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当好孩子上网“守门员”

这个说法非常形象,也很重要。在数字时代,互联网既是知识海洋,也是信息丛林,充满了机遇和潜在风险。父母扮演好孩子上网的“守门员”角色,意味着既要保护孩子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也要引导他们健康、安全、有效地使用网络。
具体来说,父母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守门员”:
1. "设置物理和数字屏障 (建立边界):" "控制上网时间和地点:" 规定每天或每周的上网总时长,避免沉迷。同时,尽量将电脑或平板放在公共区域(如客厅),而不是孩子的卧室,增加使用的透明度。 "使用家长控制软件:" 利用技术手段,如设置时间限制、网站过滤、应用限制、内容监控等,为孩子筛选掉不适宜的内容。 "管理设备权限:" 了解孩子的账号密码(在不引起反感的前提下),设置必要的权限。
2. "建立信任和沟通的桥梁 (畅通渠道):" "了解孩子的网络生活:" 对孩子常去的网站、使用的APP、关注的朋友、聊天的内容表现出兴趣,进行开放、平等的对话,而不是一味的禁止和盘问。 "成为孩子的“信息源”:"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鼓励他们向父母求助,而不是只在网上搜索或问朋友。父母应成为孩子获取信息、辨别信息的第一道防线。 "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日前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62.3%的中国未成年网民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玩手机游戏的比例为53.2%。报告分析指出,未成年网民上网时长是否受到家长限制,显著影响其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家长自身的网上娱乐行为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上网时长。(12月1日央广网)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同样也是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上网习惯、防范过度沉迷的主要环境。可是,未成年人过度上网、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突出,监管不足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家长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长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究竟能有多大?数据显示,在家长经常玩手机游戏或看短视频的家庭中,未成年人节假日平均每天上网在5小时以上的比例达14.9%,而在家长不经常玩手机游戏或看短视频的家庭中,该比例仅为6.4%。而反之,同样也有数据证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每年对几十万名孩子进行分析发现,亲子关系每增加10%,孩子网络成瘾问题能降低7%到8%。可以说,多数“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多数网瘾少年背后也都有一个未尽责的家长。

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企业等多方合力解决,家庭不能成为短板。父母应当好孩子上网“守门员”。首先,家长应当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如果家长自己成天手机不离手,对孩子的教育就很难有说服力。其次,家长要主动承担起教导未成年人正确上网的责任。许多家长自身网络素养不足,教育方法单一,学校和相关部门也应当行动起来,通过社区培训、家长学校等形式,让家长掌握正确有效的管理未成年人上网的技能。 (谭敏)

作者:谭敏

来源: 广州日报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