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这份关于警惕非法“校园贷”陷阱的预警提示:
---
"警惕非法“校园贷”陷阱!这份预警提示请收好!"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及老师们:"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群体社会经验不足、消费需求旺盛、资金来源有限等特点,将“校园贷”作为目标,设下各种陷阱,严重侵害学生权益,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为帮助大家识别和防范非法“校园贷”风险,我们特发出以下预警提示:
"一、 认清非法“校园贷”的常见陷阱与特征:"
1. "超低门槛,快速放款:" 声称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只需提供学生证、身份证等基本材料,甚至只需缴纳少量“保证金”、“解冻费”等,就能快速获得贷款。
2. "模糊合同,高额费用:" 合同条款模糊不清,隐藏高额利息、手续费、违约金、催收费用等。实际年化利率可能远超国家法定上限(如LPR的4倍),利滚利导致债务迅速膨胀。
3. "暴力催收,非法手段:" 一旦逾期,催收人员可能采取威胁、恐吓、骚扰家人、泄露个人信息等暴力或非法手段进行催收,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精神压力。
4. "诱导借贷,过度消费:" 以“助学”、“创业
相关内容: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近日发布2025年第2号预警,提示广大学生警惕非法“校园贷”陷阱。
预警称,非法“校园贷”近期卷土重来,严重损害了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一些不法网贷平台以门槛低、办理快、额度高、利率低为噱头,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盲目借贷,使学生陷入债务困境、面临高利贷风险,部分学生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遭受非法催收,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醒广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和良好消费习惯,合理规划日常开销,避免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从众消费等;通过正规渠道申请资助,国家建立的高校资助体系,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多项资助政策,能够有力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若不慎陷入非法“校园贷”困境,一定要留存借款合同、转账记录、催收信息等相关证据,并立即报警,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