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卧底叛变,向上级表明身份,没想到上级也是中共卧底

这个情节听起来像是谍战片或者悬疑小说中的情节,充满了紧张和惊险。在现实世界中,情报工作通常非常复杂和危险,涉及到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策略。
在虚构的故事中,这样的情节可以用来制造冲突和悬念,推动故事发展。例如,主角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怀疑上级的真实身份,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考验,最终揭露出真相。这个过程可以展现主角的智慧、勇气和决心,也可以揭示出故事中更深层次的阴谋和斗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得知是否存在这样的情节,因为情报工作的核心就是保密。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公开的信息和报道来了解情报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一些历史事件,但无法深入了解其内部运作和具体细节。
总之,这个情节虽然充满戏剧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存在。我们应该尊重情报工作的专业性和保密性,不要轻易相信虚构故事中的情节。

相关内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动动发财的手指点点右上方的关注,后续我们会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内容,方便您及时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腥风血雨年代,要想完成伟大的革命理想,革命者不仅要有超越一般人的能力和思想,更要有无坚不摧的意志和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革命信念,抵抗住权利和金钱的腐蚀,不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

但不能否认,历史上也有极少数意志薄弱、贪图私欲、贪生怕死的人。

或许他们曾经抱有坚定的革命理想,但最终还是在敌方的诱惑下败下阵来,放弃革命理想沦为享乐的囚徒。

曾经我党有一名打入国民党内部的卧底,因为长时间浸泡在骄奢淫逸的生活之中逐渐被腐化,最后竟然对上司主动坦白自己的真实身份。

而面对这样一个主动交代自己“中共卧底”身份的下属,他的上司又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背叛的下场

古人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为打探对方的情报,国共两党秘密在对方阵营中安插了不少眼线。

这个“中共卧底”也是其中之一,我党派他打入国民党淮阴区中统局内部,在淮阴区主任郑连魁的手下工作。

一开始,他和其他同志一样,抱着为了革命流血牺牲的信念加入了革命工作,再苦再难也没有退缩。

打入国民党内部后,他一路当上了中统局的股长。身份上来了,待遇自然不一样了。成天吃香喝辣不说,周围还有一堆人对他俯首帖耳,阿谀奉承。

图片源于网络

渐渐地,他沉浸在这种骄奢淫逸的生活无法自拔。他完全将自己加入革命的初衷抛诸脑后,将自己当成了国民党的官,不想再过以前的苦日子了。

在享乐和革命两者之间,他选择了前者。

不过,“中共卧底”的身份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悬在他的脑袋上。他每天担惊受怕,无时无刻不在担心万一哪天被揭穿了真实身份,依照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残忍手段,自己肯定是死路一条。

1946年秋天,股长做了一番艰难的思想斗争后,决定亲自向上级坦白一切,用“投诚”的方式彻底和中共割裂,做一个真正的国民党人。

这一天,股长鼓足勇气走进了郑连魁的办公室,对他道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郑主任,我...我要向你坦白一件事,我是共产党派来打探情报的卧底。我知道不少情报,如果有需要,我会全部交代,只求您留我一条小命儿。”

听完股长的话,郑连魁惊讶极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下属中竟然还潜伏着中共的卧底。

图片源于网络

“除了我,还有人知道你的真实身份吗?”郑连魁马上问股长道。

股长坚定地摇摇头,说:“没有,我可以充当双面间谍,共产党那边对我很信任,他们还不知道我‘投诚’了,到时候我假意继续为共产党卖命,实际上是为‘党国’效力。您看如何?”

郑连魁没有答应股长的提议,也没有发怒或者命人将其关押起来,只是对他说:“你先回去,这件事情不要对任何人说起。”

按道理来说,知道敌方卧底就在自己身边,郑连魁就算不马上将卧底处死也会大发雷霆,可他却非常平静,这令股长感到非常惊讶和不解,不明白郑连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既然郑连魁让自己先回去,上级的命令他不能不听,再说这事儿急不得。

然而,就在股长转身准备离开办公室时,他背后的郑连魁迅速拿出手枪,对着他的心脏位置开了一枪。

这个前来“自首”的中共间谍来不及说什么,当场倒地。

直到闭上眼睛那一刻,他也没有想明白郑连魁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杀死自己,而不是把他给关起来审问。

其实原因很简单,郑连魁也是中共的卧底!

他不能让中统局知道共产党的势力已经渗透到该机构内部了,否则国民党肯定盘查中统局所有人,到时候暴露了其他同志的身份,他们就危险了,对组织来说是莫大的损失。

组织好不容易安插特工到中统局,不能功亏一篑。

至于郑连魁如何成为共产党的卧底,还要从解放军解放两淮地区时说起。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攻势势如破竹,很快收复两淮地区。作为国民党中统淮阴区市主任的郑连魁,因部队兵败成了俘虏。

郑连魁在中统局干了这么多年,对那些刑讯逼供的残酷手段无比熟悉。他推测“共产党也和国民党是一样的审讯手段”,所以整天一副宁死不屈的模样,试图以此来对抗自己幻想中的各种残酷刑罚。

谁知共产党不仅没有对他用刑,反而对他很好,这让郑连魁逐渐放下了心理的防备。

后来共产党又开展了政治思想教育,向俘虏们解释共产党的思想主张,使得郑连魁大受震撼。

他幡然醒悟,这才发现国民党是多么腐败,共产党的追求才是整个国家和百姓追求的。

没过多久,郑连魁主动提出要加入革命事业,为解放全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鉴于他思想上的转变和身份的特殊性,我党便派他回到中统,利用职务之便为组织获取情报,方便我党及时调整应对国民党的政策和计划。

就这样,郑连魁回到了中统局。后来国民党军重新占领淮阴,他官复原职,并在暗中不断向我党输送情报。

因此,当这个股长想要背叛我党时,郑连魁毫不犹豫地对他举起了枪,消灭了叛徒。

从此事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国民党笼络人心靠的是权力和钱,他们注定只能是一帮酒肉之徒的集合;而共产党吸纳人才靠的是真理,注定会吸引拥有崇高理想的革命者。

因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正义之士加入共产党,就连国民党的有些官员也会自愿帮助我党收集情报。“天下谁人不通共”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若是要问身边时刻潜伏着共党卧底是什么滋味,恐怕徐恩曾最有发言权。

被中共卧底包围的日子

说起国民党的特务头子,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神秘的毛人凤和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戴笠,事实上国民党特务系统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不能不提,他就是徐恩曾。

徐恩曾出身于个大地主家庭,与陈立夫和陈果夫是表兄弟,曾到美国留学。

1927年,上海爆发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徐恩曾趁机加入了陈立夫兄弟组织的中央俱乐部,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1929年末,徐恩曾正式上台,统管了南京等地特务机构。

为了给自己挑选可信任的人才,他亲自到国民党开办的无线培训班挑选人才,发现有一个叫钱壮飞的人是好苗子。

钱壮飞不仅精通无线电技术,而且为人踏实谨慎,除了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以外从不胡乱发表意见,对徐恩曾那些莺莺燕燕的私事也守口如瓶。

徐恩曾难得在国民党内部看到这样一个能力强、品性端的优秀人才,很快将他调到自己手下担任机要秘书。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钱壮飞是由周恩来领导的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卧底。

也是这层身份,让钱壮飞在国民党里才显得与众不同。他从不跟其他官员一样上班摸鱼,下班就到花街柳巷去厮混,不仅生活简单,就连穿着也十分简朴。

徐恩曾不是没有怀疑过:钱壮飞苦行僧一样的做派,简直是跟共产党一模一样啊!

钱壮飞察觉到徐恩曾对自己的怀疑后立马转变过来,开始给自己置办昂贵的西装手表,还时不时“出去寻欢作乐”,这才消除了嫌疑。

钱壮飞

看着钱壮飞一天天“堕落”下去,徐恩曾把心放到了肚子里,没事就跑到上海去寻花问柳,放心大胆地将办公室的工作交给了钱壮飞。

凭着徐恩曾的信任,钱壮飞熟练地搞起了情报搬运的工作。

在上海,徐恩曾也有自己的心腹——李克农。

李克农同样能力出众,时常帮徐恩曾出谋划策解决私人问题,因此很受徐恩曾的信任,到特务机构没多久就被他提拔为了特务股股长。

但他仍然是信错了人,李克农和钱壮飞有着同样的卧底身份,两人经常相互商量办法,将徐恩曾骗得团团转。

李克农

一次,为了拿到徐恩曾随身携带的密码本,钱壮飞和李克农商量找一个机会把本子偷来抄录下密码,这样我党以后就可以轻松破译国民党的电报了。

李克农一拍脑门,马上有了计划。

又是一个周末,徐恩曾去到上海幽会姘头,俩人在一旁提醒他把密码本收好,“要是丢了,蒋委员长可是要大发脾气的”。

徐恩曾想了想,去寻欢作乐的确不好带着如此重要的东西,便将本子留下去找小情人了。

钱壮飞急忙找来一台相机,仔细拍下每一页的密码,再将本子原封不动地放回去,事后并没有引起徐恩曾的怀疑。

接着,钱壮飞将照片传到了中共中央,自此我党掌握了国民党高层的电报,从中获取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

除了钱壮飞和李克农,在情报系统中徐恩曾还非常信任一个人,鲍君甫。

鲍君甫

徐恩曾信任他到什么程度?几乎全上海的公务他都不怎么过问,全部交给鲍君甫处理。

徐恩曾将李克农、钱壮飞、鲍君甫视为自己的“铁三角”,殊不知没有一个真正是他的人。

鲍君甫是在1924年加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的,通过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和才共产党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双面间谍鲍君甫

“四一二”政变时,数万共产党人士惨遭反动派的毒手,对我党的打击很大。这让周恩来意识到了建立特务工作处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再不重视情报工作,那么永远也逃不开国民党的追杀。

周总理

周恩来认为此事刻不容缓,1927年5月在汉口成立了特务工作处,这也是我党最早的情报保卫专业机构。

3个月后,上海的风波平息了许多,中共中央从武汉迁回上海,特务工作处的使命就此结束。

情报工作却没有因此停止,周恩来回到上海后又成立了中央特务科,一直不断挖掘和培养卧底人才,钱壮飞和李克农是他麾下最能干的情报人才之一。

这远远不够,我党还需要更多在国民党内更有分量的人,鲍君甫非常符合条件。鲍君甫和陈立夫等国民党高级官员交情匪浅,与蒋介石也非常熟悉。

那么他又是怎么和我党搭上线的呢?

1926年,一个朋友突然造访,告诉鲍君甫有人仰慕其才华,想要跟曾经在日本留学过的他学习日语。这个人,就是中共党员陈养山,他答应了。

陈养山

后来,陈养山住进了鲍君甫家里。两人朝夕相处坐而论道,感情逐渐深厚起来。

陈养山经常挂在嘴边的共产主义理论思想深深影响了鲍君甫,他慢慢对共产党产生了好感,甚至主动提出要为中共做一些事情,不久机会来了。

1928年春天,蒋介石派陈立夫建立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它就是日后与“军统”齐名、臭名昭著的“中统”的前身。

蒋介石

调查科不仅在南京设立了总部,还准备在上海、武汉等重要城市设立分部。为给上海分部选一个可靠的管理者,陈立夫物色了很多人选,最终选择了自己最为熟悉的鲍君甫。

一开始,鲍君甫非常犹豫,请好友陈养山代他征求一下组织的意见,陈养山提笔给周恩来写了一份报告。

看到报告后,周恩来非常惊喜,认为这是在国民党内部建立内线的好机会,马上找来情报科科长陈赓,要他找鲍君甫了解详细情况。

周总理

1928年某天,陈赓和鲍君甫在黄浦江畔会面,两人谈了许多。

期间,陈赓发现鲍君甫的革命倾向十分强烈,为党工作的态度十分诚恳,认为他是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人,将他的情况汇报上去,得到了周恩来的批准。

自此,鲍君甫作为“双面间谍”的生涯开始了。而原本国民党打算用来侦查共产党的驻上海特务机关,现在反倒被我党牢牢掌握,变成了我党侦察国民党特务行动的工具。

鲍君甫借由职务之便,不仅为我党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还曾成功营救过任弼时等身陷囹圄的中共要员。

任弼时

1929年4月,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弼时在上海英租界巡捕房被逮捕。巡捕房里,几个警官轮流用皮鞋、皮鞭抽打任弼时,试图让他承认自己的身份。任弼时咬紧牙关,一口咬定自己只是一个小学教员。

中共特科知道后立马派鲍君甫去营救,他二话不说赶到公共租界警务处督查长兰普逊的住所。

兰普逊和鲍君甫两人很有交情,鲍君甫一见面便对他说:

“哦,兰普逊先生,小弟有一事相求啊。我刚招募了一个情报人员,因为口音的问题被阁下的巡捕错误抓捕了,请阁下高抬贵手把人给我吧。”说着,他将一个大红包拍在了桌子上。

兰普逊看着红包心领神会,立马说:“小事情,小事情。”第二天便释放了任弼时。

除了传递情报和营救同志,鲍君甫还需要做一些“表面功夫”,来迷惑陈立夫等人。

陈立夫

他经常从陈赓那里拿一些共产党的宣传品,《布尔什维克》、《红旗》等刊物以及一些秘密性不大的党内文件,在中共印发之前拿到陈立夫等人的面前去“交差”。

为了将戏演得更加逼真,陈赓还经常编造情报、弄一些假机关,让鲍君甫带着人去破获。

这些招数果然有效,陈立夫看到这些“工作成果”以为鲍君甫的情报工作做得很不错,对他越发信任。徐恩曾上台之后,对鲍君甫也是深信不疑。

南京的情报事务由钱壮飞打理,上海的有鲍君甫和李克农,整个国民党情报机关的半壁江山原来都在共产党人手里捏着。

被共产党特工包围的徐恩曾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仍然沉浸在花花世界之中。直到顾顺章叛变,他才恍然大悟。

徐恩曾

1931年4月,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后迅速叛变。

当天晚上,徐恩曾恰好又到上海花天酒地去了,所以没有第一时间接到消息。

而钱壮飞恰好在值班室值班,看到顾顺章被抓捕且已叛变的绝密电报后震惊不已,他通知了李克农、鲍君甫让他们想办法撤离,派女婿连夜赶往上海去通知组织,让上海的同志立即转移。

鲍君甫因自己有多重关系保护,认为不会暴露身份,可以继续潜伏在国民党内部,所以没有离开,结果被国民党以“失职”罪被捕。

徐恩曾第二天慢慢悠悠回到办公室后,钱壮飞若无其事地将密封的六封绝密电报交给他。值班结束,钱壮飞乘坐火车离开南京去了上海。

钱壮飞

看完密电,徐恩曾才知道自己身边有共产党的卧底,自己被他们耍得团团转。等他知晓真相时,钱壮飞等人早已撤离,鲍君甫也被抓了起来。

他身居要职,对此事浑然不知,而且还泄露了高层所使用的密码本,事关重大,他担心自己被追责,丢了乌纱帽。因此,徐恩曾疏通关系将此事隐瞒下来。

国民党一直没有换密码本,我党利用这一点获得了很多绝密情报。

所以,蒋介石到死都不知道李克农和钱壮飞究竟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手下的官员到底能糊涂到什么地步。

如果没有钱壮飞等特工不顾危险,打入敌人内部,获取重要情报,那么我党面临的形势会更加严峻,损失也更大。

谨以此文,向在隐蔽战线上工作的先辈们致敬!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