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谈谈常见食物的胆固醇含量以及需要注意的两点,以帮助您更好地管理胆固醇水平。
"重要提示:" 食物胆固醇与血液胆固醇不完全等同。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饮食中的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没有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那么大。然而,对于某些人(特别是胆固醇水平较高或患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限制饮食胆固醇仍然很重要。
"常见食物胆固醇含量表(排名不分先后,仅作参考)"
以下是一些食物中胆固醇的大致含量(通常每份约 100克 或一份的典型量):
1. "动物内脏(排名第一!)"
"脑":含量极高,每100克可达2000-3000毫克以上。
"肝":含量也很高,例如猪肝约300-400毫克/100克,鸡肝约370毫克/100克。
"肾"(腰子)、"心"等也相对较高,通常在200-400毫克/100克左右。
"原因":这些器官是身体储存脂肪和胆固醇的主要部位。
2. "蛋黄"
一个鸡蛋的蛋黄约含 185-200 毫克胆固醇。
相对于其他食物,蛋黄的胆固醇含量突出,但也是营养丰富的食物(富含维生素D、胆碱、硒等)。
3. "高脂肪的
相关内容:
当下,从国际最新发布的各国居民胆固醇水平研究数据来看,随着经济发展和民生条件改善,中国居民体内胆固醇水平正经历着显著变化。曾经处于较低水平,如今却迅速攀升,一举超越欧美诸多国家。

胆固醇水平变化背后的健康信号
影响体内胆固醇含量的关键因素,首当其冲的是肉食总量的增加。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肉食量或蛋白质摄入量大幅提升,胆固醇水平也随之上升。然而,福祸相依,血脂异常率在我国已超过 25%,这意味着大街上每四人中就有一位潜在的高血脂患者。而且,胆固醇含量上升带来的危害远不止增加高血脂风险。
多项研究数据表明,血液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每上升 1%,心脏健康面临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 3%左右。同时,飙升的胆固醇还会对人体骨骼、肾脏及前列腺等器官构成严重威胁。面对这一威胁,新时代国民需重视健康问题。

胆固醇过高的两大成因
我们体内胆固醇含量上升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自身合成占比约 80%。当出现胆固醇合成过多问题时,多与代谢障碍、遗传因素及肝胆疾病相关。其中,肝胆疾病最为常见。肝脏是合成并转换胆固醇的主要器官,若肝细胞受损,胆固醇代谢就会出现障碍,导致体内胆固醇堆积。若胆汁排出受阻,胆固醇含量还会进一步飙升。
其二,日常膳食摄入占比约 20%。高脂肪饮食引发的肥胖会促使肝脏加快合成胆固醇。数据显示,每增加十千克脂肪,胆固醇会同步增加约 200 毫克。食物中的饱和脂肪是肝脏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原料,购买蛋糕、饼干等加工类食品时,需留意营养构成表,避免选择含饱和脂肪的食品。此外,动物肝脏、生猛海鲜等高胆固醇食物也不宜过多食用。长期饮酒会刺激人体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影响血液中胆固醇总量。暴饮暴食、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胆固醇总量上升。

重新认识常见食物的胆固醇含量
从字面意义看,肉食胆固醇含量似乎较高,但实际上,即便含油脂、胆固醇较多的猪膘肉,每百克也仅含 100 毫克左右胆固醇,远低于高胆固醇食物每百克需含 200 毫克胆固醇的标准。那么,真正的高胆固醇食物分布在哪里呢?让我们从表格中一探究竟,了解生活中那些高胆固醇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禽蛋类在食物胆固醇排行榜中占比较大,但禽蛋中的卵磷脂能帮助肠道抑制胆固醇吸收。因此,相比之下,动物内脏才是我们最需警惕的食材。
警惕两种让胆固醇变性的烹饪手法
胆固醇有好坏之分,坏胆固醇即“胆固醇氧化产物”,主要存在于保存不当或过分氧化的高胆固醇食物中。这种氧化后的胆固醇产物对细胞有毒性,对血管健康威胁极大。而新鲜水产、肉类、禽蛋因新鲜氧化程度低,内部氧化胆固醇尚未成型,偶尔多吃对身体危害不大。
然而,生活中有两种烹饪手法会促使氧化胆固醇产生,需时刻警惕。
高油温烹饪
几乎所有高胆固醇食物遇高油温后,内部氧化进程都会加快。若油脂不饱和程度过高,经高油温处理的高胆固醇食物会产生更多氧化胆固醇。因此,料理高胆固醇食品时,应避免油炸和煎炒,建议选用蒸煮或慢炖等方式。若必须煎炸爆炒,可先用蒸煮对食物进行适量加工。

高糖分饮食
高糖饮食会刺激肝脏持续合成氧化胆固醇,同时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代谢效率,导致体内氧化胆固醇含量升高。
善用三个降醇技巧,守护血液健康
除了限制高胆固醇饮食,还有以下方法可稳定体内胆固醇水平,预防或降低高胆固醇带来的威胁。
懂得饮食搭配
善用含大量膳食纤维的食材,如菌菇、笋类及鲜产时蔬。这些食材中的纤维素既能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又能加快其代谢,从而控制胆固醇总含量。此外,新鲜蔬菜中的各类维生素、富含多酚的肉桂及带有姜黄素的生姜等营养物质,可抑制体内氧化反应,防止胆固醇过度氧化,有助于稳定血脂和维护血管健康。

多摄入植物甾醇
植物甾醇与胆固醇化学结构相似,但性质不同。它不仅能减少身体对胆固醇的吸收,还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总体水平。双向对比实验显示,每日摄入 2 克左右植物甾醇的对照组,体内胆固醇含量比未摄入组更低、更稳定。植物甾醇主要来源于植物,如菌菇类含麦角甾醇,花生、荠菜富含β - 谷甾醇,豆类尤其是黑豆富含豆甾醇。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黑豆:“常食黑豆,可益气力精神而百病不生”。现代营养学分析表明,黑豆富含花色素和维生素 A,有滋补肝肾和缓解眼睛疲劳的功效。但黑豆不适合肠胃功能较弱者多吃,因其膳食纤维及豆类蛋白较难消化。若想更易消化,可用醋浸泡黑豆,软化其膳食纤维与蛋白质。

擅用山楂
现代科学分析显示,山楂果肉中的天然果胶可降低身体胆固醇和血脂。山楂内的黄酮类物质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壁韧性,防止破裂和渗透。山楂生吃易反酸,做熟后与鸡内金搭配效果更佳。山楂熬制成六物膏后,可辅助脾胃消化,预防积滞、呕吐和腹胀问题。若老人或孩子食欲不振,饭前泡一杯六物膏饮用,有助于恢复食欲。#中医养生##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