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信通之殇:执行力缺失临近崩盘

这是一个关于迪信通(Dixintong)可能面临困境的标题,暗示了公司正因执行力问题而陷入严重危机,甚至有濒临破产的风险。
这个标题包含了几个关键信息点:
1. "主体:" 迪信通 (Dixintong) - 中国知名的通讯产品零售商。 2. "核心问题:" 执行力缺失 (Lack of Execution) - 指公司在战略执行、运营管理、市场应对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无法将计划有效落地。 3. "严重后果:" 之殇 (The Tragedy/Heartache) - 形容公司正经历痛苦和艰难的时期。 4. "危机程度:" 临近崩盘 (Near Collapse) - 非常严重,暗示公司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经营难以为继、甚至倒闭的风险。
"解读这个标题可能包含的背景和含义:"
"市场竞争加剧:" 通讯零售行业面临线上线下渠道的激烈竞争,以及来自其他电商平台的冲击。 "战略转型困难:" 迪信通可能尝试进行数字化转型或调整业务模式,但执行层面出现问题,导致转型效果不佳。 "内部管理问题:" 公司可能在组织架构、流程管理、人员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决策无法有效传达和执行。 "财务压力:" 执行力不足可能导致了销售额下滑

相关内容:

今年双11,国内电商再度短兵相接,阿里依旧颇具“大哥”风范儿,京东则“闭口不提”双11继续冲锋陷阵,而近来每日收到十几条商家促销短信早已稀松平常。面对如此形势,传统连锁迪信通也已坐不住了,对外宣称开打“真5折促销”,但依笔者之见,迪信通已在崩盘边缘。

有战略无执行

不得不说,迪信通在企业战略方面还算中规中矩,对于通讯产业甚至全行业的翻天变化,都有比较敏锐的嗅觉,能够及时作出正确响应。但笔者认为,迪信通的颓败,不在战略部署,而在执行层面。

迪信通从西单一个BP机柜台,到全国近2000家门店覆盖,经历了大哥大、功能机、智能机、运营商等多个时代轮换,却能保持扩张,一直做到国内首屈一指的连锁巨头。但在电商时代,迪信通显然栽了个大跟头。

几年之前,国内电商格局还不是天猫、京东的天下,迪信通便早早推出“北京手机网”这个品牌,对手机网购给予众望。虽然“北京手机网”抢占先发优势,却因产品品类不足、价格虚高、体验极差等硬实力因素,做的不温不火,迅速在电商大潮中淘汰。

对于O2O,迪信通同样有着自己的规划,但在实际执行方面,却可堪称是最“畸形”的O2O模式。首先,微信拉粉沦为了门店店员、店长的考核指标,但微信平台却未被迪信通全面调动使用,实际通过微信平台的购买转化率可想而知。此外,迪信通曾联合微信开展过“以一当百”促销活动,但体验之差实在另笔者无力吐槽。实际上,对于O2O的布局、对于微信平台的使用都没错,错在不清楚如何用、不能理解新模式和新平台。

去年,迪信通提出CCCT战略,重点布局Cloud、 Content、Channel、Terminal四大方面。时隔一年,迪信通对于云服务、内容服务、渠道纵向一体化、终端建设等几乎都处于搁置状态,空有战略无人执行已成为迪信通的企业传统。

口号化“服务”

谈到服务,无疑是迪信通的最大软肋。面对电商平台的强势崛起,迪信通力推服务,创始人刘东海更在多次员工大会中强调,迪信通要靠服务突围,靠服务留住消费者。但实际,服务却是迪信通最为欠缺的,以至于成为用户诟病的焦点。

首先是虚假服务,这也许是传统卖场的通病,但在迪信通却尤为明显,所有服务都“暗藏杀机、笑里藏刀”。笔者曾以运营商代表的身份参与迪信通地方分公司促销动员会,了解到最普通的“购手机送话费”活动也存有猫腻。因为担心活动力度不足,迪信通会把运营商正常返还话费“移花接木”为迪信通额外赠送,来凸显消费者获利之巨。

实际上,很多用户会发现,新手机中的话费余额并非整百元,便源于此,甚至迪信通还会克扣消费者理应获得的话费,用于其他促销活动。类似通过欺诈,来哄骗消费者的手段五花八门,对于运营商政策,消费者一辈子也玩不过渠道商。又比如,迪信通很多低价促销活动都指合约产品,而宣传口径中却隐去,消费者到店后则极力推荐最赚钱的运营商合约机,此时考虑的只是能赚多少钱,而非用户是否适用推荐套餐。

“转推”服务也是迪信通盈利的一大杀手锏,所谓 “转推”就是通过“服务”获取消费者信任后,向消费者推荐更“适合”他的机型产品,当然,所有推荐产品都是利润最高而非真正适用,也有可能是库存内积压的产品。譬如,消费者购买三星S4,在店员悉心介绍之后,可能会推荐另一款华为的手机,极力推荐价格会低一些、配置好很多等等。实际上,这款华为的手机是利润最大的,而三星S4极低的标价只是迪信通“引客进店”的奶酪,所有消费者却成为任人宰割的小白鼠。另一种可能,迪信通库存中的积压产品,也会变成任务下到各个门店,店员迫于任务压力只得拼命销售那些无人问津的积压产品。笔者个人十分反感“转推”这个词,但迪信通却把它定义为服务的一部分,当然是带引号的“服务”。

其次是执行力问题,迪信通总部针对服务的确制定了不少举措,而在今年更是尤为卖力。“永不断电”是让消费者可以到店免费充电,或者仅以20元的价格租借充电宝。活动设置逻辑不错,通过免费吸引消费者进店,比虚假“低价”靠谱很多。但真到各个门店的执行情况,却另满心参与的消费者只得失落而归。几乎迪信通的全部店长都由优秀店员晋升,所以造成门店强于销售,而弱于管理和执行。其实,从迪信通很多分公司大会中很容易看出端倪,太多工作都无法顺利传达至门店施行,只能说迪信通员工“混”的工作态度早已深入人心,致使很多运营商代表下店检查工作,发现店员对于迪信通集团的重点活动毫不知情,这应该是迪信通管理的悲哀。

由此,便直接引出第三个问题,服务缺失。今年,迪信通主抓服务,但服务却是其最大短板。今年3月,笔者在北京出差,走进一家位于双井的迪信通独立门店。进店后向店员咨询iPhone 5S的最新价格和资费政策,店员便急于追问“今天是否拿货?”(语言怎么这么黑道?),在得知笔者暂时不购买后,急忙说着“还有其他问题么?”、“我们快关门了”等,直接下了逐客令,随后便扭过头与另一店员自顾自的聊天,令笔者颇为尴尬。这应该是就是迪信通做服务的缩影,主打服务却服务尽失。

多年的“口号化”服务使迪信通的品牌口碑降至零点,甚至披上了“欺诈”、“忽悠”的外衣。如今,在百度中搜索迪信通关键词,相关问答几乎清一色是消费者对迪信通的种种不满。如果迪信通仍不能解决执行不利及服务缺失的核心问题,上市或许只能算是垂死挣扎。我想,迪信通是时候做出壮士断腕的决断了。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