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一个好信号

阿里巴巴(Alibaba)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近期,阿里巴巴释放出了一些积极的信号,这些信号可能表明公司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展或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视为好信号的方面:
1. 业务增长:阿里巴巴在某些业务领域可能实现了增长,例如电子商务、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等。这种增长可能表明公司的业务模式仍然具有竞争力,并且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
2. 创新和研发:阿里巴巴一直致力于创新和研发,以提升用户体验和推动业务发展。如果公司在这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例如推出了新的产品或技术,这可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3. 合作与投资:阿里巴巴可能与其他公司或投资者达成了新的合作或投资协议,这有助于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影响力,同时也表明市场对其业务前景的信心。
4. 社会责任:阿里巴巴可能在社会责任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例如支持环保、教育或扶贫等公益事业。这种积极的社会形象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并增强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5. 市场表现:阿里巴巴的股价或其他市场指标可能出现了上涨,这表明投资者对其业务前景的信心增强,也可能反映出公司整体表现的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信号并不一定意味着阿里巴巴在所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但它们可能表明公司在某些关键领域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然而,要全面评估阿里巴巴的表现,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市场竞争、政策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最近发现一个微妙的变化,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和 AI 相关的部分越来越多,而且这个趋势正在逐渐增强。


包括我接触的信息、和别人聊的话题、以及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 AI 工具,正在慢慢替代甚至完全取代原有模式。


于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AI 这一轮趋势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机会?


如果只看媒体新闻或者从身边去感受这种变化可能不太明显,那就换一种方式,看看大公司在这个领域的投入是怎样的。


之所以选择这个路径,是因为大厂投入的是钱、做的是业务和产品、产生的是工作岗位、带动的是行业协同、改变的是市场格局。


接下来我准备拆解不同大厂在 AI 方面的投入和布局,今天先从阿里开始。


首先说一个数字,3800 亿。


这是阿里巴巴未来 3 年要在 AI 上的投资,总计 3800 亿人民币,可以说是巨量资金了。


这部分钱主要会用在 AI 基础设施建设上,核心围绕阿里云,他们的目标是把阿里云做成 AI 时代的计算机,为 AI 提供硬件能力和软件环境。


你可能会好奇,阿里有这么多钱吗?


我看了一个报道,里面分析了阿里未来能调动的短期、中期、长期资金总量。


第一个层次的短期可调用资金规模是 4924 亿元,截至 2025 年上半年,阿里账面现金 1831 亿元、短期投资1917亿、短期股权证券及其他投资416亿元、各类应收款项约760亿


第二个层次对应中长期可调用的资金,包含中长期投资和其他权益,对应资金约 9714 亿元。


第三个层次是偿债后的稳健资金,这里的资金规模是 5247 亿元。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三个层次不是累加关系,而是对应三种不同条件下可调用的资金。


按照最大规模的资金调用能力,阿里有近万亿的可使用资金规模,能力还是非常恐怖的。


即便如此,3800 亿在单一领域的投入绝对算不上小数目,也占到了最大资金调用能力的三分之一还多。


这就强烈说明了一点,阿里正在下重注押宝未来。


从阿里的组织架构来看,现在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同时也兼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和 CEO。


从钱、事、人的安排上,足以可见阿里在 AI 上的决心,这是一个好信号。


我说的好信号,不仅是对阿里本身,也包括对这个行业以及从事互联网工作的每一个人。


为什么?


要这个问题,我们就得预判未来的 AI 终局是一个怎样的形态。


可能有人觉得,AI 时代会诞生几个类似微信、抖音、滴滴这样的超级 App 产品。的确,这三个都是移动互联网的超级产品。


没有智能手机、没有4G/5G通信、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这些产品就没有成立的前提。


按照同样的认知和逻辑推演,AI 时代也会产生一些超级产品。


不过,我觉得这个路径在 AI 时代不会被复制。


原因很简单,从 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其实产品范式没有被改变,改变的是终端载体和通信能力,产品还是传统软件的范式。


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初期,大家都在做移动化,说白了就是把原来的网站做成 App 版本。


再加上通信能力的提升,以及人人都用智能手机,其实就没有了上网的概念,人人随时在线,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实时联网的设备。


再看 AI 时代,你会发现产品范式、终端载体、通信能力都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我们还是在手机上使用 App,产品的交互方式还是那些,那新的变量是什么呢?


这个变量,是生产力。


十几年前我还是程序员的时候,每一行代码都需要自己手写,是一个个字母敲出来的。现在,AI 编程能力已经非常出色了,你要做的就是给他一个需求。


这,是生产力的提升。


三年前当我还需要用 Axure 或者 Sketch 去画一个产品原型图时,还需要各种拖动和使用组件,现在像 Cursor 或 Trae 这样的 AI 工具可以直接生成可运行的 Demo 产品。


这,是生产力的提升。


过去的设计师需要用各种专业软件出图,不管是平面设计、广告创意、装修效果,现在用 Midjourney 或即梦 AI 这样的 AI 工具可以实现秒级出片。


这,是生产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在教育领域、工业领域、农业领域、服务领域等,AI 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正在逐步发挥作用。


发现了没,生产力就是 AI 时代在原有产品模式上的那个变量。


这种能力,是由大模型提供的,具体领域的应用是由高质量数据和微调共同完成的。


具体的场景落地和产品应用化,是产品经理运用这种能力去和原有业务相结合的结果。


因此,AI 时代的产品经理既要具备传统产品的能力,也要具备 AI 和业务的结合落地能力。


理解了过去,我们再看未来。


在未来的 AI 终局中,一定会有 AI 基础设施服务商,这是以硬件为主的算计服务,以及上层应用的软件环境服务。


同时还会有各种业务场景下的 AI Agent,他们可能生长在原有的产品中,也可能独立成为一款产品。


吴泳铭表达过一个观点,他说生成式 AI 最大的想象力绝不是在手机屏幕上做一两个新的超级 App,而是接管数字世界,改变物理世界。


过去,我们是数字世界的创造者和使用者。


未来,Agent 会成为数字世界的接管者,他们会利用数据并通过自己的能力来为我们服务。


进一步,这种能力会溢出到物理世界,去服务我们的生产生活。


阿里把超级 AI 云比喻成 AI 时代的计算机,而大模型就是操作系统,上面会运行各种 Agent 来取代传统软件。


我们使用未来产品的方式,会从操作固定流程的模式改为自然语言对话,Agent 会基于我们的需求去完成具体的操作和业务处理。


虽然现在看觉得有点难以想象,但这的确是未来的趋势。


好,说完了整体逻辑和演进趋势,那这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前面也说了,行业的钱投在哪里、事情聚焦在哪里、对人才的需求在哪里,直接决定了由此衍生出来的岗位机会和创业机会。


这么去想就明白了,阿里花 3800 亿去投入 AI 基础设施建设一定不是放烟花和烧钱,而是瞄准未来的行业需求去做。


也就是说,3800 亿背后对应的是千行百业对 AI 基础设施的需求,是他们对算力、操作系统、软件环境的需求。


再往前一层,这些来自千行百业的公司一定会有自己的 AI 业务和产品,对应的就需要有做这些业务和产品的人。


因此,岗位机会也会在未来几年爆发式增长,甚至会创造一些新岗位出来。


同时,围绕 AI 的创业也会逐渐火热起来,以上这些都是普通人能去抓的机会。


看懂了这个逻辑,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要重注 AI,因为现在还是非常早期的阶段。


互联网圈里的人可能觉得 AI 已经跑了两三年了,但对于圈外的人来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捕捉机会,其实就是捕捉信号。


当好信号出现时,我们就不要视而不见了。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