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唱片的音质真的比CD好吗?让学者分析给你听

我们来请一位“学者”(这里指对音频技术和历史有深入研究的人)来分析一下黑胶唱片(Vinyl)和CD(Compact Disc)音质之间的比较。
"核心观点:"
从"纯粹的、未经处理的数字信号"角度来看,CD的音质"在理论上是优于"黑胶唱片的。然而,黑胶唱片的最终听感音质是一个"复杂得多"的过程,涉及到物理媒介、模拟处理、系统设置等多个环节,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
"学者分析:"
1. "信号处理基础 (Signal Processing Fundamentals):" "CD (数字):" CD使用数字信号存储音频。它将连续的模拟音频波形转换成离散的数字数据(通常是16位,44.1kHz采样率)。数字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理论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复制信号,没有模拟过程中固有的噪声和失真。一旦数字信号生成,其质量就非常稳定,不会因播放次数增加而劣化(数字信息不会“磨损”)。 "黑胶唱片 (模拟):" 黑胶唱片是模拟媒介。它通过在旋转的唱片上刻录连续的物理凹槽(或压痕)来存储音频信息。播放时,唱针(Needle)在凹槽中移动,产生物理振动,再通过拾音器(Phono cartridge)转换回电信号

相关内容:

不少人回家后应该都会听个音乐放松享受一下,现代多半是以CD或网络音乐的「数字音源」为主流,不过黑胶唱片等「模拟音源」的商品销售却有逐渐爬升的现象。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何会有这样的趋势。

CD录音的特色

CD是将声音数字化后加以记录。这时会先以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切割声音波形,并将波形换成0和1的数字(图2),播放时只需颠倒上述步骤即可。CD就是将这些信息记录在碟面的凹凸坑洞上,再以雷射光读取(图3)

CD会以0、1来对应有无凹凸坑洞,所以播放时能重现出录音的音质。CD既没有黑胶唱片会出现的杂音(沙沙声,又称炒豆声),也不会有旋转波动造成的音质变化,当然更不用担心唱盘内外圈旋转速度落差所造成的音质变化。

黑胶唱片录音的特色

黑胶唱片则会先利用与集声器相连的细针,将声音刻在漆盘上。漆盘是指上了一层涂漆(Lacquer)的铝制圆片。细针会在涂漆表面刻出纹路,记录下声音的振动变化。

由于漆盘是直接记录声音,所以无论高音或低音基本上都是原音重现。不过,为了减少噪声,在刻制母盘(Master)时会刻意调整低音域和高音域。母盘记录下的高频率超音波虽然会比CD再多一些,但还是无法百分之百原音重现。

这些记录下的声音会经过几道工序,制成黑胶唱片,只要把唱针摆上唱片表面,就能让声音重现。

为何唱片会再次引起潮流?

CD在取样音讯时,无法彻底解决缺失部分音讯的问题,所以与黑胶唱片相比,CD的音质总被认为「偏硬」。尤其是振幅较大的声音多半无法保留下来,这些被截断的声音都会让人觉得音质偏硬。不过,目前已经取样频率更高的高解析音质,弥补了部分音讯遭舍弃的问题。

另外,唱片所有频率的声音现在也能完整无间断地被保留下来。这当然也包含了在CD会被截断的音讯,都得以在唱片重现,因此唱片的声音听起来会比较「滑顺」。

另外,唱片还有CD所没有的特征,那就是机器间的共振与表面杂音。唱针侦测到唱片盘面的振动后,会透过唱臂传至扩大机。过程中会在多处形成共振,一般认为这样的共振能让唱片拥有「好音质」。另外,唱片本身存在的表面杂音更被认为能让声音的呈现更加清晰。

数字音源为当前主流,大量音乐档案被上传至网络。不过,其中不乏认为数字音源的质地「偏硬」之人,于是这些人重返唱片的怀抱,追求模拟音源才有的「滑顺、柔和、听起来舒畅、能被疗愈」的音质。

*本文摘自《生活科学大哉问》,枫叶社出版。

来自upmedia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