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ofo退押金问题的评论:
"马上评丨退押金成消费陷阱,ofo怎么总想套路用户?"
共享单车曾是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亮眼方案,ofo也曾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如今当我们提及ofo,除了共享出行的便利,更多是围绕其押金退还问题而来的吐槽与质疑。一边是用户焦急等待退还押金,一边是平台看似“合理”却实则难执行的退款承诺,这无疑构成了一个令人困扰的消费“陷阱”。
“退押金难”早已不是新鲜事,但ofo近期的表现似乎将这种“套路”演绎到了极致。从最初承诺的“X个工作日内退款”被无限期拖延,到用户投诉无门、申请流程繁琐,再到账户内车辆信息混乱、强制要求先使用后退款等种种操作,都让用户感到心寒。这不禁让人发问:作为曾经的行业领头羊,ofo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它究竟是怎么“总想套路用户”的?
探究其原因,表面看可能是资金链紧张、管理不善导致无法及时退还押金。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或许在于其商业模式设计和用户权益保障的失衡。为了快速扩张规模、抢占市场份额,ofo可能采取了激进的运营策略,押金成为其重要的运营资金之一。当扩张需求与用户退押金需求发生冲突时,平台
相关内容:
2019年已经接近尾声了,你的ofo小黄车押金退了吗?近日,ofo小黄车“花式退押金”又出了新花样,其APP首页上线了“天天返钱”的活动,号称“无需排队,直接退还押金”,并表示目前已向用户返利近700万元,以此引导客户参与。
按照ofo的规则设计,用户参与活动后,押金会转到“天天返钱”账户,但用户不能直接消费。在“天天返钱”商城购买相关商品,会返还商品上标明的返现金额,押金未退的用户可以享受双倍返现,满20元后可以提现。
这一号称“无需排队”的新规,很快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吐槽,因为里面可谓满满套路。
第一,一旦参与活动,押金转存到“天天返钱”账户后,就只能通过购物返现方式提取,返现金额未达到押金上限,剩余押金也不退;第二,双倍提取有次数限制,99元押金用户只能双倍提取5次;第三,商品返现力度很小,想拿回99元押金,必须消费上千元……
更坑的是,为了延长到账周期,ofo设定的规则是,订单完成后次月25日返现到账。也就是说,用户不仅要额外花钱消费,挑选返现力度大商品,烧脑地计算提现次数,消费完还得等一个月才能拿到押金,这跟“直接退还押金”的承诺明显不符。
ofo此举表面上是开辟绿色通道,实际上仍然关卡重重,还间接诱导消费。可见,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的“良苦用心”,那些急切要想拿回押金的用户,一旦没有细心浏览返现规则,完全可能再次掉入坑里,押金提不出来,还得赔上一笔消费。
自去年ofo爆发危机后,大批用户排队退押金,到目前为止,依旧有1500万用户在排队等待。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这已经不是ofo第一次推出退押金的新政策了。
去年年底,ofo和互金平台PPmoney合作,将押金变P2P资产,就曾引发广泛争议,最后不得不火速下线该活动;时隔不久,ofo又推出金币商城,将押金变金币消费,但依旧是套路颇多,不仅商品数量少,价格也明显过高。
从押金变P2P资产再到目前的消费返现,ofo可谓绞尽脑汁,这种压力不难理解。眼下正值冬季,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淡季,而且禁投令之后,ofo车辆无法及时更新,损坏的情况也相当严重,这对使用率都会有影响,加剧平台经营困难。
但话说回来,眼下的局面,还不是当初急切想要跑马圈地的结果?而且共享单车的押金,本来就是用户的资产,即还即退是依法应该做的事。尽管消费返现的规则写得明白,但ofo没有权利在更改押金退换条件的同时,还设置如此多的条件限制,引导用户上套,试图再次变相收割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印发《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特别提到,“用户押金归用户所有,运营企业不得挪用”,同时,要“在网络平台显著位置明示押金退还方式、程序和周期”。
这也是对所有共享单车企业的敲打,尤其对ofo来说,面对1500万排队用户,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提高运营效率、优化商业模式,来缓解资金压力,早日退还押金,而不是设计各种套路,去诱导用户放弃对押金的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