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聊聊小米“贵族”态这个话题,结合一次维修体验来谈谈感慨。
“贵族”态,这本身是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标签。它并非指小米品牌本身达到了贵族阶层,而是指在某些用户体验环节,小米的产品或服务(尤其是其高端子品牌Redmi K系列或小米数字系列)所展现出的某些特征,让部分用户感觉其服务或产品的高门槛、高姿态,甚至有点“傲慢”。
这次维修体验,恰好成为了这种“感慨”的催化剂。
"场景复述(假设):"
我手上的那部小米K系列手机,出了点硬件故障(比如屏幕碎裂或系统卡死无法恢复)。本着对品牌的信任和解决问题的迫切需求,我预约了小米的官方售后服务中心。
"预约与等待:" 预约过程还算顺畅,但到了指定时间去,发现排队的人不少。等待过程中,看着旁边其他等待维修的用户,感觉大家普遍带着一种“焦急又期待”的表情。
"接待与登记:" 进入服务区,工作人员态度还算标准,但似乎流程化,没有过多的寒暄。登记时,需要提供各种信息,核对IMEI码,感觉像是在办理某种“特权卡”。
"检测与报价:" 这是最关键也最容易让人产生“不快”的环节。检测过程漫长,有时会用到一些专业术语,普通用户很难完全理解。检测
相关内容:
https://s.mi.cn/c/Rjfa-iz6)查看进度”。好吧,时间应该来得及,就赶紧拿上电脑,骑了辆共享单车去了。到了之后,在前台引导下,找地等,过了会,凑上前去问问,答复有很多人还得等,我想这是咋回事啊,马上就十一点了,约的时间马上就过。于是,就找前台问问,一问更生气。原来不是按照预约时间来了,那还费神费力预约干嘛呢,还发短信“请准时到店,超时需重新预约”,这又是何意呢?接待的人说,那得问领导,领导整好在附近,听到我们的对话,大声的说,“来来来,先给你看”,我说你这什么态度,相互呛呛了几句。后来检查说可能是主板或电池的问题,得返厂,我说那能先帮着把硬盘的内容给复制出来吧,刚才等着的时候先现买了一个优盘,可是,人家说这里没有工具,复制不了,你得自己找修电脑的弄,好吧。更好笑的是,我还没出门,就收到了“售后服务取消”的短信。过程描述完了,牢骚也发了,谈点感慨。一是,为什么要较真?说实话,我是小米手机的第一批用户,可以说对小米是有感情的,所以,可能是“爱之切,恨之深”吧,小米能在全球有点成绩,不容易,我们期望小米公司更好。很多企业,看着很大,其实稍有放松,倒下就是瞬间的事,诺基亚手机,柯达胶卷等等,都应验了那句“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二是,小米公司2010年成立,到现在也有十几年了,就这次修电脑的观察看:首先公司的流程制度严重冗余,对客户设置了很多程序,但实际中却不使用,这都是形式主义啊;对客户的流程都是这样,内部的流程制度估计也好不了,从这条可以基本推断管理的效率效果,呵呵。第二,基层信息传递不到上层,大概率是因为反应了很多次,上级都不给解决,所以也就不再反映了。客服态度挺好,就是解决不了问题;还有让我弄不懂的是,打开维修订单,竟然无法查询到预约的具体时间,也无法点开地点(地图信息一闪就不见了),现场也没有个次序,乱七八糟的。这些小问题肯定是存在很久了。就这几点看,小米已现“贵族”态。组织是个熵增系统,长大的过程,会变得越来越无序、耗散。对抗熵增,唯有不断地变革,变革的起点或标准就是“客户价值”。《越过山丘》中,吴士宏老师提到,作为教练,当她的客户问到组织和效率之类的问题时,她是这样描述她的方法的:先不看内部,而是以客户为起点。你的客户为什么付给你钱?从客户的角度来描述具体的产品和价值。为了给客户交付这种产品和价值,你必须交付的有哪些?这些“交付”,指的是最重要的(须从客户的角度来看),是必须交付的,比如产品的质量、功能、颜值与高效的物流服务,而不是那些锦上添花的,比如高大上的CBD办公楼、各种奢华招待以及总裁的三个助理……以客户为起点倒推,就很容易看清楚业务流程的必要价值的脉络;再以客户价值为锚点,对照着组织内的实际分工和流程,那么哪些真具有客户价值,哪些只是内部的过度“代偿”(或称“熵增”),就能看得很清楚。对客户的价值,决定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确定后,各关键节点的主要功能也就清晰了;而组织、部门的“帽子”,是最后顺着流程的逻辑顺势戴上去的,部门之间的必要衔接配合,至此也就清楚了。在东岳先生的学习坊,这一句最入耳入心:“越原始的,越具有奠基性、稳定性。”企业也脱不出万物演化的规律,生存是第一位的。而企业创造真正的价值才会有客户埋单,那么付钱的客户就理应被放在第一位。以此原点和锚点来“检测”各种组织机构图,既天经地义地正当,又好使。很多企业都是如此,做着做着,眼睛就只关注内部了,忘了它的客户是谁,忘了“客户价值”这个起点了。以上,是这次维修体验的感慨,但愿,小米能从“贵族”态里走出来,不忘初心,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