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探讨一下生鲜电商引入 C2B(用户到企业)模式如何实现“降损提速”。
生鲜电商行业以其高频、刚需、非标、重损耗、即时性强的特点,一直面临着高成本、低利润、运营效率不高的挑战。传统的 B2C(企业到用户)模式,即平台根据市场预测进行大规模采购和库存备货,难以精准匹配消费者需求,导致以下痛点:
1. "高损耗(降损的挑战):"
"预测不准:" 生鲜产品保质期短,需求波动大,难以准确预测销量,导致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供过于求直接造成过期浪费,供不应求则错失销售机会,影响用户体验。
"库存积压:" 大规模备货模式下,一旦预测失误,库存积压严重,处理成本高昂,且极易导致商品损耗。
"供应链冗长:" 传统供应链环节多,信息传递滞后,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导致产品新鲜度下降。
2. "低效率(提速的挑战):"
"履约效率低:" 生鲜产品对时效性要求极高,传统模式下的订单处理、分拣、打包、配送流程冗长,难以满足即时性需求,影响用户体验。
"资源利用不均:" 仓储、物流资源可能存在闲置或高峰期饱和
相关内容:
法治周末记者 蔡长春
“走到今天,生鲜产业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发展机会,就是以销定采,长期来看可能就是以销定产,以C2B模式降低中间损耗,倒逼自身甚至整个产业的加速转型。”生鲜电商一米鲜CEO焦岳认为。
据悉,所谓C2B模式,即先有消费者提出需求,后由生产企业按需求组织生产。
9月19日,在由一米鲜举办的新疆水果节媒体见面会上,焦岳指出,一米鲜在传统生鲜电商O2O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引入C2B模式倒逼自己“先卖再采”,克服了传统生鲜平台“先采再存再卖”所导致的库存长损耗大等问题,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
因此,焦岳将一米鲜目前所采取的发展模式概括为“O2O+C2B”,即一米鲜用户在T日下单后,系统会根据订单情况作出预判,当晚水果就会陆续从供应商和原产地进入供应链中,再经由大仓和分仓两道流程,完成质控、加工、生产,在第T+1天订单产品将通过自有和第三方物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不管是农超对接还是产地直采,其实最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中间环节,提升产品流转速度,将产品保质保鲜地送到消费者手中。”一米鲜副总裁、全国供应链负责人张旺波在当天会上讲道,“但是目前我国农副产品的标准化和集约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因此现在把产品从田间地头送到消费者手中的链路还比较长。”
据张旺波介绍,在传统链路里,基地的果农采下产品之后,由当地的经纪人发给当地的批发商,当地的批发商再发给经销地的批发商,经销地的批发商可能会批发给小商小贩和其他供应者,再到超市,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
“按照这一模式来看,最少有7个环节。”张旺波指出,“而事实上每个环节都会增加5%至10%的成本,这些成本最后都会转嫁给消费者,这样一来消费者买到的产品不仅价格高,质量也没有保证。”
张旺波进一步表示,在“O2O+C2B”模式下,可以较大程度上缩短库存周转天数,以一米鲜设定的供应链为例,其链路在仓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整体链路走完损耗率不会超过3个点,并且通过C2B的预售模式,使库存能够几乎接近于零,更加便于控制损耗。
“当前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高,但传统的产品供应链链条较长,每次都会牵涉到分包转运,食品安全很难得到保证。”张旺波还指出,“而在‘O2O+C2B’的模式下,其实就是端到端的直接供应链,因此产品具有较大的可追溯性,安全保证也相对较强,长远来看意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