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展览主题“老物件见证新时代,在这场展览中追忆过去”非常有意义,它巧妙地将历史的沉淀与时代的变迁结合起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以下是一些围绕这个主题构思展览内容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呈现这场展览:
"展览核心理念:"
"连接过去与现在:" 通过“老物件”这一媒介,建立观众与逝去年代的桥梁,感受时代发展的脉络。
"见证“新时代”:" 强调这些“老物件”不仅是过去的遗存,更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情感共鸣与追忆:" 创造一个充满怀旧氛围的空间,让观众通过物件触发个人记忆和集体情感。
"展览结构建议:"
可以按照时间线、主题分类或新旧对比等逻辑来组织。
1. "序厅:时光之河,开启追忆"
"设计:" 营造氛围,可以用老照片、泛黄的信件、老式钟表等元素,暗示时间的流逝。
"内容:" 简述展览主题——“老物件如何见证我们共同走过的时代,邀请您一同追忆逝去的岁月,感受新时代的脉搏。” 可以引用一些引人深思的话语,如“一件旧物,一段光阴,一个时代”。
2. "篇章一:生活印记——日常的变迁
相关内容:
为进一步宣传推广红色历史文化在园区、楼宇、企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长海路街道“两新”组织党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近日,长海路街道党建办在上海理工科技园党群服务站,策划举办了“老物件见证新时代”“红色印记”主题展览。
此次展览包括了影音、展板和实物三大部分,并设置了互动交流环节。总体分三个篇章,分别为“城市·建筑”“父母·年代”“光影·娱乐”。走进展览现场,最先看到的是“城市·建筑”版块,展出的是长海路街道两座最经典的“大上海计划”之老建筑“飞机楼”和“国立音专”,讲述着沧桑岁月、风雨历程。
“父母·年代”版块展出了建国前四十年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场景中常用的物件,包括平时生活所用的粮票、米票、布票,国民花纹床单被套、白瓷凉水壶、铜制手炉、老粮店的售米设备,各种票证大小不一,种类繁多,但都保存较好。

“光影·娱乐”版块吸引了居民的目光,卖棒冰的“梆梆”叫卖声、带着完整皮套的牡丹双反相机、曾经风靡一时的四喇叭收录机......无不引起观众们的讨论,大家交流着上世纪的点滴回忆。同时,展厅里播放着由杨浦滨江小小讲解员,来自惠民中学的邹雨霏制作并出镜的《上海故事》短片。
这一展览得到了园区白领、企业党员、社区居民和校区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大家在互动环节各抒己见,回忆着过去,交流着感想,纷纷在留言本上表达感触。通用集团上海分公司的张女士表示,展览让自己重温了时代的变迁,从这些老物件上,看到了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的速度,这些老物件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与奋斗史。

“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展览让我们体会到了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各个领域的发展。”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王同学说,有许多展品体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有些展品已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从西方进口的产品,都非常有意思。
在这里,每一件充满年代感的老物件,都能带着观众“穿越”到上个世纪,活动积极挖掘老物件背后的城市记忆和深刻内涵,进一步弘扬红色城市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激起观众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文字/图片:常海
编辑:周梦真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