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视焕新颜,广电新盒子一插即播,玩转智能生活新风尚

您观察到的现象确实反映了当前电视行业,特别是广电系统面临的挑战和变革。老电视继续使用,而新盒子(通常指OTT机顶盒或智能电视盒子)插上就能播,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
1. "广电的“野路子”——IPTV和OTT的并行发展:" "IPTV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这是广电网络自身的业务,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具有直播、点播、时移回看等功能。但IPTV的发展曾受到政策限制,比如用户认证、互联互通等问题,导致其发展相对缓慢。 "OTT (Over-The-Top):" 这是通过互联网传输视听内容的服务,不受传统有线电视网络限制。广电系统也推出了自己的OTT平台(如银河、云视听小电视等),这些平台往往需要用广电的账号登录才能观看部分或全部内容,以此巩固自己的内容优势和用户。 "“玩得挺野”可以理解为:" 广电系统在传统业务受挑战的情况下,积极拓展新的业务模式,大力发展自己的OTT平台,试图构建起一个不受制于互联网巨头的内容服务体系。这种不拘泥于传统路径,大力投入OTT平台,并且直接提供给用户可用的盒子,是一种积极的、甚至可以说是“冒险”的尝试,意图抢占用户时间和注意力。
2. "技术普及和成本下降:" 智能电视

相关内容:

长沙将在11月12日至14日举办一场新媒体技术展览,中国广电湖南公司的助理廖德甫会带领团队展出他们研发的“超级电视”和“5G智慧云”,参展单位还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商汤科技以及佳能等知名机构和企业,这显示官方媒体与科技公司正在展开实际合作,推进项目落地。

湖南这边已经上线十几个4K频道,还专门开设了4K专区,内容越来越丰富,不是摆样子,确实在认真推进,但问题也在这里,许多家庭的机顶盒还是老旧型号,根本带不动4K信号,如果硬要更换新机顶盒,可能让部分用户完全看不了电视,手机普及4K靠的是芯片升级和运营商补贴,而电视不同,需要更换线路、更新设备,还要持续提供内容支持,整体投入成本非常高。

他们这次带来了一个叫U盘式机顶盒的新设备,这个东西不用安装复杂的线路,直接插在电视的HDMI接口上就能使用,这个设备看起来很小,实际上是想打破电视必须搭配固定盒子的老规矩,以后电视可能不再绑定某个硬件,而是像U盘那样插到哪儿都能用,如果这个思路真的推广开来,华为小米这些制造盒子的厂商可能会面临困难,平台方也需要重新考虑什么才是真正的入口。

有一个叫“传译精灵”的功能挺实用,看电影时保留原声,实时显示字幕,不需要配音,这个设计解决了实际问题,比如看国际新闻或纪录片,人们既不想听翻译后的配音,又担心跟不上字幕速度,现在主流平台大多依赖人工翻译,观众只能将就使用字幕组的版本,广电系统内部开发的这套工具符合规范,但尚未开放给外部平台使用,确实有些遗憾。

他们的5G智慧云不只是播放视频,而是将新闻、政务和商务服务整合在一起,比如社区通知直接发送到家庭电视,医保政策通过直播讲解,党建内容可以随时回放,互联网流量增长接近饱和,广电网络反而凭借入户的最后一公里优势,成为基层服务无法替代的渠道。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来参展,表明官方对新媒体的理解有了变化,新媒体不再是短视频或流量池,而是终端、网络加服务的结合体,商汤展示算法,佳能展示硬件,广电做的是系统整合,在人工智能时代,竞争的关键不是谁的工具更好,是谁的服务更贴近实际需求。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