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动态。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和解读如下:
1. "核心事件:" 携程(Trip.com)正在更改其英文名。
2. "战略重心:" 更改英文名是携程未来将"大力拓展(力拓)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信号和举措。
3. "潜在目的:"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使用一个更具国际通用性或更符合目标市场认知的英文名,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更强的品牌识别度和影响力。
"吸引全球用户:" 更简洁、易记或发音更友好的名字可能更容易被非中文母语的用户接受。
"市场差异化:"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个独特的英文名有助于与Booking.com, Expedia等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品牌年轻化/现代化:" 新名字可能旨在体现公司更开放、更面向全球的现代化形象。
"总结来说:" 携程此举表明其正积极调整战略,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海外市场的发展,期望通过品牌名称的更新来更好地服务全球用户,提升国际竞争力,并最终实现全球化扩张的目标。
您可以关注后续官方发布的正式新英文名及其背后的市场策略。
相关内容:
当年一起创业的携程“四君子”团队在10月29日举行的携程集团(下称“携程”)20周年庆典暨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再聚首,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宣布携程的英文名称由“Ctrip”改为“Trip.com Group Limited.”,同时公布携程未来的“G2战略”。
“‘Trip’代表‘程’,‘com’代表‘Companion伙伴’也就是‘携’手。”梁建章在现场解释,携程新英文名称也特别强调了“Group”的概念。携程自1999年成立,经过20年发展,已逐步由一个携程品牌,发展为多品牌矩阵集团。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携程此番更改语英文名称与其未来战略有关,其今后将力拓国际市场,而“Trip”会比“Ctrip”更容易被国际市场用户所理解。携程系的“携程”和“去哪儿”各自占据部分市场。“Trip.com”作为服务全球用户的自有OTA品牌快速增长。“天巡”通过直接预订功能在多个市场实现了协同效应。同时,携程在今年8月30日成为印度OTA公司“MakeMyTrip”的最大股东。
谈及未来发展,梁建章透露:“携程下一程战略叫做G2的战略,第一个是全球化,第二个是高品质,我们要在三年内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旅游企业,五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公司。我们的优势就是规模效应、移动、多产品、平台化,战略重点是高品质和全球化。高品质和全球化要同时进行,我们把高品质做好了,才可以辐射到全球去。我们要培育、吸引更多全球化人才,这是今后几年携程最重要的战略重点。”
携程CEO孙洁表示,希望4~5年以后,携程有40%~50%的业务是国际化业务。“天巡在我们接手以后,直接预订量是三位数的成长。同时我们的国际酒店业务也是以两倍于国际市场的增长。去年我们的合作伙伴有5万,成长25%,成交达到了2000亿,未来携程国际化会进一步加强。”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携程经历了价格战和一系列并购后,已经将去哪儿、艺龙等收编,同时通过合作与同程等同业也保持紧密关联,可谓是“OTA大家长”。规模的壮大有时候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业绩一路提升的同时,携程也遭遇了高价、高佣金、捆绑销售保险等质疑和纠纷。面对一系列的纠纷,携程也做过调整。
业界指出,中国的在线旅游行业发展了20年左右,期间涌现出过一批新兴企业,而携程如今已成为龙头企业,这种格局下,携程有底气运用高佣金模式,但随着互联网市场迅速地发展,更多细分企业出现,在局部进行竞争,也给了携程一定的竞争压力。因此在发展的同时,携程也应更关注产品与价格平衡等,以持续吸引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