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手机晃两下就跳转到淘宝或其他App,背后涉及的技术和商业逻辑比较复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要是App的“摇一摇”功能:"
"用户主动触发:" 最常见的原因是很多App内置了“摇一摇”功能。用户在感到无聊、需要随机内容、或者想要互动时,会下意识地晃动手机。例如:
"音乐App:" 摇动切歌,或者摇动随机播放。
"社交App:" 摇动查找附近的人、找人聊天、玩摇一摇配对游戏。
"视频/资讯App:" 摇动刷新内容、获取推荐。
"习惯性行为:" 对于频繁使用这些功能的用户来说,“晃动手机”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意识的习惯,就像“点赞”或“返回”一样自然。
"2. 潜在的、令人担忧的“诱导消费”行为:"
"过度营销诱导:" 这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一些App利用了用户“晃动手机”这个无意识的动作,将其与特定的商业目标(如跳转到淘宝、观看广告、下载其他App)强绑定。
"机制可能包括:"
"低阈值触发:" 设置非常敏感的震动阈值,轻微的晃动
相关内容:
最近好多人都遇到个怪事,手机放兜里或者拿手里,稍微动一下,各种App就直接跳到淘宝双11页面。这事在微博热搜上炸开了锅,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介入调查了。记者打过电话问,工作人员说这类举报确实收到了,正在查。

用户们抱怨特别多,有人边走路边掏钥匙,手机突然跳广告;有人把手机放在桌上,震一下也跳。他们说淘宝这是故意整幺蛾子,反正软件设计就这么敏感。有学生把实验视频传网上,手机在口袋晃两下,真能触发跳转,连法院都有人告了,说淘宝应该让用户自己选要不要跳。

市场监管局不是第一次处理淘宝广告问题了。2021年淘宝因为广告违法两次被罚,每次罚五万。现在又是同样的问题,只不过这次换了新套路。淘宝说是用摇一摇技术,其实根本不用使劲摇,抖一下就跳,跟之前工信部规定不能乱用高灵敏度“摇一摇”广告冲突。

技术原理其实挺简单。手机传感器感应到轻微震动,软件就认成你要跳转了。有个学生起诉淘宝,索赔一元,主要是想让法院判定这种设计到底违法不。他们测试发现传感器太敏感,人正常走路都可能触发,甚至口袋揣着手机都可能中招。

电商平台现在内卷得厉害,双11流量就是救命稻草。淘宝这么做可能为了抢用户注意力,但很多网友受不了,说“走路都像踩地雷”。有意思的是,三百多人做个小调查,有14%的人居然觉得这种广告能接受。但大部分还是骂,网上评论到处都是“终于有人查了”“该管管了”。

广告公司的人说过去做广告讲究创意,现在都变成数据和技术的事了。以前OPPO广告歌大家都能哼,现在全靠传感器和算法搞流量。用户权利意识也越来越强,有人专门挑能屏蔽广告的手机用。

工商部门现在查什么?主要是看淘宝有没有违规收集用户数据,比如偷偷存网购记录啥的。但技术问题挺复杂,传感器调参合理不合理,标准还不明确。用户要证明自己被误触发也难,得去调传感器数据记录,普通手机根本调不出来。
淘宝为啥不改?可能是商业压力太大。他们自己搞过创意活动效果不错,比如奶茶免单,用户反响挺好。但双11这种大节点,大家都疯了,不惜用最激进的方式抢流量。结果反而引发众怒,现在全网都在骂淘宝广告霸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