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一下文章架构,先试试以下风格。
1.心得文写前面
2.本日摘要放中间
3.实际程式放后面
Day01的心得:
先前上过蔡炎龙老师、彭彭老师、莫烦等人的python线上课程。
因此环境设定的部分电脑原本就完成了,
印象中跟着线上影片的安装都很顺利没啥遇到困难点。
如果要迅速的看到程式Run完的结果我喜欢用jupyter notebook,
不过这次因为打算把写完的程式另外备存整理,
所以这系列的课程要使用Visual Studio Code。
今日比较遇到课题的地方在于
执行VS code的方式,久没用会忘记。
要在TERMINAL内先输入 python后,再加上档名。
本日学习摘要
Day01 - 初识Python
•Python简介- Python的历史/ Python的优缺点/ Python的应用领域
•搭建编程环境- Windows环境/ Linux环境/ MacOS环境
•从终端运行Python程序- Hello, world / print函数/ 运行程序
•使用IDLE - 交互式环境(REPL) / 编写多行代码/ 运行程序/ 退出IDLE
•注释- 注释的作用/ 单行注释/ 多行注释
程式码
#检查python 版本
目前多数人都是使用python3的版本。
import sys print (sys.version_info)print (sys.version)
#起手式
print ('hello,world!')
#注释
单行注释- 以#和空格开头的部分
多行注释- 三个引号开头,三个引号结尾
#注释很重要"""原因是因为,过很久以后再看程式时,能够迅速协助恢复记忆"""
#Python 的设计理念
我喜欢这句,九局下半两好三坏才是球赛关键,把握每个当下比没有开始的好。
Now is better than never.
import this
#萤幕上绘图-turtle
import turtleturtle . pensize(4)turtle . pencolor('red')turtle . forward ( 100 )turtle . right ( 90 )turtle . forward ( 100 )turtle . right ( 90 )turtle . forward ( 100 )turtle . right ( 90 )turtle . forward ( 100 )turtle . mainloop ()
可以划出一个红色正方型。
--
以前听过一句话
有(使)用就有用,没(使)用就没用。
程式语言也是如此,常使用的语法就会自然的身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