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它点出了一个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常见的现象:"微小的价格差异有时会引发巨大的心理感知和定位差异"。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仅100元的差价可能让用户感觉360 N4和乐2(通常指乐2 Pro等中低端机型)处于不同的“级别”:
1. "心理定价和锚定效应 (Psychological Pricing & Anchoring Effect):"
"门槛效应:" 100元是一个心理上的重要节点。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这个差价意味着从“入门级”迈向“略好一些”的产品的门槛。乐2可能被定位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入门级市场,而360 N4则因为价格稍高,更容易被用户视为“进阶级”或“更值得信赖”的选择。
"锚点:" 当用户在比较这两个价格相近的型号时,100元的价格差成为了比较的“锚点”。这个锚点会放大用户对其他方面(如性能、品牌、设计等)差异的感知,使得这个差价显得更加“合理”,从而支撑起360 N4“更高一级”的定位。
2. "品牌和渠道定位 (Brand & Channel Positioning):"
"品牌溢价:" 360 N4作为360手机的产品线,可能在品牌形象、技术调性或售后支持上,相比小米生态链或更初级的品牌(如乐2所
相关内容:
经历短暂的停歇之后没想到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再一次从4月打起,以乐视2代手机、魅族新品等为首,短短两个月之间就有不下10款新手机出现。在追求千元性价比的定位当中,最近呼声最高的似乎是乐2,还有来自360的N4,表面上两款产品(全网通版本)差价100元,为什么却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硬件选择截然不同的定位走向
360 N4大肆宣传其4GB RAm卖点,看似占有很大优势,其实360的产品定位走向还是沿用上一代的噱头模式,也就是把成本投入倾向单一的参数之上,在其他元器件上通过减配做到成本平衡。
乐2和360 N4均采用代号为Helio X20的联发科主控处理器,不过前者是标准版2.3GHz主频的MT6797,后者则是降频到2.0GHz的MT6797M,两者在真实性能上其实就存在差距。
N4的减配情况同样出现在其他部件上面,依然是上一代的GFF贴合技术屏幕,1300万后置+500万前置摄像头组合;而乐视则采用成本和技术更高的in-cell全贴合屏幕,1600万像素后置+1.4um像素800万前置摄像头组合。
·技术融合和资源整合上的差异
说到技术投放,按照目前手机市场成熟的生产格局,已经不单单是对指纹识别这种可以通过第三方方案直接整合的模块去界定,更多的是要聚焦品牌到底在其产品身上融合了多少自主专利。360 N4提出了“涡轮闪充”技术的说法,实际其仅仅是9V标准的快速充电技术;乐2的乐闪充则是目前业界最高的12V标准。
另外,乐2在技术上更加带来一次革命,率先舍去3.5mm耳机孔设计,减少机身开孔之余更带来乐视独有的CDLA全程数字无损传输音频技术,实现从依赖前端的HiFi时代到前端负责高速数字无损传输的后端解码革命。
说到资源整合,当然不得不提两者的操作系统,360 OS主打安全,融入安全换机、骚扰拦截、微信清理、来电悬浮窗、远程帮帮等功能,整体出发点主要围绕软件;乐视EUI则注重系统生态建设,基于其娱乐影视等资源优势,乐视手机在视频资源、生活服务资源等方面都占有强势的渠道优势。前者属于比较固定的操作体验,而后者选择生活化的资源体验,这么看来似乎乐视EUI会给大家带来更多新鲜感。
·选择不同材质的设计有着不同意义
2015年大家注重把金属材质带到高端机型当中,而2016年主流厂商却想将这个原本生产成本和生产技术要求都较高的设计带到性价比产品里面。从红米系列到魅族魅蓝系列,当然还有这次对比的主角乐2都选择金属材质机身,而乐2更采用成本最高的一体化金属中框方案,无论从手感还是产品气质上都有很大提升。
相反,360 N4则采用相对保守的塑料材质机身,整体设计ID和一年多之前产品基本一致,虽然审美因人而异,但手感与质感的差距已经成为客观的事实。
笔者对360 N4之所以不高,主要因为我在其身上看到初代红米的身影,片面追求某单一的硬件参数投入,进而在周边成本进行缩减,要是在当时急需换代普及的市场红米选择当然正确,但现在已经进入体验升级时代,像N4这种产品似乎有点拿不出手的感觉。除了4G运存之外,其实360 N4身上基本找不到能够抗衡乐2的优势,相反我们可以看到后者在整机参数平衡和元器件技术体验提升方面其实做得更好更周到,并且产品颜值与气质方面差距较大。到底是对噱头的放大重要,还是平衡中提升更重要,相信消费者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