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职场人必备的会议语音转文字工具

对于Mac职场人来说,将会议语音转文字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可以提高会议记录的效率和准确性。以下是一些在Mac上可以使用的会议语音转文字工具:
1. "Apple自带的“语音备忘录”": - 这是Mac自带的录音和转文字工具。你可以录制会议,然后使用其内置的语音转文字功能将其转换为文字。 - 打开“应用程序” > “实用工具” > “语音备忘录”,开始录制会议,停止后点击转文字按钮即可。
2. "Google文档的语音输入": - 你可以在Mac上使用Google文档的语音输入功能来实时转文字。 - 打开Google文档,点击工具栏上的“语音输入”按钮,然后开始说话,文档会实时将你的语音转换为文字。
3. "Otter.ai": - Otter.ai是一个强大的语音转文字工具,它提供了实时转写和会议记录功能。 - 你需要下载并安装Otter.ai的应用程序,然后开始录制会议,它会自动将语音转换为文字。
4. "Descript": - Descript是一个集录音、编辑、转文字于一体的工具,非常适合用于会议记录和播客制作。 - 下载并安装Descript应用程序,开始录制会议,停止后它会自动将语音转换为文字,并提供编辑功能。
5. "Trint": - Trint是一个专业的语音转文字工具,它提供了

相关内容:


最近几个月做项目对接,每周三四次会议成了固定节目。刚开始我都是一边举着笔飞快写,一边盯着发言人的嘴,生怕漏了领导说的“关键节点”——结果往往是要么笔记写得乱七八糟,要么抬头的时候刚好错过重要信息。朋友看我总加班整理会议记录,甩来一句:“你怎么不用听脑AI?转文字贼快,我用了半年,现在开会都不用带笔记本了。”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下载了听脑AI的Mac客户端。第一次用是在周一的项目启动会,提前10分钟打开软件,界面很清爽,首页就有“会议转写”“课程学习”“内容创作”“销售跟进”几个场景,我选了“会议转写”,勾选了“实时同步”和“自动分段”,然后连接了Mac的内置麦克风。开会的时候,我点击“开始”,屏幕左侧立刻弹出一个小窗口,随着经理的发言,文字一点点跳出来——居然和他的声音几乎同步!我盯着屏幕看了好一会儿,生怕哪里慢了,结果直到他讲完“项目二期的 deadlines 定在Q3末”,文字也刚好停在这句话,连“deadlines”这个英文词都没写错。我好奇为什么这么快,后来翻帮助文档才明白:原来它用的是云端处理,把语音数据传到服务器,用大模型快速转写再传回来,本地只负责显示,所以即使我同时开着Excel和PPT,也没卡过。

那天会议还有个小插曲:我们请了华南区的渠道经理过来,他说话带点粤语口音,比如“呢个方案要同客户再确认下”,我盯着屏幕,心里犯嘀咕:“这能转对吗?”结果转写框里立刻出现“这个方案要同客户再确认下”,除了“呢个”变成“这个”,其他都准确。我挺意外的,原来它还藏着方言识别功能——后来翻设置才发现,“方言支持”里有粤语、四川话、东北话等好几种,默认是开启的,难怪能应对口音问题。


会议结束后,我正准备像往常一样翻开笔记本整理,忽然看到软件里“生成摘要”的按钮。点下去没几秒,屏幕上就出现了一段几百字的总结,把“项目目标”“关键里程碑”“待办事项”都列得清清楚楚,甚至还提取了“资源协调”“客户反馈”“ timeline ”这些关键词。更妙的是“结构化输出”——我选了“大纲模式”,导出的文档直接分成了“一、会议背景”“二、重点决议”“三、下一步行动”,每部分下面还有子条目,刚好符合我们团队的汇报格式。那天我只用了15分钟就把会议记录整理完了,比之前节省了整整45分钟,下班的时候居然准时打卡了,同事都问我“今天怎么这么早”。


从那以后,我开始琢磨听脑AI的其他功能。有一次参加线上课程,老师讲“用户增长策略”,语速快得像机关枪,我根本记不过来,就试着用了“课程学习”模式。转写的时候,系统自动把内容分成了“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实践步骤”,每部分都有明显的分隔线。课程结束后,我想找“用户留存”的内容,直接在转写记录里搜索关键词,不到10秒就找到了老师讲的“三个留存策略”,不用再反复拉进度条听录音。还有一次和客户打电话跟进订单,我开启了“销售场景”模式,转写记录里自动提取了客户的需求:“希望缩短交付时间”“需要更灵活的合作方式”“关注产品迭代速度”,这些点我之前记笔记的时候很可能会漏掉,但转写记录里都清清楚楚。跟进的时候,我拿着这些点和客户沟通,他说:“你居然记得这么详细,看来你很重视我们的需求。”其实我心里清楚,是听脑AI帮我记住了这些细节。


用得久了,我开始好奇它背后的技术——为什么能同时处理多语言?为什么结构化输出这么准?查了资料才知道,它用了多模态大模型,能同时识别语音、文本和上下文,所以转写的时候不仅能把语音变成文字,还能理解内容的逻辑结构,比如会议中的“决议”和“待办”是不同的类别,会自动分到不同的部分。还有云端处理,它把大部分计算工作放在服务器端,本地只负责传输和显示,所以即使我用Mac开着很多软件,转写速度也没受影响。多设备同步更方便,我在公司用Mac转的会议记录,回家用iPad登录账号就能看到,甚至能在地铁上用手机编辑,同步得特别快。


说到团队协作,我也有意外的发现。上次项目会议的转写记录,我直接分享给了团队成员,他们能在线编辑、评论,比如运营同学在“待办事项”下面加了“活动物料准备时间”,产品同学贴了“需求文档链接”,不用再发邮件来回传,也不用怕版本混乱。有一次我出差,在酒店用Mac开远程会议,转写记录同步到团队共享文件夹里,同事们实时就能看到,还能在里面标注“需要我跟进的部分”,效率提升了不少。


现在,我已经总结了一套独家使用技巧,想分享给和我一样的Mac职场人:


技巧1:提前导入参会人名单

会议前把参会人的名字和职位输入到“联系人”里,转写的时候会自动标注发言人,比如“李经理:我们需要在月底前完成调研”,这样整理的时候就能快速区分是谁说的,不用再猜“这个‘他’指的是谁”。我上次做跨部门会议记录,就是因为提前导入了名单,整理的时候省了20分钟。


技巧2:开启“实时校对”功能

转写的时候打开“实时校对”,遇到专有名词或者人名错了,比如“阿里云”写成“阿里云”,可以立刻手动修改,后面导出的时候就不用再通篇检查了。特别是遇到客户公司的名字,实时改一下,显得更专业。


技巧3:保存“自定义场景”

如果你经常用某个场景,比如“销售跟进”,可以把常用的设置(比如“方言识别”“实时同步”“结构化输出”)保存为“自定义模式”,下次用的时候直接选,不用再一个个勾选项。我现在有三个自定义模式:“内部会议”“客户沟通”“线上课程”,切换起来特别快。

技巧4:用“关键词搜索”快速找重点

转写完之后,不用通篇看文字,直接搜索关键词,比如“deadline”“预算”(哦,不对,不能说“预算”,应该是“时间节点”“资源需求”),就能快速找到相关内容。比如上次找“项目启动时间”,我搜索“启动时间”,立刻就找到了经理说的“7月15日正式启动”。


当然,听脑AI也不是完美的。比如有时候网络不好,实时转写会有点延迟,不过等网络恢复了,会自动补上没转的内容,影响不大;遇到特别重的方言,比如我老家的闽南语,有时候会有几个词错,但整体不影响理解,而且可以手动修改;还有一次转写2小时的长会议,导出的时候花了1分钟,不过可以后台运行,不影响我做其他事情。


现在,听脑AI已经成了我每天都离不开的工具。它不仅帮我节省了大量整理笔记的时间,还让我能更专注于会议内容本身——以前我总是担心漏记,现在可以认真听发言,偶尔点头回应,反而让我更融入会议了。


如果你也像我之前一样,遇到会议记不住重点、整理笔记麻烦、销售跟进漏信息的问题,不妨试试听脑AI。它不是什么“神器”,但确实能帮你解决职场里的实际痛点。就像我朋友说的:“好的工具不是让你更忙,而是让你有更多时间做更重要的事。”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