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布置给家长,合理与否引争议

课后作业,布置给家长,合理与否引争议"/

课后作业布置给家长这个问题涉及到教育理念、家庭教育责任以及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问题。以下是一些不同角度的分析:
1. "教育理念角度": - "支持者":有人认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家长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能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 - "反对者":也有人认为,教育应该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陪伴,而不是承担教育任务。
2. "家庭教育责任角度": - "家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家长有责任支持孩子的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需要直接完成孩子的作业。 - "学校责任":学校应当承担起教育学生的主要责任,确保作业设计合理,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3. "学校与家庭合作角度": - "沟通与合作":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不应将课后作业直接转嫁给家长。 - "合理分工":学校应明确学校和家庭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避免过度依赖家长。
总的来说,课后作业布置给家长是否合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因素:
- "作业性质":如果是需要家长参与的项目,如阅读分享、手工制作等,那么布置给家长是合理的。 - "作业量":如果作业量过大,需要家长花费大量时间

相关内容:

对于班级群,每位家长都深有体会:一打开,各种作业、通知就像潮水般涌来。曾经以为QQ群、微信群是家校沟通的桥梁,结果却感觉自己像“多打了一份工”:“明明是孩子的学习任务,怎么最后全落在了我头上?”家长群里留作业作为低年级孩子的“追踪器”,高年级家长的“望远镜”,确实令家长可以更多地了解到孩子的学习状态。然而,也因为过度捆绑家长、给了孩子更多看手机的借口而备受诟病,很多孩子借着“查作业”的名义玩游戏、刷视频,令家长更难管理。家长群的现状到底是家校沟通的良性新常态,还是亟待修正的责任界限的模糊?

01

群里发作业:低年级孩子的“追踪器”

高年级家长的“望远镜”

学生:

这不是好事吗?布置作业的效率大大提高啊!难不成要像十几年前,老师在讲台布置作业,学生在下面抄,然后磨磨唧唧下不了课吗?发群里回家慢慢一项项写啊!@镜海遇安

家长:我觉得可以发,因为孩子回来总不知道作业是什么,做没做完我也不知道。但还是建议既然有课后延时服务,就让孩子把家庭作业在学校做完,老师检查了再走。回来就背点课文,阅读这些我觉得是可以的。@漂洋过海来看你~

我觉得群里发作业没问题啊,我们总说我们小时候自己记,可时代不同了,大部分家长也更想同步孩子情况,我觉得有微信挺方便的。老师不发微信家长就不辅导作业了吗?也别说没时间看手机了,连一眼微信都没时间看,那也确实辅导不了功课。但是不要啥都在微信里讨论,就老师通知就够了,就跟以前我们的通知是打印的单子一样,群里别一堆奉承老师的就好,我也有家长群,我最讨厌的就是除了老师,家长还有说话的,单单几十个收到就已经很烦了。再有就是不要老命令一些有的没的强制或者自愿的任务就还挺好的,单就作业来说我支持,其他我不支持。@Jin Beauty

这正是我和孩子正在经历的阶段,很感慨。社会是发展的,教育也肯定是发展的,原来作业单一,孩子可以记住。现在孩子有打卡,有试卷,有练习,有改错等等等等,记不住,所以老师得发在群里面。孩子难,家长难,老师也难。@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

老师:

我们班家长巴不得我发群里,因为很多学生真的会忘,作业我能说三遍,再让他们自己说,到家就有家长问我今天留什么作业了。抄作业也是,好几个人能抄漏,从学校到家都能搞丢,再问老师不麻烦嘛。其实发群里是最好的方法,一部分家长无形中也能对孩子作业上点心。@菜菜-

大家都是学校出来的,都清楚每个班都有几个人是不想写作业的,常用手段是在学校说没带,跟家长说没布置,宁可被罚站也不写作业,老师也不可能每次专门为这事请家长,就留下了钻空子的空间,在家长群直接公示作业就是为了堵上这个漏洞。@扎破历史的车轮

其实老师在学校都是直接布置给学生了,再发到群里是非常尽职尽责,为的就是让家长知晓孩子是否有家庭作业,这一点是为家长们考虑的,说真的家长们应该感谢有这样的好老师才是!@我到人间凑个数

旁观者:

主要争议点无外乎关于明晰三个主体责任的问题。

首先,老师需要主动肩负起教和育的职责,对应到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这一场景,无论高低年级,优先采取老师黑板写、学生手动记的模式,学生记录完毕,可以采取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是否存在记录遗漏、错写等情况。此外,作为补充,老师可将作业题目再次发到群里,此举是考虑到对于家长的便利性。

其次,学生需要尽早养成自己的事自己担的主动意识。通过以手动抄写家庭作业题目为代表的行为规范,加深了学生对于当日知识框架的印象,也促使学生感知到集体同做一件事时的专注,此举对于学生主动意识的培养功不可没。

最后,家长需要有意识地促进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择优融合。以此场景为例,如果家长担心孩子抄写作业题目存在缺斤少两的问题,可以主动联系老师或其他学生家长进行核实。如果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行为表现,最重要的是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做到细心、谨慎和周全,比如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情绪、身体状态和性格改变等,家长是不是有及时捕捉到?有没有及时干预?和老师的沟通是否存在偏差和误解?这些方面,可不是仅仅一个家长群能做到的!@长缨在

02

自主记录作业:成长的必修课

过来人:

娃咋就不能记了呢?一二年级也是六七岁了,和我们上小学时一样的年纪,我们可以,现在的娃更聪明,一样可以,就看上心不上心。前提是娃没写作业老师就找娃,别找家长,没写作业的让打扫几次卫生,留几次校,娃自然就记住了。@zhengjianlan

我记得我小时候上学,老师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准备一个便笺本,小小的,专门用来记作业,即便小学一年级,老师也是把作业写到黑板上,让大家抄到本子上。现在科技发达通讯方便,本来是学生、老师的工作,怎么就成家长的了呢?@小怪兽

小时候,老师布置作业只说一遍,我们都能记住。现在为啥要发微信群里呢?是太多太杂了吗?那就减少一些啊!把那些打卡啥的都取消,哪怕每科都留,也不至于记不住啊!@平面直角坐标系

我95后,以前家长最多听写下英语单词。作业没记全忘写了,第二天该早读罚站就罚站,该抄写3遍就抄写3遍,下回就记得了。现在小孩这点事儿做不好?不至于吧,不都说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更聪明了吗?@还在想网名

以前我们也记不住啊,都是班长在黑板的角落里写下今天所有的作业,大家抄在家庭联系本上,回家给家长查看并且签字。我一直都觉得这就是正常流程啊,为什么现在智能手机出来了,就把小孩往无能里培养。你说他连作业都记不住,那怎么记住学的知识啊。@pipi

八零九零后的成长经历,生怕作业没写,第二天被老师罚站到后面黑板处。也生怕老师跟家长说你家孩子不交作业,被父母胖揍一顿。但是现在离不开微信了,三年级以后有作业都是发群里,但是还是有孩子不写或者不交。站在老师的立场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太难管理,站在家长的立场,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和这种同学在一个班。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破解?其实还是习惯问题,养成好习惯不仅是从作业记录完成开始,从幼儿园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养成好习惯。让孩子知道这些是你必须要做的,好不好先不说,起码对待事情的态度要端正,行为习惯要好。@海阔天空

家长:

小时候我们自己记作业,长大了给孩子记作业。小时候我们自己做值日生,长大了去学校给孩子做值日生。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07

都告诉孩子不能玩手机,又每天不得不让他用手机看作业、打卡……@阿龙

我小侄子上一年级,我直接崩溃了,辅导作业、装书包、班级值日,就连学校考试的卷子都是电子版发给我们,打印好放书包带过去考试,错题还得家长讲,不知道现在是怎么个形式。我说他自己记那么多奥特曼都没问题,作业那么点事就记不住吗?家长得相信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也能记住,就让他自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啊!@月岛天下第一

我家娃一年级拼音学完,老师就让娃自己记作业了,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一上学习惯就养好了,每天都按老师要求的格式把作业记好。开家长会老师也说不会把作业发群里。个别孩子如果不记作业就在家长群问,也不会去问老师。@燕纸

我小孩没记作业我会让她问同学,问不到的话就别写作业呗,第二天老师批评她又不是批评我。我也不会给孩子批改作业,自己对着答案自己改就完事了,孩子写作业这个事家长最好不要参与。@桃皮皮和皮皮桃

我早就想说这个事了,家校共育不是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作业上来,天天不是这个打卡就是那个打卡,给孩子减负到底减了个啥?家长只是起辅助作用,以前孩子能单独完成的作业,现在倒好,把家长也带进来一起做了,本来上班就挺忙的,回到家就想休息,屁股还没坐热就要和孩子一起做作业了,制定游戏规则的能不能换位思考啊? @Mr wang

旁观者:

我妹妹的同学家长好几次我给我妈打电话问作业,我妹妹就从来就不会问,最后考试,那个同学倒数,我妹妹班级前十。这不就看出来了吗?老师一样教,一样布置作业,甚至课后家长还帮着问作业,可孩子自己不上心,周围人再怎么使劲也没用。@阿狸沅子

因为现在的家长代劳的太多了,孩子动手能力很弱,明明作业老师已经写在黑板上了,可以自己抄,也可以记在脑子里面,回去自己写,可是这些孩子不用脑子,也不动手,回到家一问三不知。@聚童

其实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不在教学前就把规矩立好?比如开学时就和家长说不会在家长群发作业,需要孩子自己记录,培养孩子自主独立的习惯。如果年龄还小就慢点和学生说或者让他们在书上画圈做标记,大点的孩子就放学前每个课代表把作业写黑板上,为什么很少有人这么做而是惯着学生家长,形成让学生知道我不记作业也没事,反正老师会再说一遍的现象,让家长也养成了群里问作业的现象。学生能骗家长没作业,难道还能骗得过老师吗,这时候老师可以执行家校共育职责汇报给家长这种情况,只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这个现象就会一直存在影响每一代人。@YeY

学习本来就是贯穿一生,属于自己的事,现在小孩从小就要大人参与太多,真的太奇怪了。家长需要管束、约束,但大小事小孩得自己独立才对。@陶瓷定制

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正名一下:现在不在微信群发作业,家长都投诉,说老师也不发作业,我们怎么知道孩子的作业是什么?作为一个从小都自己记作业长大的人,我认为这个记录的能力很有必要培养,然而家长不同意。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记,有的不记,家长就发信息说,我看你没发群里作业,以为没有作业呢,所以不知道孩子没完成作业。一万个无语和无奈啊!@Spring彩虹

很多都是被逼无奈,我是初中老师,按理说应该没必要再发家长群了,但是很多孩子没有养成自己记录作业的习惯,部分家长也觉得把作业发上群是理所应当、老师不这么做是不负责任,所以久而久之,老师们就都这么做了。我一般是下课时口头布置作业,课代表上来写在黑板上,我再顺手拍照发家长群,如果孩子已经自己记录好作业了,其实家长是可以不用管的。@阿樟呀

学生需要有自主记录作业的基本能力,但是在群聊内发布作业消息应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孩子调整记录作业的不完整性。此外,家长群可以发送验证性消息,但不能异化为给家长“布置作业”,坚决严防学校“去责任化”。@沈阳师范大学谢震邦

孩子自主记录作业很重要:一是有助于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操心负责,记录作业可以让孩子对学习的内容有记忆,增强学习主动性。二是有助于孩子锻炼做记录的好习惯,每天学习好几门课程,分科目记录当天的作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增强学习的计划性。三是有助于增强孩子学习的独立性。把作业留在家长群里,导致家长过多的干涉孩子学习,让孩产生一种在学校老师监管、回家家长监管的被迫学习情绪,从而有逆反心理,事与愿违。@眼睛在天堂

03

家长群的真正意义:桥梁而非枷锁

家长:

家校共育,很多时候考验的就是家长跟学校老师之间的互相配合与互相理解。个人认为,班级群发作业,是多一个保障,家长没有必要“玻璃心”。首先要肯定的是,双方都必须不遗余力地让孩子认识且深刻理解,做作业,他负主体责任(这是很重要的大前提)。老师在班级群发作业,并不能说发了就认为家长一定会留意到甚至去督促(事实上作为85后家长,我们有自己的工作,都不可能时刻去看班级群的消息)。而家长对一开始的时候,特别习惯培养阶段,充当一下监督的职责,后面再慢慢抽身出来,发现问题就及时跟老师沟通,再适当调整措施。现在学生作业都不太多,其实跟一段时间都已经大概知道作业无外乎是那几样。@萍分秋色

老师:

作为老师,我认为在群里给家长们发作业是必要的,但是时间有讲究。不是放学前就发作业,而是晚上九点前发。一般我会督促学生自己记录作业。开家长会时,我会明白通知家长,要求学生自己记录作业,并完成。晚上给家长发,则是查漏补缺,便于家长检查。就算是放学就发作业到群里,家长也不要立刻就让孩子看,而是先按孩子的记录的去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养成不操心的习惯。@无忌

作为一名老师,我真的不想在群里布置作业,但是现在孩子的差异比较大,有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就是能完成更多作业,需要打印额外的卷子,有的孩子能力弱些,连基础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打印的卷子基本做不了多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家长希望看到老师在公共平台上布置作业,随时掌握孩子学习进度,也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提高自理能力,要求孩子每天把作业抄下来,当然我也会放学前检查这部分孩子的记作业本。总之,众口难调。

但是,我也是一名家长,我孩子的班级也是在群里布置作业,我要求我的孩子自己记作业,然后我会利用家长群里的作业和孩子的记作业本比较,避免遗漏,也杜绝了借查作业的理由玩手机的情况。对于要求自行打印的卷子,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完成老师挑选的练习能巩固知识。只要是为了孩子成长,作为家长,我愿意付出一些精力和时间。

教育不是家长或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只有家校配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979949709

面对家长群这把“双刃剑”,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家长、孩子和老师都能从中受益。

(1)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从低年级开始,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使用记事本记录作业,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完成情况。即使偶尔有遗漏,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家长可以在初期给予适当帮助,但不要过分干预。

(2)优化家长群的功能

建议老师将家长群分为两类:一类用于日常家校沟通,另一类专门用于发布作业。这样既能减少家长的负担,又能避免孩子过度依赖手机。

(3)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

家长的责任是支持和监督,而不是代替孩子完成任务;老师的责任是教育和指导,而不是把所有事情都推给家长。只有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才能实现真正的家校共赢。@甜甜

主持人说

家长群作为家校沟通的新工具,既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挑战。

它应该是家校沟通的桥梁,而非家长额外的工作负担。家长群的价值在于高效传递重要信息,同时,也是家长之间、家校之间交流育儿经验、教育理念的平台。

我们要明确界限,避免将家长群变成“作业发布机器”。学校和老师应鼓励孩子自主记录作业,同时,家长也应适度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要相信他们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孩子借查看作业之名玩手机的问题,家长可以通过设定规则、使用学习专用设备等方式进行引导,让孩子明白手机是工具而非玩具。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我们需要在便利与负担之间寻找平衡,既要利用好科技带来的便捷,也要守护好孩子的成长空间,让家校共育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

你支持老师把作业布置在班级群吗?

留言区说说吧

来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