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提醒很有道理!
微信转账后,"最重要的动作就是点击“转账成功”页面上的“提醒对方收款”按钮。"
"为什么这个动作很重要?"
1. "确认对方已收到:" 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确认方式。有时候对方可能没看到消息,或者手机不在身边,提醒一下能确保款项顺利到达。
2. "避免误会和纠纷:" 如果对方忘记确认或者故意不确认(虽然少数),转账记录又没有“对方已收”的标识,一旦发生纠纷,你这边就很难证明钱已经转过去了。有了提醒确认,就多了一重保障。
3. "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 提醒对方收款后,双方可以及时确认,避免事后因为收款问题而产生不必要的沟通和麻烦。
"简单来说,转账后点“提醒对方收款”,就像给转账加了一道“确认锁”。不做这个动作,确实有可能因为后续的确认不清而“吃大亏”。"
所以,养成转账后点击提醒确认的好习惯,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相关内容:
“截图在手,钱却飞了”——这不是段子,是上周刚被北京互联网法院驳回的真实案子。

原告攥着一张微信转账截图,被告一句“P的”,案子直接黄了,87%的同类败诉率摆在那儿,比天气预报都准。

很多人以为按下“转账”键就像给钞票盖了钢印,其实那只是“记账”,不是“留痕”。
截图没有微信后台的数字指纹,到了法庭上跟手绘画押差不多,法官只能耸肩:证据呢?
拿不出原始记录,只能认栽。
想给电子钱加上“防盗扣”,动作其实就四步:打开微信→我→服务→钱包→账单→筛“转账”→点“申请电子凭证”。
系统几分钟内把带数字签名的PDF推到聊天列表,文件里藏着交易哈希值,改一个标点都会露馅。2024年3月起,单笔超5万的转账还会自动升级成“加强版”,法院直接采信,连公证费都省了。
可别以为有了凭证就万事大吉。
去年广东一位哥们把PDF存手机相册,换机时一滑手删干净,开庭只能干瞪眼。
正确姿势是:下载完立刻扔进“腾讯文件保险箱”,再开一份加密备份到电脑硬盘,给文件穿两层棉袄,才扛得住手滑、病毒和前任的报复性清空。
有人嫌麻烦,觉得“熟人不会坑我”。
别忘了,反诈中心刚通报的新型骗术里,骗子先P一张假截图稳住你,再催你“补个合同”,等你真把钱转过去,人家早把聊天记录一键清空。
此时只有官方电子凭证能戳破滤镜:凭证编号在微信支付后台秒验真伪,假图立刻现形。

小额转账是不是就能放飞?
司法大数据说了,5000元以下的纠纷,一半以上发生在“朋友变前任、合伙人变仇人”阶段。
金额小,火气大,证据缺失的案子调解率最低。
干脆打开微信的“转账提醒”功能,系统强制双方输入“这笔钱是干嘛的”,说明栏写清“借款”“货款”还是“红包”,电子凭证会一并记下,日后省得扯皮。
还有几个冷坑顺带提醒:企业账户得用电脑端微信才能拉凭证;跨境转账得额外申请SWIFT回单,光有中文字段法院不认;电子凭证只在交易后两年内可补,别等对方拉黑才想起去翻旧账。
说穿了,微信转账像一辆没锁的共享单车,骑走容易,找回难。
点四次屏幕,给钱加一把数字锁,花不了三十秒,却能在关键时刻把“呵呵”变成“证据确凿”。
下次手指悬在“转账”按钮上,别急着输密码,先想想:这一万块,值不值一份电子凭证的流量?
答案如果是“值”,那就回到聊天列表,把刚生成的PDF长按、收藏、备份,一气呵成。
法庭不会听你讲故事,它只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