景的构图方式,能赋予画面的强调程度和元素间的关系更深层的意义。户外拍摄时可能会受场地限制,难以完全按预期操作,但掌握更多构图技巧,能让你在任何场景下都更接近理想的拍摄效果。

四、人像摄影的光线运用
提到光线运用,很多人会觉得需要配备专业器材,而且难度很高。但实际上,只要稍加留意光线运用的思路,即便使用自然光拍摄人像,也能掌控照片的整体氛围。下面为你介绍如何判断现场光线,并通过技巧接近理想效果。
1. 想象理想的光线状态
明确想要展现被摄者的何种状态,能更轻松地想象理想的光线效果。比如,是想呈现柔和可爱的风格,还是高对比度、干练帅气的风格?可以结合被摄者的性格、服装、拍摄地点等因素,先在脑海中构建画面。
2. 自然光的光线运用
户外拍摄时,自然光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太阳光属于方向性强的“硬光”,直接照射会让色彩和阴影都格外鲜明。户外自然光拍摄的核心思路,是决定让被摄者处于太阳光照射的何种位置。让被摄者站在建筑物阴影下,光量会减少,但建筑物反射的散射光会变得柔和,照亮被摄者;透过树叶缝隙的光斑、穿过栅栏的光线,会在被摄者身上形成富有韵律的阴影,赋予照片戏剧化效果。不妨在街头寻找各种不同的光线,尝试拍摄。
3. 搭建光线设备套装
自行调整灯光设备的位置、强度、质感、颜色等参数,能为被摄者提供理想的光线条件。这种拍摄方式比利用自然光更需要明确的画面预期,对新手来说门槛较高。但近年来,器材逐渐向小型化、低价化发展,个人也能轻松配备套装。这种拍摄方式特别适合对光线有明确要求、追求极致效果的摄影爱好者。
五、人像摄影的推荐设置与镜头
很多人会觉得相机设置和器材选择复杂难懂。其实,只要能让主体清晰突出,就能拍出传递拍摄意图、富有感染力的照片。下面为你介绍适合人像摄影的拍摄模式与镜头。
1. 人像模式
各大相机厂商的机型都配备了人像模式,将相机拨盘转到印有“人物”标识的位置即可开启。该模式会自动优先设置“虚化背景突出主体”“提高快门速度防止被摄者模糊”“优化色彩饱和度”,即便不熟悉相机原理,也能轻松完成人像拍摄。
2. 用光圈优先自动模式提升质感
将拨盘转到“A”档,即可开启“光圈优先自动模式”。在该模式下,你可以自行设置与画面虚化程度密切相关的F值(即表示光圈开合程度的数值)。掌握这一模式后,你能在人像拍摄中自主掌控主体的突出程度、与背景的分离或融合效果,让作品更具个人风格。
F值越小,对焦主体以外的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能引导观者视线集中于主体;F值越大,背景越清晰,能更好地展现被摄者所处的环境。
3. 务必入手一支定焦镜头
购买单反相机时,通常会搭配套机镜头。套机镜头支持变焦,涵盖了日常拍摄常用的焦距,性价比很高。而定焦镜头的焦距固定,不支持变焦,但大多属于“大光圈镜头”,能设置较小的F值。定焦镜头能实现更自然、柔美的虚化效果,还能提高快门速度,非常适合人像摄影。
六、iPhone人像模式也能拍出专业质感
很多人可能是通过iPhone的人像模式才第一次接触“人像摄影”这一概念。iPhone的人像模式允许在拍摄后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打造人像效果。下面为你介绍熟练运用该模式的技巧。
1. 拍摄后可调整景深
iPhone的双摄像头会拍摄两张照片,识别出主体后,拍摄者可在后期调整背景的虚化程度。这种方式能轻松分离背景与主体,突出重点,便捷地拍出富有感染力的照片,且效果非常自然。
2. 不擅长处理复杂轮廓
但并非所有场景都能拍出理想效果,需要格外注意。对于轮廓复杂的物体,后期处理可能无法完全精准识别,因此在拍摄轮廓复杂的姿势,或头发被风吹起的场景时,要格外谨慎。#冬日生活打卡季#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