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 要在1到3小时内看完第一次. 第一轮就要把书的背景, 结构及重点抓出来. 第一轮的快速看书, 就是要确定这本书值不值的继续看下去. 值的看的书, 要看第二轮去详读, 第三轮去细读. 经典等级的书不但值得收藏, 更值得看一辈子. 像心经, 短短的. 一下子就看完了, 但裏面的东西要一辈子去参.
大部份的书都是工具书, 都可以很快看完第一轮. 例如, CISSP的考试用书可以先快速看完第一轮(1~3小时), 然后就开始作题目, 再查书, 找资料, 看书, 及作题目. 如此反覆. 千万别想等看完书再来作题目.
关于看书, 我很有心得. 学生时代, 我几乎没有完整看完过一本书. 因为我觉得"看完"很花时间, 而且大部份都看不懂, 所以不爱看书. 但后来, 我才知道看书是怎么一回事: 有效看书的重点是好奇跟看懂. 不过, 好奇心不会自己产生. 我对一本书好奇, 是因为我有很多工作或长久以来的问题无法解决, 想要知道书上怎么写, 自然就会有好奇心. 若能找到书上的内容来解决工作上的问题, 好奇心被满足了, 就自然觉得懂了. 因此, 看懂 = 好奇心被满足了.
很好奇, 就会迫不急待想要快速找出书中的观点, 所以速度就会快. 再搭配一些阅读技巧, 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关于阅读技巧, 我最大的收穫就是: 只有阅读技巧是没有用的, 因为书的作者也要有好的写作技巧. 若作者程度太差, 书就不会有好的结构. 遇到这种写得不好的书, 你有再好的阅读技巧也没有用. 这种不合格的书, 我就不会浪费时间去看了.
我上课的内容都有图, model, 都很结构化. 其实也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