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学术界各个领域都存在学术不端(通常称为“学术造假”)的风险,很难说哪个领域是绝对的“重灾区”。然而,根据公开报道和学术界的普遍观察,以下几类领域或情况可能更容易出现或更容易被曝光学术不端行为:
1. "高风险研究领域:"
"生物医学和临床研究:" 这是因为:
"资源密集:" 涉及大量资金、设备和人力。
"成果影响巨大:" 可能带来重大突破,对声誉和利益影响巨大,易引发“唯论文论”或“唯成果论”的压力。
"结果复杂难复现:" 生物系统复杂,实验结果有时难以精确控制和重复,可能为数据操纵或选择性报告提供空间。
"伦理问题:" 涉及人类或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和执行可能存在漏洞。
"高影响力期刊要求:" 顶级期刊对突破性成果的渴求可能增加不端行为的风险。
"材料科学:" 类似生物医学,常涉及重大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竞争激烈。
"部分工程领域:" 尤其是涉及国家重大工程或商业利益的领域。
2. "“唯论文论”/“唯帽子论”盛行的环境:"
当评价体系过度强调论文数量、期刊等级
相关内容:
作者:耿直哥
“如果你在发愁午饭吃什么时,先在心中默默从1数到10,你就更可能会选择吃健康些的食品?”
“当你在填写报税单的时候,如果提前让你承诺不会撒谎,你就更可能会如实填写信息?”
相信大家可能都在网上看到过类似的这种论断。这些论断其实是学者们通过进行一种名叫“行为学”的研究得出来的。而他们之所以进行这种研究,是因为他们认为通过对人类的行为进行一些适当的干预,可能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心理学效果,有助于社会进步。
然而,美国《纽约时报》近日的一篇报道却曝光说,该领域不仅备受学术造假的质疑,而且有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知名学者,更是已经被扒出大问题了!
根据《纽约时报》的介绍,尽管这些“行为学”的研究成果看起来很唬人,但也有不少学者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成果其实是被夸大的,甚至可能是通过数据造假人为编造出来的。

其中一项最近被重点质疑“数据造假”的“行为学”研究,来自哈佛大学商学院一位名叫弗兰西斯卡·吉诺(Francesca Gino)的教授。根据哈佛大学商学院官网的介绍,吉诺不仅因为“行为学”上的研究拿过奖,发表过大量论文,而且还曾被评为“世界上40岁以下最优秀的40名商科教授之一”,以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50名管理学思想家之一”。
就连她的同行都说她是“行为学”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

可极为讽刺的是,这位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知名教授在2012年进行的一项关于“诚信”的“行为学”研究,如今反而被多名学者质疑数据造假,乃至被认为构成了学术欺诈。
根据《纽约时报》的介绍,此事先是被哈佛大学另一位曾与吉诺合作过的学者,在今年6月早些时候曝光给了美国的《高等教育纪事报》。该研究的大致内容是,在人们填写报税表单时,如果先在表单的开头要求填写者做出诚信的承诺,而不是在表单的最后才要求人们去做出承诺,那么人们就更可能会如实填写他们的表单。
但曝光此事的教授表示,哈佛大学后来发现吉诺的这项已经被学术界引用过数百次的研究中,竟含有人为编造的虚假数据——而且还不止一处!

而这一曝光很快就“一石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开始站出来质疑吉诺这项2012年的研究,有的学者更是拿出了他们认为的“实锤”证据,指控吉诺在多篇行为学的论文上,都存在数据造假的情况。

目前,吉诺本人和哈佛大学商学院方面都没有回应《纽约时报》对此事的采访。但该报注意到吉诺自今年5月起已经处在了“行政休假”的状态。
另外,在其报道的最后,《纽约时报》还相当“虾仁猪心”地介绍说,早在2015年时,有学者就曾经对发布在知名心理学期刊上的100项“行为学”研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些研究成果中只有不到一半是可以被“复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