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吧,捕捉光影之美,探索视觉盛宴之旅

影像吧是一个专注于摄影、摄像和影像技术的在线社区。在这里,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摄影技巧,交流影像制作经验,以及获取最新的影像技术和设备资讯。无论是专业摄影师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在影像吧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共同提高和成长。
请注意,由于我是一个AI助手,我无法直接访问或提供实时的在线社区信息。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影像吧的信息,建议您直接访问该社区或搜索相关的在线资源。

相关内容:

诸位影友好!我是小齐,这一期“影像吧”由我主持,先给大家敬礼啦!

咱们这档栏目呢,主要是通过聊天的方式,收集日常与各方影友沟通交流的话题,有代表性的就集中汇总一下,放到这里和大家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在此也非常诚恳地希望您能积极与我们互动起来,随时恭候大家的各种问题和建议,我们的宗旨是有问必答、有话直说、探讨所有有关影像的话题,是我们最快乐的事!

武汉影友“月亮之上”问了几个有关航拍的问题,他说他的大疆精灵3 4K版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有细微的扭曲抖动感,垂直线条的情况下更明显,这是怎么回事?怎么避免?有时候画面也还有很严重的闪烁现象?螺旋桨经常出现在画面里怎么破?

这两年的无人机应用突然呈爆发趋势,尤其是各种影视片的拍摄中,大多数团队都会使用不同档次不同规格的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形态的影视创作手段,大家也都在全新的学习和摸索中,而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这位影友使用的这种相对普及型的产品。

您第一个问题提到的现象,属于飞机自带摄像机的传感器刷新率不足而产生的“果冻”现象。果冻现象简单地描述,就是画面在运动状态下,由于滚动快门扫描速度较低,对于垂直线条或者细节较多的画面处理能力限制,产生了像水波纹一样的倾斜或扰动。这种现象是摄像机硬件胎里自带的,除了尽量降低影响和操作上努力避免之外,是无法完全消除和改变的,大家不妨用自己的手机摄像头试一下,晃动画面或抖动拍摄,果冻现象更严重。

既然是物理性能,解决办法无外乎以下几种:

  • 飞行运动过程尽量减慢速度,保持舒缓流畅的操作。

  • 尽量避免画面里的垂直或者水平线条的过多出现或者能躲就躲。

  • 选择无风或者风速很低的日子拍摄,因为风速直接影像飞机的平衡稳定性,风力较大的时候,云台加相机会不断的抖动,直接破坏画面的静止状态,让本来就很孱弱的抗果冻能力愈发力不从心,导致拍摄的画面果冻现象强烈甚至无法使用。

  • 由于4K画面尺寸相当大,而我们飞行遥控的监看可能就是自己的手机或者小PAD,并不能真正完全审视画面的实际效果,拍摄回来在电脑上放大看,画面的果冻问题就一目了然了。所以,要凭经验有预判,结合现场拍摄实际,某个可能出现果冻现象的画面反复多拍几遍,改变构图、运动方向、飞行速度,以确保有可用的镜头。

  • 后期方面,试试在非编里对果冻现象较为严重的画面进行滤镜矫正,比如EDIUS7的非编中就有一项针对减少果冻现象的稳定滤镜,但这终归是挽救弥补措施,别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后期。

  • 如果你十分介意果冻,那就换飞机吧,同时换个更高档次的摄影机,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比如松下的GH4等等。

至于您说的画面闪烁,这和您的设置与飞行状态有关。因为无论什么机型,当您设置为24P/25P这样帧率的时候,画面最适合静止拍摄,或者缓慢的摇移。稍快的运动,画面就会产生很明显的闪烁,不流畅有迟钝的感觉。如果您设置改为50P,这种现象就会消失或者极其轻微。只是,由于机器自身编码能力有限,当您设置为更高帧率比如50P的时候,分辨率可能大打折扣,一般较低端摄影机的4K或者3K画面,帧率往往只能最高达到30P,如此一来,在分辨率和帧率之间,您要做个鱼和熊掌的选择了。

再说螺旋桨的事情,大疆精灵3属于初级入门的工程设计,他的机身小巧紧凑,摄像头离螺旋桨太近,急加速或急刹车的时候,较轻的机身导致平衡力变差,螺旋桨俯仰角自然很大,这时候云台还在保持水平状态,螺旋桨就很容易侵入画面。

解决办法就是一个字:慢。加速、减速、上升下降、左右运动,都要慢,就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螺旋桨出现在画面里的机会。

昆明影友“史瑞克”问,现在单位有索尼Z5C摄像机,但不方便总是拿出来干私活,想自己投资一套设备,又不想多花钱,只是兼职干点宣传片、婚庆啥的,是买单反5D3好呢还是存储卡式专业摄像机?他们在商业拍摄中的区别在哪里?

说实话,类似的问题是小齐被咨询最多的。每位影友都有自己的独特情况,还真不好一概而论。

针对您的问题呢,小齐觉得,单位的机器毕竟是公家的,而且还是“老掉牙”的磁带机,不是说它不好,起码等长的视频采集时间就大大降低了效率,如果赶上活多还时间紧张,万一让领导催就不好了。

自己买设备呢,如果不是专业影视制作,而是偶尔拍点片子赚个外快,小齐建议单反是不错的选择,单反不用拍视频的时候,起码还是一部专业的照相机,一机两用,性价比是最高的。

话又说回来,单反毕竟是单反,小齐不知道您的商业片都是什么档次和规模的,要是较高要求的影片,单反的性能和画质还是没有专业S35mm规格摄影机更符合要求,尤其要是播出或者高端场合应用,单反显然不够“上档次”,毕竟在人体工程学设计上看,单反就是照相机,给客户的印象可能不如摄影机来得“专业”。因为中国人很好面子的,这个形象问题,很多时候往往还起到关键作用。

不过,单反也有自身的优势,大画幅的景深虚化很好,更换镜头很方便,色彩艳丽饱和,很符合一部分客户的欣赏眼光,尤其是普通婚庆这类对技术并不看重的应用场合,把客户拍漂亮就行了,至于说性能指标,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您还提到宣传片,实际上,宣传片也分成很多层次的,高端有用电影级的,低端也有用照相机拍的,也是不能以偏概全。您可以两手准备,用单反应对中低端,高端片子不多的话,先租机器用,干一个算一个。租机器的选择余地就很大了,从RED到普通摄像机都有,可以根据客户预算进行选择。要是您经常接到规格比较高的宣传片,那果断出手一台专业大画幅摄影机是不必犹豫的。

那么,单反和摄影机在商业拍摄中有啥区别呢?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问题,小齐认为,最大的区别还是影片的故事内容、创意策划、和客户的沟通、还有就是器材的合适就好原则。至于技术派们整体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各种器材的你长我短,您只管干好自己的活,赚自己的钱,让他们说去吧。

成都四川传媒学院“行走者”问,我是一名摄影系的学生,平时拍了不少短片,也时刻关注着电影电视行业的动态,现在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大投资的影片和节目越来越多,小成本的片子好像空间越来越小,这对我们学生来说,未来的发展方向似乎有些迷茫,因为我们没钱,只有激情和理想,怎么办?请您指点迷津。

哎呀,小齐曾经和您一样的迷惑过,小齐最能感同身受啦。虽然小齐现在依然没有什么跨越式发展,但总归混迹江湖这么多年,干过的事情也乱七八糟的,只是从未离开影像圈。多少也能混口饭吃啦。这一点上来看,小齐没有资格给您指点迷津哈。但不妨说点个人的感悟供您参考。

或许所谓“大片”让整个影像从业者越来越感到“前景黯淡”而焦虑不安,实际上,众多的“大片”并不代表故事有多好,艺术水平有多高,更多是迎合商业票房市场,加上炫耀的后期制作和高昂的推广费用。大片们,我们可以当作一种高端投资与经营行为,他们有他们的地盘,和我们大多数影友的天下毫无交集,江湖嘛,总是高低错落、各行其道。武当少林和丐帮青城之间,和谐相处中百花齐放,同理,电影大片的世界和咱们有啥关系呢?

正如您所说,缺钱,但有激情和理想,小齐认为这就足够用来打天下了,您要是夜以继日、锲而不舍地专研影像技术,不断积累自身的内力,相信苍天不负有心人,机会总会有的,只要向前走,即使没有达到目标,沿途也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俗地说,即使做不成大片导演、大片的摄影,在您努力达到的层面上,生活也一定会给您相应的回报。

人家大片投资一个亿,收获十个亿,您若投资一百万,收获一千万,投入产出比是一样的,在钱这件事上,是没有可比性的。咱们能做的,就是掌控自己能掌控的。典型的小成本电影《心迷宫》不知道您看过没有,这部影片号称三无电影:无大投资、无大明星、无大名导,但人家有好故事,好逻辑,好技巧。结果呢,在一片叫好声中,获得了超乎预期很多的票房,也博得电影圈的一堆堆赞。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成功,给了我们众多囊中羞涩的影友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没钱,缺钱,我们就去找好故事,好创意,好思想,再加上现在网络电影的蓬勃旺盛,机会其实很多的,我们完全没必要被大片们唬住。

关于这个话题不敢再多延伸啦,最后和您说下,您有啥好故事,不妨随时告诉小齐哈,让小齐也激情起来,没准咱们一起能干点啥事呢。

广州影友“小蛮腰下的大脚怪”问,电影镜头比照相机镜头贵好多,到底贵在哪里?画质区别很大吗?T光圈和照相机的F光圈有啥不同?怎么选择?

好的,这个问题也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是近些年,摄影机的传感器进化到S35mm以后,对镜头的需求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电影镜头的种类更丰富,价格更亲民了。但是相对同档次照相机镜头,电影头还是要贵不少,贵在哪里?其实更多的成本是在整体品质、操作方式与手感、还有耐用性方面。

大家知道,电影是一个工业化的流程,各个工种分工明确,器材设备也要求良好的兼容性,并不简单只是画质问题。比如电影头独特的规格要求:使用标准的T光圈,对焦行程较长有利于跟焦、极小的呼吸效应、标准的口径和尺寸安装通用配件、良好的跟焦与光圈调整手感、全金属结构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这些方面加起来,就和照相机镜头的设计要求完全不同,也就是贵的所在。

有关于画质的问题,咱们得在同品牌规格相近的镜头来对比,不能拿安琴电影头和佳能电影头来比,他们的设计和定位是不同的。那么,单就佳能电影头和佳能红圈高端照相机镜头来说,同规格的标准下,官方认为他们的光学设计和画面品质是一样的,这是最简单的比较,如果说不同,还是上述所言的,电影头的特质明显在应用感受上高于相机镜头,画面品质相同,但使用感受完全不同。

关于电影头的T光圈和照相机镜头的F光圈,很简单,T光圈检测的是画面光照的到达量,只要亮度到达一定标准,就给予相应的T光圈标示,这有利于导演和摄影师直接掌控多机位的曝光一致,也就获得了完全相同的多机位同拍时候的景深,这对于严格的电影画面拍摄来说相当重要,精准是必须的。

而F光圈的数值,是镜头口径和直径的比例关系,这样的结果,即使两只镜头的光圈一样,由于镜头的加工工艺、光路设计和镜片品质不同,照成实际进光量可能会有差距,也就是无法保证不同镜头在同样光圈下的曝光一致性,这对于单张照片的拍摄可能问题不大,后期调整即可改变,而对于视频画面来说,多机位不同的曝光率,结果是后期调整难度加大,大大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和麻烦。

怎么选择镜头呢?简单说,有钱还拍电影,首选电影头,缺钱还要电影品质,上高品质相机镜头。不过,对于小成本影片来说,小齐认为短期租借镜头还是不错的方法哦。

徐州影友“楚河汉界”问,我想买二手的5D2拍片,怎么挑选到物美价廉的?挑选时候注意一些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小齐总是心头一紧,因为打心眼里说,小齐对二手的器材历来提心吊胆,虽然小齐也买过二手器材,比如二十多年前的各种俄罗斯镜头啥的,但那个时候,说实话,使用率不高,还是全手动金属构造,加上价格基本是白菜价,无论从生产技术上还是耐用性上,都不是啥问题,关键是便宜,坏了也不心疼。

现在完全不同了,电子产品的精密度和故障率我们基本没法计算和掌控,尤其像5D2这种火爆机型,谁知道你的上家用它拍了多久的视频了?底子里的耗损可不是表面的新旧能完全看得出来的,让小齐怎么建议呢?小齐不敢妄言的。

当然,也不是说二手没有好的,假设转让您机器的是您的同事或者好朋友,您天天知道他干嘛,没多少时间玩摄影,只是偶尔发烧才买的机器,那么,别犹豫,价格合适了,果断出手。至于某宝某坛的各种二手器材,没有足够经验和勇气的话,尽量别碰,要碰,就是碰运气。

OK,收工啦,今天先和大家聊到这,结尾还是小齐的邮箱:52video@163.com,继续欢迎大家随时来信交流,再祝大家新春快乐!

推广合作请添加微信"celinelb",或致电010-52837875联系。

一句话

新闻

大疆创新发布“悟”Inspire 1 Pro

最新固件v1.4.0.70

“悟”Inspire 1 Pro发布最新固件v1.4.0.70。主要更新:

  • 优化云台控制性能。

  • 修复个别情况下开启电源后相机无法朝前的问题。

  • 修复ISO 800以上的低频闪烁问题。

  • 优化1080p60视频格式下的画质效果。

  • 优化D-CINELIKE色彩空间。

  • 修复手动白平衡色温不准的问题。

下载链接:

http://www.dji.com/cn/product/inspire-1-pro-and-raw/info#downloads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